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汽车电子水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801114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1 14: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汽车电子水泵,属于水泵技术领域。其包括:泵体、前盖和后盖,前盖与泵体连接并形成第一内腔,后盖与泵体连接并形成第二内腔;散热板,其设置于第二内腔并与泵体连接;控制器,其与散热板连接;隔水套,其设置于第一内腔并与泵体连接,隔水套具有第二通孔,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连通;转子和转轴,转轴与泵体连接,转子插设在转轴上,转子与隔水套之间形成进水通道,转子与转轴之间具有回流通道。散热板采用金属件制成,控制器的热量可传递至散热板,冷却水从前盖进入并通过进水通道、第一通孔后流入至与散热板接触,热交换后的冷却水再通过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回流通道后向外流出,对控制器起到散热效果。散热效果。散热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汽车电子水泵


[0001]本技术属于水泵
,具体涉及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汽车电子水泵。

技术介绍

[0002]汽车电子水泵的主要构成部件包括控制器、驱动电机和过流部件,驱动电机和过流部件组成汽车电子水泵的执行机构,控制器与驱动电机配合控制水泵,汽车电子水泵在传统汽车中可为发动机、涡轮增压器以及中冷器冷却回路提供动力输出,在新能源汽车中可为电机、电控、电池等主要发热零件冷却回路提供动力输出。
[0003]控制器的散热影响汽车电子水泵的使用寿命,因此需对控制器进行散热以延长水泵的使用寿命,例如现有技术中一种申请号为:CN201720211819.1的技术专利,其公开了一种汽车电子水泵装置,包括金属泵壳和泵头,金属泵壳内设置有相互隔离的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第一腔室内从外之内依次设置有定子、转子和轴芯,第二腔室内固定设置有与定子电连接的控制器,特点是第一腔室与第二腔室之间设置有金属隔离板,控制器固定设置在金属隔离板上,控制器与金属隔离板之间设置有绝缘散热胶;优点是控制器产生的热量能够及时通过绝缘散热胶传递至金属隔离板上,通过金属隔离板将热量迅速散发,带走控制器及控制器所在的第二腔室内的热量,大大提高了汽车电子水泵的最高使用温度,从而提高电动汽车的性能。
[0004]上述的这种汽车电子水泵主要通过金属隔离板控制器传递的热量迅速散发,但除了这种散热方式外,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还常常会用冷却液循环流入泵体内的方式,以带走泵体内的热量,进一步起到降温作用,但上述的汽车电子水泵,由于其隔水套的底部是封闭的,导致冷却液在循环流动的过程中,无法直接与金属隔离板接触,导致散热效果欠佳。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散热效果好的汽车电子水泵。
[0006]本技术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7]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汽车电子水泵,包括泵体、前盖以及后盖,所述前盖与所述泵体连接并形成有第一内腔,所述后盖与所述泵体连接并形成有第二内腔,还包括:
[0008]散热板,其设置于所述第二内腔并与所述泵体连接;
[0009]控制器,其设置于所述第二内腔并与所述散热板连接,同时所述第二内腔与所述第一内腔之间通过所述泵体上开设的第一通孔相连通;
[0010]隔水套,其设置于所述第一内腔并与所述泵体连接,所述隔水套具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连通;
[0011]转子以及转轴,所述转轴位于所述隔水套内并与所述泵体连接,所述转子插设在所述转轴上,所述转子与所述隔水套之间留有间隙并形成进水通道,所述转子与所述转轴之间具有回流通道;
[0012]冷却水从所述前盖进入并通过所述进水通道、所述第一通孔后流入至与所述散热板接触,所述散热板处的冷却水再通过所述第一通孔、第二通孔以及所述回流通道后从所述前盖处向外流出。
[0013]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泵体内设有分隔板,所述第一内腔与所述第二内腔之间通过所述分隔板相分隔,所述第一通孔设置在所述分隔板上,所述散热板与所述分隔板相连接。
[0014]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分隔板上设有第一连接座,所述前盖设有第二连接座,所述第一连接座位于所述第一内腔内,所述转轴的两端分别插设于所述第一连接座。
[0015]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转子内部具有用于插设所述转轴的连接通孔。
[0016]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通孔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轴承与第二轴承,所述第一轴承与所述第二轴承的内孔直径小于所述连接通孔直径。
[0017]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转子通过所述第一轴承以及所述第二轴承套设在所述转轴上,且所述转轴与所述连接通孔之间具有间隙并形成所述回流通道。
