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局部不均匀沉降侧石及其组合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798350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1 14: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防局部不均匀沉降侧石,为长方体侧石,长方体侧石水平设置并沿左右方向设置,长方体侧石的左端的顶面沿前后方向设置有第一矩形凹槽,长方体侧石的右端的底面沿前后方向设置有第二矩形凹槽,第一矩形凹槽的宽度和第二矩形凹槽的宽度均不小于长方体侧石的宽度,第一矩形凹槽的高度和第二矩形凹槽的高度之和等于长方体侧石的高度。还提供了防局部不均匀沉降侧石组合构造。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防局部不均匀沉降侧石能够提高组合构造的整体性,尤其是减少角部沉降或凸起的概率,为居民出行营造良好的道路路况,也进一步提升城市整体环境,设计巧妙,结构简洁,制造简便,制造成本低,适于大规模推广应用。适于大规模推广应用。适于大规模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防局部不均匀沉降侧石及其组合构造


[0001]本技术涉及市政绿化
,特别涉及绿化树侧石
,具体是指一种防局部不均匀沉降侧石及其组合构造。

技术介绍

[0002]市政绿化工程是指城市道路、桥梁、给排水、污水处理、城市防洪、园林、道路绿化、路灯、环境卫生等城市公用事业工程。
[0003]近些年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长及城市面积的不断扩张,城市化进程也是呈现迅速加快的模式。市政绿化作为城市市政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绿化树是不可或缺的部分,绿化树侧石造型多种多样,但由于种种原因,侧石多有局部沉降或隆起现象,影响城市道路美观的同时给居民出行带来极大的不便。
[0004]因此,希望提供一种防局部不均匀沉降侧石,其能够提高组合构造的整体性,尤其是减少角部沉降或凸起的概率,为居民出行营造良好的道路路况,也进一步提升城市整体环境。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点,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局部不均匀沉降侧石,其能够提高组合构造的整体性,尤其是减少角部沉降或凸起的概率,为居民出行营造良好的道路路况,也进一步提升城市整体环境,适于大规模推广应用。
[0006]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局部不均匀沉降侧石,其设计巧妙,结构简洁,制造简便,制造成本低,适于大规模推广应用。
[0007]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局部不均匀沉降侧石组合构造,其能够提高整体性,尤其是减少角部沉降或凸起的概率,为居民出行营造良好的道路路况,也进一步提升城市整体环境,适于大规模推广应用。
[0008]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局部不均匀沉降侧石组合构造,其设计巧妙,结构简洁,组装简便,施工成本低,适于大规模推广应用。
[0009]为达到以上目的,在本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防局部不均匀沉降侧石,其特点是,所述防局部不均匀沉降侧石为长方体侧石,所述长方体侧石水平设置并沿左右方向设置,所述长方体侧石的左端的顶面沿前后方向设置有第一矩形凹槽,所述长方体侧石的右端的底面沿所述前后方向设置有第二矩形凹槽,所述第一矩形凹槽的宽度和所述第二矩形凹槽的宽度均不小于所述长方体侧石的宽度,所述第一矩形凹槽的高度和所述第二矩形凹槽的高度之和等于所述长方体侧石的高度。
[0010]较佳地,所述的长方体侧石的宽度为150mm,所述的第一矩形凹槽的宽度和所述的第二矩形凹槽的宽度均为160mm。
[0011]较佳地,所述的长方体侧石的高度为150mm,所述的第一矩形凹槽的高度和所述的第二矩形凹槽的高度均为75mm。
[0012]较佳地,所述的长方体侧石的长度为1200mm。
[0013]较佳地,所述长方体侧石为混凝土侧石。
[0014]在本技术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防局部不均匀沉降侧石组合构造,其特点是,包括第一侧石、第二侧石、第三侧石和第四侧石,所述第二侧石为所述第一侧石水平顺时针旋转90度而成,所述第三侧石为所述第一侧石水平顺时针旋转180度而成,所述第四侧石为所述第一侧石水平顺时针旋转270度而成,所述第一侧石的位于所述第二矩形凹槽之上的部位嵌设在所述第二侧石的所述第一矩形凹槽中,所述第二侧石的位于所述第一矩形凹槽之下的部位嵌设在所述第一侧石的所述第二矩形凹槽中,所述第二侧石的位于所述第二矩形凹槽之上的部位嵌设在所述第三侧石的所述第一矩形凹槽中,所述第三侧石的位于所述第一矩形凹槽之下的部位嵌设在所述第二侧石的所述第二矩形凹槽中,所述第三侧石的位于所述第二矩形凹槽之上的部位嵌设在所述第四侧石的所述第一矩形凹槽中,所述第四侧石的位于所述第一矩形凹槽之下的部位嵌设在所述第三侧石的所述第二矩形凹槽中,所述第四侧石的位于所述第二矩形凹槽之上的部位嵌设在所述第一侧石的所述第一矩形凹槽中,所述第一侧石的位于所述第一矩形凹槽之下的部位嵌设在所述第四侧石的所述第二矩形凹槽中。
