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向自适应红薯收获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793508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1 14:4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双向自适应红薯收获机构,涉及农作物收获领域。该双向自适应红薯收获机构,包括两传送带遮光侧板,所述两传送带遮光侧板之间设置有栅格传送带内部两侧均设置有辊轮,两所述辊轮两端分别与相对传送带遮光侧板转动连接,一侧的所述辊轮外侧固定固定设置有两传动链轮,所述栅格传送带内部等间距转动设置有有多个振筛装置,两所述传送带遮光侧板相对端均固定设置有多个亮度传感器,两所述传送带遮光侧板相对端亮度传感器上侧均设置有集光凸透镜。在传送带内部设置有集光凸透镜和亮度传感器,通过检测传送带内部的亮度情况,感知传送带上方的红薯以及泥土多少,从而自动控制振筛强度,灵活工作,更加的节能。更加的节能。更加的节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向自适应红薯收获机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农作物收获
,具体为一种双向自适应红薯收获机构。

技术介绍

[0002]红薯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物。红薯为草本植物,红薯的根部埋于地下,红薯成熟后须将其根部挖掘出土,然后对红薯表面的泥土进行清理。
[0003]现有的收获机构多采用犁刀将地垄破坏使红薯暴露出来,比如专利“红薯收获机”(公开号:CN211297692U),犁刀多为刚性结构,在地下与红薯接触时,由于红薯运动受限,会导致红薯表皮受损。并且现有的大型红薯采收机构通常仅仅只能外挂在农用拖拉机前侧或者后侧,采收机构经常需要在红薯地里进行掉头,外挂机构的掉头较为繁琐,并且会碾压部分红薯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同时现有的装置智能程度较低,不能够自动的根据工作情况进行强度调节。为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双向自适应红薯收获机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双向自适应红薯收获机构,解决了现有机构直接采用犁刀破碎地垄容易导致红薯表皮受损;以及现有装置掉头困难,容易碾压部分红薯造成浪费且智能程度较低的问题。
[0006](二)技术方案
[0007]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双向自适应红薯收获机构,包括两传送带遮光侧板,所述两传送带遮光侧板之间设置有栅格传送带,栅格传送带内部两侧均设置有辊轮,两所述辊轮两端分别与相对传送带遮光侧板转动连接,一侧的所述辊轮外侧固定固定设置有两传动链轮,所述栅格传送带内部等间距转动设置有有多个振筛装置,两所述传送带遮光侧板相对端均固定设置有多个亮度传感器,两所述传送带遮光侧板相对端亮度传感器上侧均设置有集光凸透镜,所述集光凸透镜上端固定设置有镜片固定座,所述集光凸透镜通过镜片固定座与传送带遮光侧板内壁固定连接。
[0008]优选的,所述栅格传送带两侧均设置有振动收获铲,所述振动收获铲分别与相对侧的辊轮转动连接,所述振动收获铲可调节转动角度并固定,所述振动收获铲包括铲斗主体,所述铲斗主体内部开设有铲斗空腔,所述铲斗空腔内部固定设置有振动电机,所述铲斗主体靠近栅格传送带的一侧固定设置有铲斗固定座,所述振动收获铲通过铲斗固定座与辊轮连接,所述铲斗主体远离栅格传送带的一侧端固定设置有多个振动探杆。
[0009]优选的,所述栅格传送带下侧设置有底座,所述底座内部设置有多个连接横杆,靠近底座中心的连接横杆上侧固定设置有两支撑杆,两所述支撑杆上端与相对传送带遮光侧板转动连接,一侧的所述连接横杆上侧转动设置有两液压伸缩杆,两所述液压伸缩杆上端与相对的传送带遮光侧板外侧壁转动连接。
[0010]优选的,所述振筛装置包括振筛杆体,所述振筛杆体两端分别与相对传送带遮光
侧板转动连接,所述振筛杆体两侧均固定设置有滚套固定架,所述滚套固定架外侧均转动套接有振筛滚套,所述振筛装置宽度大于辊轮直径1

