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结构眼镜片及其设计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294373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07 11:02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微结构眼镜片及其设计方法,包括:母镜,母镜具有调制区,母镜包括位于调制区的第一本体;微结构,微结构包括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第一透镜与第一本体连接,第一透镜被配置为与第一本体配合形成离焦;第二透镜与第一本体连接,第二透镜被配置为与第一本体配合形成弥散斑;第二透镜与第一透镜连接,并暴露出部分第一本体,以使调制区能够同时产生清晰视觉信号、离焦信号和弥散斑调制信号。本申请的眼镜片使得瞳孔扫视微结构区域时,可以尽可能地同时覆盖第一透镜、第二透镜和第一本体,从而为戴镜者提供持续、均衡的多种视网膜周边刺激信号,实现抑制眼轴增长的刺激机制。激机制。激机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微结构眼镜片及其设计方法


[0001]本申请属于眼视光学
,具体涉及一种微结构眼镜片及其设计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众多光学干预的手段都存在视网膜周边成像的视觉质量下降的情况,多焦点周边离焦眼镜片会在视网膜中周部形成离焦区域,出现周边视物模糊,以造成配戴初期部分频区对比敏感度下降的问题,因此一定程度内的视觉质量下降与抑制近视进展干预效果成正相关。但实际上,导致离焦的光学方法也和模糊态弥散斑相关,而通过将离焦信号与弥散斑并存的方式以干预近视或远视进展的手段鲜有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专利技术目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微结构眼镜片及其设计方法,旨在提供一种弥散斑调制信号与离焦信号并存并且形成视网膜上多重信号竞争的眼镜片。
[0004]技术方案: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微结构眼镜片,包括:母镜,所述母镜具有调制区,所述母镜包括位于所述调制区的第一本体;微结构,所述微结构包括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所述第一透镜与所述第一本体连接,所述第一透镜被配置为与所述第一本体配合形成离焦;所述第二透镜与所述第一本体连接,所述第二透镜被配置为与所述第一本体配合形成弥散斑;所述第二透镜与所述第一透镜连接,并暴露出部分所述第一本体,以使所述调制区能够同时产生清晰视觉信号、离焦信号和弥散斑调制信号。
[000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母镜还具有明视区,所述母镜包括位于所述明视区的第二本体;所述调制区环绕所述明视区,且所述第二本体与所述第一本体连接;所述明视区的中心与所述母镜的光学中心重合,所述明视区位于离所述光学中心3

6mm的区域内,所述调制区位于离光学中心3

35mm的区域内;其中,所述调制区的面积为S1,所述微结构沿垂直所述第一本体的方向上在所述调制区内的正投影面积为S2,满足:0.5≤S2/S1≤0.8。
[000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透镜的屈光力为P1D,所述第二透镜的屈光力为P2D,所述第一本体的屈光力为P0D,满足:2.5≤|P1‑
P0|≤8.0;和/或10≤|P2‑
P0|≤32;和/或8≤|P2‑
P1|≤30。
[000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透镜的矢高为H1μm,所述第二透镜的矢高为H2μm,满足:2≤H2/H1≤20;和/或,0.5≤H1≤5;和/或,1≤H2≤10。
[000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第二本体一体成型;
所述母镜包括靠近眼侧的第二光学表面和与所述第二光学表面相背离设置的第一光学表面;其中,所述微结构位于所述第一光学表面上,或者,所述微结构位于所述第二光学表面上,或者所述微结构位于所述第一光学表面和所述第二光学表面之间;所述第一光学表面和/或第二光学表面的面型选自球面、非球面、自由曲面中的至少一种。
[000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透镜的面型选自球面、非球面、环曲面、柱面、自由曲面中的至少一种;和/或所述第二透镜的面型选自球面、非球面、环曲面、柱面、自由曲面中的至少一种;和/或所述第一透镜和/或所述第二透镜的直径为0.1

