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方柱钢模的支撑体系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792066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1 14: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方柱钢模的支撑体系结构,包括:组合钢模板;短支撑杆;长支撑杆;还包括拉绳,拉绳顶端与位于长支撑杆上部的组合钢模板顶部安装,拉绳底端固定安装位于短支撑杆和长支撑杆之间的地面上。使得拉绳在拉动组合钢模板顶部向外扩张的分力能在长支撑杆获得部分抵消,降低组合钢模板顶部结构在未浇筑混凝土时向外扩张的趋势,在浇筑混凝土时,使得组合钢模板顶部结构在浇筑混凝土时降低向外扩张趋势,解决了现有组合钢模板顶部结构在浇筑混凝土时会增加向外扩张趋势的问题,提高了组合钢模板顶部稳定性。高了组合钢模板顶部稳定性。高了组合钢模板顶部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方柱钢模的支撑体系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方柱钢模的支撑体系结构,属于施工


技术介绍

[0002]在基础设施建设时,有时需要修建方形结构的混凝土柱体,而方形结构的混凝土柱体在成型时,需要先搭建方柱钢模,而后在方柱钢模内浇筑混凝土,待混凝土在方柱钢模内固化后形成方形结构的混凝土柱体,可知,方柱钢模的结构支撑稳定性会最终决定方形混凝土柱体的形状以及受力构造。
[0003]在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206784921U的一种建筑施工中的柱模,公开的技术方案为是拉绳位于长支撑杆外侧对组合钢模板拉紧,使得组合钢模板顶部结构在未浇筑混凝土时已存在向外扩张趋势,在浇筑混凝土时,由于混凝土是从组合钢模板顶部向下倒入浇筑,组合钢模板顶部结构在浇筑混凝土时会增加向外扩张趋势,降低了组合钢模板顶部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方柱钢模的支撑体系结构。
[0005]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
[000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方柱钢模的支撑体系结构,包括:
[0007]组合钢模板,组合钢模板内部形成中空空间供混凝土浇筑成型方形结构混凝土柱体;
[0008]短支撑杆,短支撑杆底端固定安装支撑在地面上,短支撑杆顶部与组合钢模板安装形成支撑,短支撑杆本身可伸缩对组合钢模板进行支撑;
[0009]长支撑杆,长支撑杆底端固定安装支撑在地面上,长支撑杆顶部与位于短支撑杆上方的组合钢模板安装形成支撑,长支撑杆本身可伸缩对组合钢模板进行支撑;
[0010]还包括拉绳,拉绳顶端与位于长支撑杆上部的组合钢模板顶部安装,拉绳底端固定安装位于短支撑杆和长支撑杆之间的地面上。
[0011]所述拉绳为多个。
[0012]多个所述拉绳间隔分布与组合钢模板顶端的连接点位于组合钢模板四周角交汇处。
[0013]所述拉绳包括钢缆以及安装在钢缆中部的花篮螺母构成。
[0014]所述短支撑杆为间隔分布在组合钢模板四周角周边的多个。
[0015]所述长支撑杆为间隔分布在组合钢模板四周角周边的多个。
[0016]所述长支撑杆和短支撑杆为伸缩液压杆或伸缩气杆。
[0017]所述组合钢模板包括:数量为多个钢模板,钢模板在横向断面上为四个依次接触在内部形成中空空间供混凝土浇筑成型方形结构,钢模板在竖向上顶部底部接触重叠;
[0018]间隔安装在钢模板外的肋条,肋条为间隔接触分布在钢模板外侧的多个;
[0019]分布在肋条外部数量为四个的型钢,相对向的型钢经拉筋拉紧固定形成型钢抱
箍,位于中部的拉筋贯穿钢模板和肋条。
[002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由于拉绳底端固定安装位于短支撑杆和长支撑杆之间的地面上,使得拉绳在拉动组合钢模板顶部向外扩张的分力能在长支撑杆获得部分抵消,降低组合钢模板顶部结构在未浇筑混凝土时向外扩张的趋势,在浇筑混凝土时,使得组合钢模板顶部结构在浇筑混凝土时降低向外扩张趋势,解决了现有组合钢模板顶部结构在浇筑混凝土时会增加向外扩张趋势的问题,提高了组合钢模板顶部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本技术的主视示意图;
[0022]图2是图1俯视示意图;
[0023]图中:1