[00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主要在于:
[0016]1、本技术的防局部不均匀沉降侧石为长方体侧石,长方体侧石水平设置并沿左右方向设置,长方体侧石的左端的顶面沿前后方向设置有第一矩形凹槽,长方体侧石的右端的底面沿前后方向设置有第二矩形凹槽,第一矩形凹槽的宽度和第二矩形凹槽的宽度均不小于长方体侧石的宽度,第一矩形凹槽的高度和第二矩形凹槽的高度之和等于长方体侧石的高度,因此,其能够提高组合构造的整体性,尤其是减少角部沉降或凸起的概率,为居民出行营造良好的道路路况,也进一步提升城市整体环境,适于大规模推广应用。
[0017]2、本技术的防局部不均匀沉降侧石为长方体侧石,长方体侧石水平设置并沿左右方向设置,长方体侧石的左端的顶面沿前后方向设置有第一矩形凹槽,长方体侧石的右端的底面沿前后方向设置有第二矩形凹槽,第一矩形凹槽的宽度和第二矩形凹槽的宽度均不小于长方体侧石的宽度,第一矩形凹槽的高度和第二矩形凹槽的高度之和等于长方体侧石的高度,因此,其设计巧妙,结构简洁,制造简便,制造成本低,适于大规模推广应用。
[0018]3、本技术的防局部不均匀沉降侧石组合构造包括第一侧石、第二侧石、第三侧石和第四侧石,第一侧石为上述的防局部不均匀沉降侧石,第二侧石为第一侧石水平顺时针旋转90度而成,第三侧石为第一侧石水平顺时针旋转180 度而成,第四侧石为第一侧石水平顺时针旋转270度而成,四个侧石依次首尾相扣设置,因此,其能够提高整体性,尤其是减少角部沉降或凸起的概率,为居民出行营造良好的道路路况,也进一步提升城市整体环境,适于大规模推广应用。
[0019]4、本技术的防局部不均匀沉降侧石组合构造包括第一侧石、第二侧石、第三侧石和第四侧石,第一侧石为上述的防局部不均匀沉降侧石,第二侧石为第一侧石水平顺时针旋转90度而成,第三侧石为第一侧石水平顺时针旋转180 度而成,第四侧石为第一侧石水平顺时针旋转270度而成,四个侧石依次首尾相扣设置,因此,其设计巧妙,结构简洁,组装简便,施工成本低,适于大规模推广应用。
[0020]本技术的这些和其它目的、特点和优势,通过下述的详细说明和附图得以充
分体现,并可通过
技术实现思路
中特地指出的手段、装置和它们的组合得以实现。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本技术的防局部不均匀沉降侧石的一具体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0022]图2是图1所示的具体实施例的主视示意图。
[0023]图3是本技术的防局部不均匀沉降侧石组合构造的一具体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0024](符号说明)
[0025]1长方体侧石;2第一矩形凹槽;3第二矩形凹槽;4第一侧石;5第二侧石;6第三侧石;7第四侧石。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特举以下实施例详细说明。
[0027]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局部不均匀沉降侧石,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局部不均匀沉降侧石为长方体侧石,所述长方体侧石水平设置并沿左右方向设置,所述长方体侧石的左端的顶面沿前后方向设置有第一矩形凹槽,所述长方体侧石的右端的底面沿所述前后方向设置有第二矩形凹槽,所述第一矩形凹槽的宽度和所述第二矩形凹槽的宽度均不小于所述长方体侧石的宽度,所述第一矩形凹槽的高度和所述第二矩形凹槽的高度之和等于所述长方体侧石的高度。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局部不均匀沉降侧石,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长方体侧石的宽度为150mm,所述的第一矩形凹槽的宽度和所述的第二矩形凹槽的宽度均为160mm。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局部不均匀沉降侧石,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长方体侧石的高度为150mm,所述的第一矩形凹槽的高度和所述的第二矩形凹槽的高度均为75mm。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局部不均匀沉降侧石,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长方体侧石的长度为1200mm。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局部不均匀沉降侧石,其特征在于,所述长方体侧石为混凝土侧石。6.一种防局部不均匀沉降侧石组合构造,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侧石、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锳铘崔建伟梁韦华陈光刘岩陈宁朱学斌张泽山张士腾张加鑫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