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湖泊涌污染水处理加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790112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1 14:3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污染水技术领域,具体为河湖泊涌污染水处理加药装置。所述蓄水截流动力产生组件包括有底部垫高板、第一河道蓄水坝、第二河道蓄水坝、进水口、截流板、出水口、内腔限流板、沿边翘起板、动力提供杆与水冲风车转盘,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对河道内部的污水进行集流,借助污水自身产生的动力,使得动力提供杆发生转动,这样可根据污水的多少自动调节动力提供杆的转速,同时借助侧边设置的药水暂存框,可以根据动力提供杆的转动,实现自动向河道内部喷洒药水的目的,这种喷洒方式效率不仅高,而药水与污水混合均匀,有效提高污水净化的效率,同时在动力转动杆转动的过程中,搅拌轴可以对药水进行搅拌,防止药水出现沉淀的情况。防止药水出现沉淀的情况。防止药水出现沉淀的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河湖泊涌污染水处理加药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污染水
,具体为河湖泊涌污染水处理加药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污染水由有害化学物质造成水的使用价值降低或丧失,污染环境。污水中的酸、碱、氧化剂,以及铜、镉、汞、砷等化合物,苯、酚、二氯乙烷、乙二醇等有机毒物,会毒死水生生物,影响饮用水源、风景区景观。目前污染水会被排放到河湖泊涌内,即河道内,河道是一种开放式水域,水面窄、流程长,在很多地方,河道成了各种污染水体的汇集场所,同时河道内部的水会往指向方向流动,实现水流汇入的目的。
[0003]然而由于河道内污水较多,在河道污水处理过程中,会向河道内喷洒药水,实现净化污水的功能,而目前药水的喷洒经常通过人力进行喷洒,这种喷洒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同时由于河道具备流程长的缺点,导致喷洒的量大,单单借助人工喷洒,存在喷洒不均匀的现象,使得污水处理效果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河湖泊涌污染水处理加药装置,以解决上述过程中所提到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河湖泊涌污染水处理加药装置,所述蓄水截流动力产生组件包括有底部垫高板、第一河道蓄水坝、第二河道蓄水坝、进水口、截流板、出水口、内腔限流板、沿边翘起板、动力提供杆与水冲风车转盘,其中第一河道蓄水坝布置在底部垫高板的一侧,所述第二河道蓄水坝布置在底部垫高板的另一侧,所述进水口开设在第一河道蓄水坝朝向第二河道蓄水坝的一侧,其中截流板布置在第一河道蓄水坝上,所述出水口开设在第一河道蓄水坝远离截流板的一侧,其中内腔限流板安装在第一河道蓄水坝的内部,所述沿边翘起板安装在内腔限流板靠近出水口的一侧,所述动力提供杆贯穿内腔限流板的上侧中间位置布置,其中水冲风车转盘安装在动力提供杆上,所述药水储存框的内部放置有送药冲压组件。
[0006]优选的,所述动力提供杆贯穿第一河道蓄水坝的一侧插入到第二河道蓄水坝的内部,其中药水储存框固定安装在第二河道蓄水坝的内部,所述药水储存框的上侧布置有加药管,其中动力提供杆贯穿第二河道蓄水坝的一侧插入到药水储存框的内部布置,所述动力提供杆贯穿药水储存框的一侧布置有联动推拉组件。
[0007]优选的,所述联动推拉组件包括有动力源齿轮、随转齿轮、绕圈拉杆、平移动杆与限制套框,其中动力源齿轮可拆式安装在动力提供杆上,所述随转齿轮对称布置在动力源齿轮的两侧,其中绕圈拉杆的一端活动连接在随转齿轮上,所述平移动杆的一侧与绕圈拉杆进行活动连接,其中限制套框套在平移动杆上,所述平移动杆远离绕圈拉杆的一侧布置有搅拌组件。
[0008]优选的,所述搅拌组件包括有安置环、搅拌轴、旋转齿轮与不动齿板,其中安置环
固定在平移动杆上,所述搅拌轴贯穿安置环布置,其中旋转齿轮固定在搅拌轴的上端,所述不动齿板布置在旋转齿轮的一侧。
[0009]优选的,所述送药冲压组件包括有承接支柱、药水储存腔、第一合页板、内部延长输送管、抽取送液管、第二合页板、边侧滑槽与上支管,其中药水储存腔开设在承接支柱的下侧内部,所述第一合页板放置在药水储存腔的内部,其中内部延长输送管固定在承接支柱的内部上侧,所述抽取送液管套在内部延长输送管上,其中第二合页板布置在抽取送液管的内部下侧,所述边侧滑槽贯穿开设在承接支柱的一侧布置,其中上支管安装固定在承接支柱的上端中间位置,所述承接支柱的一侧布置有上下往复组件,其中两个上支管的上侧之间放置有换流组件。
[0010]优选的,所述上下往复组件包括有内外连接杆、上下错开活动齿板与半弧齿轮,其中内外连接杆贯穿边侧滑槽布置,所述上下错开活动齿板固定在内外连接杆处于边侧滑槽外部的一侧,所述半弧齿轮布置在两个上下错开活动齿板之间。
[0011]优选的,所述换流组件包括有承载圆筒、换流框、操控口与换流挡板,其中换流框嵌入在承载圆筒的上部内侧,所述操控口对称开设在换流框的两侧,所述换流挡板对称布置在换流框的内部。
[0012]优选的,所述换流框的上侧中间位置贯穿布置固定连接的分支管,其中分支管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横跨管,所述横跨管的下侧均匀布置固定连接的第一喷头,其中横跨管的一侧布置固定连接的插入管,所述插入管的下侧布置固定连接的第二喷头。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4]本专利技术可以对河道内部的污水进行集流,借助污水自身产生的动力,使得动力提供杆发生转动,这样可根据污水的多少自动调节动力提供杆的转速,同时借助侧边设置的药水暂存框,可以根据动力提供杆的转动,实现自动向河道内部喷洒药水的目的,这种喷洒方式效率不仅高,而药水与污水混合均匀,有效提高污水净化的效率,同时在动力转动杆转动的过程中,搅拌轴可以对药水进行搅拌,防止药水出现沉淀的情况。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专利技术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专利技术第一河道蓄水坝立体示意图。
