单元格栅式软弱土体加固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803540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1 15: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单元格栅式软弱土体加固结构,包括:闭合桩环,埋设于待加固土体中,闭合桩环沿待加固土体的外缘设置一圈;设置于闭合桩环的内侧的内支撑,包括第一支撑桩排和同向设置的多个第二支撑桩排,第一支撑桩排与多个第二支撑桩排交叉设置,第一支撑桩排和第二支撑桩排分别支撑连接于闭合桩环的相对两侧的内壁,闭合桩环、第一支撑桩排及第二支撑桩排之间围合形成多个分区空间,闭合桩环、第一支撑桩排和第二支撑桩排为咬合桩;以及多根核心桩,每个分区空间内的待加固土体中埋设有多根核心桩,多根核心桩间隔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滨海地质土体采用传统的土体加固方法加固后,侧向抗推力不足的问题。侧向抗推力不足的问题。侧向抗推力不足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单元格栅式软弱土体加固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
,具体涉及一种单元格栅式软弱土体加固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土体加固是对于人工填土或天然土体采用物理化学方法进行人工加固处理,可有效改善土体的力学性质。土体加固广泛应用于建筑地基处理施工过程中,但对于滨海地质较为复杂、夹砂层明显等土体软弱、条件较差地区,土体加固过程中除了对竖向抗压有一定要求,对侧向抗推也提出了较高要求。
[0003]公开于该
技术介绍
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技术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缺陷,现提供一种单元格栅式软弱土体加固结构,以解决滨海地质土体采用传统的土体加固方法加固后,侧向抗推力不足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一种单元格栅式软弱土体加固结构,包括:
[0006]闭合桩环,埋设于待加固土体中,所述闭合桩环沿所述待加固土体的外缘设置一圈;
[0007]设置于所述闭合桩环的内侧的内支撑,包括第一支撑桩排和同向设置的多个第二支撑桩排,所述第一支撑桩排与多个所述第二支撑桩排交叉设置,所述第一支撑桩排和所述第二支撑桩排分别支撑连接于所述闭合桩环的相对两侧的内壁,所述闭合桩环、所述第一支撑桩排及所述第二支撑桩排之间围合形成多个分区空间,所述闭合桩环、所述第一支撑桩排和所述第二支撑桩排为咬合桩;以及
[0008]多根核心桩,每个所述分区空间内的所述待加固土体中埋设有多根所述核心桩,多根所述核心桩间隔设置。
[0009]进一步的,所述闭合桩环呈矩形。
[0010]进一步的,每个所述分区空间内的多根所述核心桩呈矩阵式排布。
[001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的单元格栅式软弱土体加固结构,利用闭合桩环约束其内部的土体,提高土体侧向抗推承载能力,闭合桩环内部的核心桩用于加强闭合桩环的内部的土体的竖向抗压强度以加固土体。同时,本技术的单元格栅式软弱土体加固结构有效的与待加固的软弱土体构成格栅结构,整体性强。
附图说明
[0012]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0013]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单元格栅式软弱土体加固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单个分区空间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单元格栅式软弱土体加固结构的施工路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技术,而非对该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技术相关的部分。
[0017]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0018]参照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单元格栅式软弱土体加固结构,包括:闭合桩环1、内支撑2、多根核心桩3。
[0019]在本实施例中,闭合桩环1埋设于待加固土体4中。闭合桩环1沿待加固土体4的外缘设置一圈呈闭合环状。闭合桩环竖向设置,其横截面呈矩形。
[0020]在一些实施例中,闭合桩环呈圆环形。
[0021]内支撑2设置于闭合桩环1的内侧。内支撑2包括第一支撑桩排21和多个第二支撑桩排22。多个第二支撑桩排22,同向设置。第一支撑桩排21与多个第二支撑桩排22交叉设置。第一支撑桩排21和第二支撑桩排22分别支撑连接于闭合桩环1的相对两侧的内壁。
[0022]闭合桩环1、第一支撑桩排21及第二支撑桩排22之间围合形成多个分区空间A。
[0023]在本实施例中,闭合桩环1、第一支撑桩排21和第二支撑桩排22为咬合桩。进一步的,咬合桩为旋喷桩咬合桩。
[0024]每个分区空间A内的待加固土体4中埋设有多根核心桩3。多根核心桩3间隔设置。
[0025]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核心桩为旋喷桩。
[0026]在本实施例中,每个分区空间A内的多根核心桩3呈矩阵式排布。
[0027]本技术的单元格栅式软弱土体加固结构,利用闭合桩环约束其内部的土体,提高土体侧向抗推承载能力,闭合桩环内部的核心桩用于加强闭合桩环的内部的土体的竖向抗压强度以加固土体。同时,本技术的单元格栅式软弱土体加固结构有效的与待加固的软弱土体构成格栅结构,整体性强。
[0028]本技术的单元格栅式软弱土体加固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9]步骤一:利用全站仪等测量设备在实施基础位置依次完成闭合桩环1、内部核心桩3的测量放线工作,并做好标记;
[0030]步骤二:利用土方开挖设备挖掘机完成闭合桩环1的施工基槽的开挖,施工基槽开挖时,基槽宽度要求两个各大于高压旋喷桩桩径200mm,为提高施工效率,对于有多个单元格栅时,可通长开挖施工基槽;
[0031]步骤三:待施工基槽开挖结束后,将高压旋喷桩桩机移动至施工基槽长边方向,依次完成内支撑施工,闭合桩环1施工时采用咬合施工工艺,为提高施工效率,可通长施工闭合桩环1;
[0032]步骤四:待闭合桩环1施工完毕后,利用挖掘机将施工基槽回填,为后续内部核心桩3施工时高压旋喷桩桩机提供作业条件,为提高施工效率,可通长回填施工基槽。
[0033]步骤五:待闭合桩环1施工完毕后,将高压旋喷桩桩机移动至旋喷桩格栅1内部,利用高压旋喷桩桩机依次完成内部核心桩3施工,为提高施工效率,对于有多个单元格栅时,可通长施工内部核心桩3。
[0034]步骤六:待内部核心桩3施工完毕后便完成了单元格栅式软弱土体加固施工。
[0035]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申请中所涉及的技术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所述技术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单元格栅式软弱土体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闭合桩环,埋设于待加固土体中,所述闭合桩环沿所述待加固土体的外缘设置一圈;设置于所述闭合桩环的内侧的内支撑,包括第一支撑桩排和同向设置的多个第二支撑桩排,所述第一支撑桩排与多个所述第二支撑桩排交叉设置,所述第一支撑桩排和所述第二支撑桩排分别支撑连接于所述闭合桩环的相对两侧的内壁,所述闭合桩环、所述第一支撑桩排及所述第二支撑桩排之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宁张世阳刘涛朱茂茂薛兵兵韩旭张佳琪张瑞宜张文策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