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畅景型渐进多焦点眼镜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787101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1 14: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畅景型渐进多焦点眼镜片,它包括远用区、注视稳定区、渐进通道和近用区;注视稳定区内的平均屈光度变化速度,小于渐进通道内的平均屈光度变化速度,小于远用测度点到配镜中心的平均屈光度变化速度;注视稳定区内任意一点的干扰像散低于0.50D;远用测度点水平两侧任意一点处的干扰像散低于0.50D。畅景型渐进多焦点眼镜片从远用区到近用区光焦度缓慢增加,在强调远用视野开阔,远用区测度点两侧无干扰的同时,通过特殊的光焦度分布设置,使配镜中心附近的注视区处存在一个光焦度相对稳定的区域,在配镜中心位置附近形成注视稳定区,从而使长期使用渐进多焦点眼镜片进行远距离注视作业时的视觉稳定性体验达到最佳。达到最佳。达到最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畅景型渐进多焦点眼镜片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渐进多焦点眼镜片,特别涉及一种适用于长期远距离注视作业时提高视觉稳定性体验的渐进多焦点眼镜片。

技术介绍

[0002]传统的软性渐进多焦点镜片具备光度过渡均匀的特点,在远用区和通道的过渡之间可以形成一个具备纵向光度相对过渡缓慢特点的缓冲带,使软性设计相对于硬性设计而言容易为初戴渐进者所适应。但是,软性设计渐进多焦点普遍存在远用区两侧0.50D像散线的斜率较大,远用视野存在一定的干扰的不足。参见附图4,为传统软性设计的渐进多焦点眼镜片像散分布图,如果配戴软性设计渐进多焦点长期驾驶或其他对远距离视野形成注视效果的使用方式,则存在因该设计问题产生一定程度视疲劳的可能性。参见附图5,为驾驶型设计的渐进多焦点眼镜片像散分布图;由此可见,驾驶型渐进多焦点解决了0.50D像散线斜率问题,使得驾驶等其他远用作业时远用区视野开阔稳定,但一旦压平了配镜中心两侧0.50D像散线的斜率,主渐变带上从远用区到通道的过渡缓冲带就会显著明显缩短,配镜中心附近的注视舒适度会因此受到影响,即便远距离视野本身是开阔的,视野从远到近过渡的突兀也会引发不舒适和视疲劳等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渐进多焦点眼镜片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适用于长期进行远距离注视作业时提高视觉稳定性体验的畅景型渐进多焦点眼镜片,既能在远用区有开阔视野,也能保证配镜中心附近形成一定的注视视觉稳定区,且从远用区到通道的过渡缓冲带没有明显缩短。
[0004]实现本技术专利技术目的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畅景型渐进多焦点镜片,它包括远用区、注视稳定区、渐进通道和近用区;所述镜片的配镜中心设置于镜片的几何中心上方4毫米处;远用测度点设置于几何中心上方8~10毫米处;近用测度点设置于几何中心下方垂直距离13~15毫米、水平鼻侧内偏1~3毫米的位置处;所述的注视稳定区长度为5~10毫米,底部宽度为水平两侧各2毫米的近似喇叭形区域范围,注视稳定区的中心位于配镜中心垂直向下1~2毫米处;所述渐进通道为注视稳定区下方长度12~14毫米的区域范围;注视稳定区内的平均屈光度变化速度,小于渐进通道内的平均屈光度变化速度,小于远用测度点到配镜中心的平均屈光度变化速度;注视稳定区内任意一点的干扰像散低于0.50D。
[0005]本技术所述的一种畅景型渐进多焦点镜片,其远用测度点水平两侧任意一点处的干扰像散低于0.50D。在镜片割边装框范围内的0.50D像散线和1.0D像散线,它们水平向上延伸的斜度小于10度。
[000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畅景型渐进多焦点眼镜片在强调远用视野开阔,远用区测度点两侧无干扰的同时,通过特殊的光焦度分布设置,使得在配镜中心附近的注视区处存在一个光焦度相对稳定的区域,在配镜中
心位置附近形成注视稳定区,从而使长期使用渐进多焦点眼镜片进行远距离注视作业时的视觉稳定性体验达到最佳。
附图说明
[0007]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畅景型渐进多焦点眼镜片的结构示意图;
[0008]图中,1.远用区;2.注视稳定区;3.渐进通道;4.近用区;5.几何中心;6.配镜中心;7.远用测度点;8.近用测度点。
[0009]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畅景型渐进多焦点眼镜片光度过渡示意图;