[0017]图3为本专利技术第二河道蓄水坝立体示意图。
[0018]图4为本专利技术第一河道蓄水坝半剖立体示意图。
[0019]图5为本专利技术第二河道蓄水坝半剖立体示意图。
[0020]图6为本专利技术药水储存框半剖右视示意图。
[0021]图7为本专利技术承接支柱半剖右视示意图。
[0022]图8为本专利技术动力源齿轮立体示意图。
[0023]图9为本专利技术图7中的A处放大示意图。
[0024]图10为本专利技术图7中的B处放大示意图。
[0025]图中:1、底部垫高板;11、第一河道蓄水坝;12、第二河道蓄水坝;13、进水口;14、截流板;15、出水口;16、内腔限流板;17、沿边翘起板;18、动力提供杆;1801、动力源齿轮;1802、随转齿轮;1803、绕圈拉杆;1804、平移动杆;1805、限制套框;1806、安置环;1807、搅拌
轴;1808、旋转齿轮;1809、不动齿板;19、水冲风车转盘;2、药水储存框;21、承接支柱;22、第一合页板;23、内部延长输送管;24、抽取送液管;25、第二合页板;26、边侧滑槽;27、上支管;2701、承载圆筒;2702、换流框;2703、操控口;2704、换流挡板;2705、横跨管;2706、第一喷头;2707、插入管;2708、第二喷头;28、内外连接杆;29、上下错开活动齿板;210、半弧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将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各个方面的特征和示例性实施例。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提出了许多具体细节,以便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全面理解。但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很明显的是,本专利技术可以在不需要这些具体细节中的一些细节的情况下实施。下面对实施例的描述仅仅是为了通过示出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更好的理解。本专利技术决不限于下面所提出的任何具体配置和算法,而是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的前提下覆盖了元素、部件和算法的任何修改、替换和改进。在附图和下面的描述中,没有示出公知的结构和技术,以便避免对本专利技术造成不必要的模糊。
[0027]请参阅图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河湖泊涌污染水处理加药装置,包括蓄水截流动力产生组件与药水储存框(2),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截流动力产生组件包括有底部垫高板(1)、第一河道蓄水坝(11)、第二河道蓄水坝(12)、进水口(13)、截流板(14)、出水口(15)、内腔限流板(16)、沿边翘起板(17)、动力提供杆(18)与水冲风车转盘(19),其中第一河道蓄水坝(11)布置在底部垫高板(1)的一侧,所述第二河道蓄水坝(12)布置在底部垫高板(1)的另一侧,所述进水口(13)开设在第一河道蓄水坝(11)朝向第二河道蓄水坝(12)的一侧,其中截流板(14)布置在第一河道蓄水坝(11)上,所述出水口(15)开设在第一河道蓄水坝(11)远离截流板(14)的一侧,其中内腔限流板(16)安装在第一河道蓄水坝(11)的内部,所述沿边翘起板(17)安装在内腔限流板(16)靠近出水口(15)的一侧,所述动力提供杆(18)贯穿内腔限流板(16)的上侧中间位置布置,其中水冲风车转盘(19)安装在动力提供杆(18)上,所述药水储存框(2)的内部放置有送药冲压组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湖泊涌污染水处理加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提供杆(18)贯穿第一河道蓄水坝(11)的一侧插入到第二河道蓄水坝(12)的内部,其中药水储存框(2)固定安装在第二河道蓄水坝(12)的内部,所述药水储存框(2)的上侧布置有加药管,其中动力提供杆(18)贯穿第二河道蓄水坝(12)的一侧插入到药水储存框(2)的内部布置,所述动力提供杆(18)贯穿药水储存框(2)的一侧布置有联动推拉组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河湖泊涌污染水处理加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推拉组件包括有动力源齿轮(1801)、随转齿轮(1802)、绕圈拉杆(1803)、平移动杆(1804)与限制套框(1805),其中动力源齿轮(1801)可拆式安装在动力提供杆(18)上,所述随转齿轮(1802)对称布置在动力源齿轮(1801)的两侧,其中绕圈拉杆(1803)的一端活动连接在随转齿轮(1802)上,所述平移动杆(1804)的一侧与绕圈拉杆(1803)进行活动连接,其中限制套框(1805)套在平移动杆(1804)上,所述平移动杆(1804)远离绕圈拉杆(1803)的一侧布置有搅拌组件。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河湖泊涌污染水处理加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组件包括有安置环(1806)、搅拌轴(1807)、旋转齿轮(1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重庆张国鹏向明姣郑邦松刘金妹刘卓豪郑妍程云彬任山周发飞刘凯韩雪明沈海林李嘉陈焕旭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坪山区水务工程建设管理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