2厘米。
[0011]优选的,所述铲斗空腔内部振动电机外侧填充有硅酮胶填充物。
[0012]优选的,所述底座四角处均设置有移动轮,所述底座靠近移动轮除内部均开设有连接孔。
[0013]优选的,所述振动收获铲与传送带遮光侧板连接处均设置有橡胶垫圈。
[0014]优选的,所述传送带遮光侧板前端面固定设置有传送电机和多个振筛电机,所述传送电机输出端与设置有传动链轮的辊轮固定连接,所述振筛电机输出端分别与相对的振筛装置固定连接。
[0015]工作原理:该装置在工作时,将该装置通过连接孔与农用拖拉机连接,由于该装置两端均设置有振动收获铲,所以该装置既可以被拖拉机推行也可被拉行,减少该装置在土地里的掉头次数,既提高了装置的工作效率,也避免了装置在调头时碾压田地对红薯造成损耗,启动液压伸缩杆将传送带与单侧的振动收获铲调节至合适角度,即可开始工作,将振动收获铲前侧的振动探杆插入对应的地垄内部,振动收获铲内部设置有振动电机,振动电机工作带动振动探杆振动,将对应的地垄进行破碎,当振动探杆与红薯接触时,由于振动探杆的锥形结构和振动的特性,会轻易的滑开,避免损伤红薯表皮,达到提高采收质量的目的,当红薯与泥土一起运送至栅格传送带上侧时,泥土和红薯会挡住栅格传送带上的栅格孔,阻挡光线进入栅格传送带内部,集光凸透镜会将进入栅格传送带内部的光线聚焦在下方的亮度传感器上,当亮度传感器检测到光线变暗,说明该部分上方红薯和泥土较多,就会控制振筛装置加速工作,振筛装置转动会使栅格传送带振动,起到振筛清除泥土的作用,光线足够亮时,会控制该侧振筛装置停止工作,节省能源,达到自适应改变工作强度的目的,更加智能化。
[0016](三)有益效果
[0017]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双向自适应红薯收获机构。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8]1、与现有装置相比,该装置双向可工作,在使用时可以被农用拖拉机推行也可被拉行,减少该装置在土地里的掉头次数,既提高了装置的工作效率,也避免了装置在调头时碾压田地对红薯造成损耗。
[0019]2、与现有装置相比,通过使用振动探针破碎地垄暴露红薯,由于其锥形结构和振动的特性,在接触到红薯时,红薯会延其表面滑开,避免损伤红薯外皮,提高采收质量。
[0020]3、与现有装置相比,该装置在传送带内部设置有集光凸透镜和亮度传感器,通过检测传送带内部的亮度情况,感知传送带上方的红薯以及泥土的量,从而自动控制振筛强度,灵活工作,更加的节能。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专利技术正面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专利技术正面剖解结构示意图;
[0023]图3为本专利技术栅格传送带内部剖解结构示意图;
[0024]图4为本专利技术振动收获铲剖解结构示意图;
[0025]图5为本专利技术振动收获铲轴侧结构示意图;
[0026]图6为本专利技术振筛装置轴侧结构示意图。
[0027]其中,1、传送电机;2、传送带遮光侧板;3、振筛电机;4、液压伸缩杆;5、栅格传送带;6、支撑杆;7、橡胶垫圈;8、振动收获铲;9、移动轮;10、连接孔;11、底座;12、辊轮;13、传动链轮;14、振筛装置;15、亮度传感器;16、集光凸透镜;17、连接横杆;18、镜片固定座;19、铲斗固定座;20、硅酮胶填充物;21、振动电机;22、铲斗空腔;23、铲斗主体;24、振动探杆;25、振筛杆体;26、滚套固定架;27、振筛滚套。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9]实施例:
[0030]如图1

6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双向自适应红薯收获机构,包括两传送带遮光侧板2,为(12)提供固定位置,并遮挡阳光,防止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向自适应红薯收获机构,包括两传送带遮光侧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传送带遮光侧板(2)之间设置有栅格传送带(5),所述栅格传送带(5)内部两侧均设置有辊轮(12),两所述辊轮(12)两端分别与相对传送带遮光侧板(2)转动连接,一侧的所述辊轮(12)外侧固定固定设置有两传动链轮(13),所述栅格传送带(5)内部等间距转动设置有有多个振筛装置(14),两所述传送带遮光侧板(2)相对端均固定设置有多个亮度传感器(15),两所述传送带遮光侧板(2)相对端亮度传感器(15)上侧均设置有集光凸透镜(16),所述集光凸透镜(16)上端固定设置有镜片固定座(18),所述集光凸透镜(16)通过镜片固定座(18)与传送带遮光侧板(2)内壁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向自适应红薯收获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栅格传送带(5)两侧均设置有振动收获铲(8),所述振动收获铲(8)分别与相对侧的辊轮(12)转动连接,所述振动收获铲(8)可调节转动角度并固定,所述振动收获铲(8)包括铲斗主体(23),所述铲斗主体(23)内部开设有铲斗空腔(22),所述铲斗空腔(22)内部固定设置有振动电机(21),所述铲斗主体(23)靠近栅格传送带(5)的一侧固定设置有铲斗固定座(19),所述振动收获铲(8)通过铲斗固定座(19)与辊轮(12)连接,所述铲斗主体(23)远离栅格传送带(5)的一侧端固定设置有多个振动探杆(24)。3.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玉峰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理工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