组合钢模板;11

钢模板;12

肋条;13

型钢;14

拉筋;2

短支撑杆;3

长支撑杆;4

拉绳;5

地面。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进一步描述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但要求保护的范围并不局限于所述。
[0025]如图1至图2所示。
[0026]本申请的一种方柱钢模的支撑体系结构,包括:
[0027]在内部形成中空空间供混凝土浇筑成型方形结构混凝土柱体的组合钢模板1。
[0028]底端固定安装支撑在地面5上的短支撑杆2,短支撑杆2顶部与组合钢模板1安装形成支撑,短支撑杆2本身可伸缩对组合钢模板1进行支撑,短支撑杆2为间隔分布在组合钢模板1四周角周边的多个。
[0029]底端固定安装支撑在地面5上的长支撑杆3,长支撑杆3顶部与位于短支撑杆2上方的组合钢模板1安装形成支撑,长支撑杆3本身可伸缩对组合钢模板1进行支撑,长支撑杆3为间隔分布在组合钢模板1四周角周边的多个,所述长支撑杆3和短支撑杆2为伸缩液压杆或伸缩气杆。
[0030]还包括拉绳4,拉绳4顶端与位于长支撑杆3上部的组合钢模板1顶部安装,拉绳4底端固定安装位于短支撑杆2和长支撑杆3之间的地面5上,使得拉绳4在拉动组合钢模板1顶部向外扩张的分力能在长支撑杆3获得部分抵消,降低组合钢模板1顶部结构在未浇筑混凝土时向外扩张的趋势,在浇筑混凝土时,使得组合钢模板顶部结构在浇筑混凝土时降低向外扩张趋势,解决了现有组合钢模板顶部结构在浇筑混凝土时会增加向外扩张趋势的问题,提高了组合钢模板顶部稳定性。
[0031]所述拉绳4为多个,多个拉绳4间隔分布与组合钢模板1顶端的连接点位于组合钢模板1四周角交汇处。
[0032]所述拉绳4包括钢缆以及安装在钢缆中部的花篮螺母构成,此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累述。
[0033]所述组合钢模板1包括:数量为多个钢模板11,钢模板11在横向断面上为四个依次接触在内部形成中空空间供混凝土浇筑成型方形结构,钢模板11在竖向上顶部底部接触重叠;
[0034]间隔安装在钢模板11外的肋条12,肋条12为间隔接触分布在钢模板11外侧的多
个,肋条12由方木制成;
[0035]分布在肋条12外部数量为四个的型钢13,相对向的型钢13经拉筋14拉紧固定形成型钢抱箍,位于中部的拉筋14贯穿钢模板1和肋条12。
[0036]本技术施工于重庆轨道交通4号线西延伸段土建5标段。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方柱钢模的支撑体系结构,包括:组合钢模板(1),组合钢模板(1)内部形成中空空间供混凝土浇筑成型方形结构混凝土柱体;短支撑杆(2),短支撑杆(2)底端固定安装支撑在地面(5)上,短支撑杆(2)顶部与组合钢模板(1)安装形成支撑,短支撑杆(2)本身可伸缩对组合钢模板(1)进行支撑;长支撑杆(3),长支撑杆(3)底端固定安装支撑在地面(5)上,长支撑杆(3)顶部与位于短支撑杆(2)上方的组合钢模板(1)安装形成支撑,长支撑杆(3)本身可伸缩对组合钢模板(1)进行支撑;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拉绳(4),拉绳(4)顶端与位于长支撑杆(3)上部的组合钢模板(1)顶部安装,拉绳(4)底端固定安装位于短支撑杆(2)和长支撑杆(3)之间的地面(5)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柱钢模的支撑体系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绳(4)为多个。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柱钢模的支撑体系结构,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拉绳(4)间隔分布与组合钢模板(1)顶端的连接点位于组合钢模板(1)四周角交汇处。4.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方柱钢模的支撑体系结构,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金山韩谊张琦王礼华赵连文蒋云龙汪黎明薛日全王金勇周金刚杨义肖俊文周俊丞张卓淳刘召张东琴卢鑫习艳蓉李蕾高波倪翔黄康郑恭辉陈竺圣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利水电第九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