[0010]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畅景型渐进多焦点眼镜片的像散分布示意图;
[0011]图4为按传统软性设计提供的渐进多焦点眼镜片的像散分布示意图。
[0012]图5为按驾驶型设计提供的渐进多焦点眼镜片的像散分布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阐述。
[0014]实施例1
[0015]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畅景型渐进多焦点眼镜片。
[0016]参见附图1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畅景型渐进多焦点眼镜片的结构示意图;镜片包括远用区1,注视稳定区2,渐进通道3和近用区4;镜片的配镜中心6设置于镜片的几何中心5上方4毫米处;远用测度点7设置于几何中心5上方8~10毫米处;近用测度点8设置于几何中心5下方垂直距离13~15毫米、水平鼻侧内偏1~3毫米的位置处。注视稳定区2是长度为5~10毫米,底部宽度为水平两侧各2毫米的近似喇叭形区域范围,注视稳定区的中心位于配镜中心垂直向下1~2毫米处;渐进通道3为注视稳定区下方长度12~14毫米的区域范围。注视稳定区内的平均屈光度变化速度,小于渐进通道内的平均屈光度变化速度,小于远用测度点到配镜中心的平均屈光度变化速度;注视稳定区内任意一点的干扰像散低于0.50D。
[0017]在本实施例中,远用测度点水平两侧任意一点处的干扰像散低于0.50D。
[0018]在镜片割边装框范围内的0.50D像散线和1.0D像散线,它们水平向上延伸的斜度小于10度。
[0019]由于镜片从远用区到近用区光焦度缓慢增加,在强调远用视野开阔,远用区测度点两侧无干扰的同时,采用合理的光焦度分布设置,使得在配镜中心附近的注视区处存在一个光焦度相对稳定的区域,在配镜中心位置附近形成注视稳定区。
[0020]按本实施例技术方案提供的畅景型渐进多焦点眼镜片的结构,以某配镜处方远用区光焦度为2.00D,近用区光焦度为4.00D为例,提供一片畅景型渐进多焦点眼镜片。
[0021]参见附图2、3,分别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畅景型渐进多焦点眼镜片的光度过渡示意图和像散分布示意图;由图2可见,其远用区光焦度为2.38D,近用区光焦度为4.32D,加光度数为1.94D。经计算,其像散分布如图3示意。
[0022]按本实施例提供的远用区光焦度,近用区的光焦度的配镜处方设计参数,采用传统软性设计方法设计相同的渐进多焦点眼镜片,其像散分布参见附图4。同样,按现有技术提供的驾驶型设计方法设计相同设计参数的渐进多焦点眼镜片,其像散分布参见附图5。
[0023]分别对本实施例提供的畅景型渐进多焦点眼镜片及传统软性设计方法、驾驶型设计方法得到的眼镜片,它们在通道附近的注视稳定区内的0.50D像散线斜率、远用区到通道的过渡缓冲带长度进行比较,结果参见表1。
[0024]表1
镜片注视稳定区内的0.50D像散线斜率远用区到通道的过渡缓冲带长度(mm)本实施例1.115.5传统软性设计6.124.5驾驶型设计1.151
[0025]从表1可以看出,本实施例提供的畅景型渐进多焦点眼镜片的注视稳定区的0.50D像散线斜率值为1.11,与其它两种镜片相比是最小的,与驾驶型设计的值为1.15相近;同时,本实施例提供的畅景型渐进多焦点眼镜片的远用区到通道的过渡缓冲带长度为5.5mm,也是三种镜片中最长的。因此,本技术在驾驶性设计解决了传统软性设计导致远用区两侧0.50D像散线的斜率较大,长时间注视容易产生视疲劳的问题基础上,对通道附近的光焦度进行特殊设计,解决了由于驾驶型设计压平了配镜中心两侧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畅景型渐进多焦点眼镜片,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远用区(1)、注视稳定区(2)、渐进通道(3)和近用区(4);所述镜片的配镜中心(6)设置于镜片的几何中心(5)上方4毫米处;远用测度点(7)设置于几何中心(5)上方8~10毫米处;近用测度点(8)设置于几何中心(5)下方垂直距离13~15毫米、水平鼻侧内偏1~3毫米的位置处;所述的注视稳定区(2)长度为5~10毫米,底部宽度为水平两侧各2毫米的近似喇叭形区域范围,注视稳定区的中心位于配镜中心垂直向下1~2毫米处;所述渐进通道(3)为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浩墨陈晓翌张慧星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明世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