[0018]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轴承与所述第二轴承结构相同,且两者的外侧端面与内表面设有供冷却水通过的回流槽。
[0019]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隔水套的两端分别具有第一连接部以及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一连接座密封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伸入至所述前盖与所述泵体的连接处内,且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前盖以及所述泵体之间均密封连接。
[0020]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隔水套的外侧与所述泵体之间形成有容纳空间,所述容纳空间内设有定子,所述定子围绕所述隔水套设置。
[0021]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后盖与所述泵体之间形成台阶式配合连接结构,且连接处通过超声波焊接成型。
[002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23]1、散热板采用金属件制成,控制器以及第二内腔的热量可传递至散热板,由此即可通过金属散热板将控制器的热量迅速散发,对控制器起到散热作用,延长控制器及水泵的使用寿命。
[0024]2、隔水套朝向第二内腔的一端设有第二通孔,当使用冷却水对水泵内部进行冷却散热时,冷却水从前盖进入并通过进水通道、第一通孔后流入至与散热板相接触,此时散热板已将控制器以及第二内腔内的热量吸取,由此当冷却水与散热板接触时,即会通过热交换带走散热板上的热量,而这些与散热板进行热交换后的冷却水又会流入依次通过第一通孔、第二通孔以及回流通道后从前盖处向外流出,由此形成水冷循环,提高对控制器的散热效果,同时也提高整个水泵内部的散热效果,延长水泵的使用寿命。
[0025]3、前盖、泵体以及后盖均采用塑料件制成,使得整个水泵更为轻量化,但塑料的导热能力不如铝合金,因此需考虑如何提高定子的散热效果,由此,将隔水套设置为金属件,定子所在容纳空间虽无法进行热交换,但由于定子套设在金属件设置的隔水套上,因此定子以及容纳空间内产生的热量将会被隔水套吸收,而随着水冷循环的不断进行,隔水套吸收的热量也与冷却水产生热交换,降低隔水套的温度,进而也对定子起到了良好的散热作
用。
附图说明
[0026]图1是本技术的具有散热功能的汽车电子水泵的剖视图;
[0027]图2是本技术的具有散热功能的汽车电子水泵的爆炸示意图;
[0028]图3是本技术的具有散热功能的汽车电子水泵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4是本技术的隔水套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5是本技术的泵体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6是本技术的第一轴承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中,100、泵体;110、前盖;111、第一内腔;112、第二连接座;120、后盖;121、第二内腔;130、散热板;140、控制器;150、隔水套;151、第二通孔;152、进水通道;153、第一连接部;154、第二连接部;160、转子;161、第一轴承;1611、回流槽;162、第二轴承;163、回流通道;170、转轴;180、分隔板;181、第一通孔;182、第一连接座;190、定子;200、台阶式配合连接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汽车电子水泵,包括泵体、前盖以及后盖,所述前盖与所述泵体连接并形成有第一内腔,所述后盖与所述泵体连接并形成有第二内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散热板,其设置于所述第二内腔并与所述泵体连接;控制器,其设置于所述第二内腔并与所述散热板连接,同时所述第二内腔与所述第一内腔之间通过所述泵体上开设的第一通孔相连通;隔水套,其设置于所述第一内腔并与所述泵体连接,所述隔水套具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连通;转子以及转轴,所述转轴位于所述隔水套内并与所述泵体连接,所述转子插设在所述转轴上,所述转子与所述隔水套之间留有间隙并形成进水通道,所述转子与所述转轴之间具有回流通道;冷却水从所述前盖进入并通过所述进水通道、所述第一通孔后流入至与所述散热板接触,所述散热板处的冷却水再通过所述第一通孔、第二通孔以及所述回流通道后从所述前盖处向外流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汽车电子水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泵体内设有分隔板,所述第一内腔与所述第二内腔之间通过所述分隔板相分隔,所述第一通孔设置在所述分隔板上,所述散热板与所述分隔板相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汽车电子水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板上设有第一连接座,所述前盖设有第二连接座,所述第一连接座位于所述第一内腔内,所述转轴的两端分别插设于所述第一连接座。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祝金顺戴宏鸣胡运志
申请(专利权)人:威晟汽车科技宁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