2mm;和/或所述第一透镜和/或所述第二透镜为圆形凸透镜或圆形凹透镜;和/或所述第一透镜与所述第二透镜的直径和小于等于瞳孔直径;和/或所述第一透镜与所述第二透镜的连接方式为边缘相切或相连;和/或所述第一透镜与所述第二透镜依次交替连接;和/或光线通过所述第二透镜在视网膜上产生的弥散斑具有第一RMS半径值,光线通过所述第一透镜在视网膜上产生的弥散斑具有第二RMS半径值,且第一RMS半径值大于第二RMS半径值。
[0010]在一些实施例中,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微结构眼镜片的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提供母镜,所述母镜具有明视区和调制区,所述调制区环绕所述明视区,所述母镜包括位于所述调制区的第一本体;在调制区中设置阵列排布的网格,所述网格彼此连接;提供第一透镜,所述第一透镜设于所述网格中且与所述第一本体连接,用于与所述第一本体配合形成离焦;提供第二透镜,所述第二透镜设置在所述网格中且与所述第一本体连接,用于与所述第一本体配合形成弥散斑;其中,所述第一透镜和所述第二透镜连接,并暴露出部分第一本体,以使所述调制区能够同时产生清晰视觉信号、离焦信号和弥散斑调制信号。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网格为正多边形、圆形或椭圆形中的至少一种;或者,所述网格为正六边形,所述第一透镜和/或所述第二透镜设置为所述正六边形的内切圆形状。
[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提供母镜的步骤进一步包括:根据配镜处方和母镜材料的折射率,确定所述母镜的面形参数,并建立母镜模型;提供第一透镜的步骤进一步包括:确定所述第一透镜的面形参数和直径;根据所述网格的排布方式,确定所述第一透镜在所述调制区的位置,并在母镜模型的表面形成所述第一透镜;提供第二透镜的步骤进一步包括:确定所述第二透镜的面形参数和直径;根据所述网格的排布方式,确定所有第二透镜在所述调制区的位置;并在母镜模型的表面形成所述第二透镜。
[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确定所述第二透镜的面形参数的步骤,进一步包括:
对表面形成有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的母镜模型进行光学仿真,得到所述第二透镜的最大轴外视场光线在视网膜上产生的弥散斑大小和形态,以确定弥散斑RMS半径值;保持所述第二透镜的直径不变,逐步改变所述第二透镜的单面平均光焦度或矢高,通过回归分析建立单面平均光焦度或矢高与弥散斑RMS半径值的关系式;根据为戴镜者增加的弥散斑RMS半径值,结合所述关系式,得到所述第二透镜的单面平均光焦度或矢高,以获取所述第二透镜的面形参数。
[0014]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眼镜片在调制区内同时具有清晰视力信号、离焦信号和弥散斑调制信号,且三种刺激信号的区域面积保持大体平衡,使得瞳孔扫视微结构的区域时,可以尽可能地同时覆盖第一透镜、第二透镜和第一本体,从而为戴镜者提供持续、均衡的多种视网膜周边刺激信号,实现了抑制眼轴增长的刺激机制;弥散斑调制信号致使在视网膜上形成更多模糊的周边成像,通过弥散斑调控来量化降低成像的视觉质量,并通过各刺激信号的相互竞争以达到进一步干预近视或远视进展的效果。
[0015]本申请的设计方法,通过网格阵列布局,可以用便捷且分配均匀的方式来调整各种信号在某一区域的占比,可以让瞳孔扫视范围内,各区域接收到的各类信号刺激面积保持大致恒定或按一定比例增加某种信号,此外通过调整一部分微透镜成像的弥散斑大小,同步使用MTF、PSF和点列图的评价方式来评估视网膜周边区域的成像质量影响,从而发现视网膜周边成像质量以弥散斑增大的方式下降,下降多少与干预屈光不正进展存在相关性。
附图说明
[00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7]图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结构眼镜片,其特征在于,包括:母镜(10),所述母镜(10)具有调制区(100),所述母镜(10)包括位于所述调制区(100)的第一本体(101);微结构(20),所述微结构(20)包括第一透镜(201)和第二透镜(202);所述第一透镜(201)与所述第一本体(101)连接,所述第一透镜(201)被配置为与所述第一本体(101)配合形成离焦;所述第二透镜(202)与所述第一本体(101)连接,所述第二透镜(202)被配置为与所述第一本体(101)配合形成弥散斑;所述第二透镜(202)与所述第一透镜(201)连接,并暴露出部分所述第一本体(101),以使所述调制区(100)能够同时产生清晰视觉信号、离焦信号和弥散斑调制信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结构眼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母镜(10)还具有明视区(200),所述母镜(10)包括位于所述明视区(200)的第二本体(102);所述调制区(100)环绕所述明视区(200),且所述第二本体(102)与所述第一本体(101)连接;所述明视区(200)的中心与所述母镜(10)的光学中心(103)重合,所述明视区(200)位于离所述光学中心(103)3

6mm的区域内,所述调制区(100)位于离所述光学中心(103)3

35mm的区域内;其中,所述调制区(100)的面积为S1,所述微结构(20)沿垂直所述第一本体(101)的方向上在所述调制区(100)内的正投影面积为S2,满足:0.5≤S2/S1≤0.8。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结构眼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201)的屈光力为P
1 D,所述第二透镜(202)的屈光力为P
2 D,所述第一本体(101)的屈光力为P
0 D,满足:2.5≤|P1‑
P0|≤8.0;和/或10≤|P2‑
P0|≤32;和/或8≤|P2‑
P1|≤30。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结构眼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201)的矢高为H
1 μm,所述第二透镜(202)的矢高为H
2 μm,满足:2≤H2/H1≤20;和/或,0.5≤H1≤5;和/或,1≤H2≤10。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结构眼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本体(101)与所述第二本体(102)一体成型;所述母镜(10)包括靠近眼侧的第二光学表面(104)和与所述第二光学表面(104)相背离设置的第一光学表面(105);其中,所述微结构(20)位于所述第一光学表面(105)上,或者,所述微结构(20)位于所述第二光学表面(104)上,或者所述微结构(20)位于所述第一光学表面(105)和所述第二光学表面(104)之间;所述第一光学表面(105)和/或第二光学表面(104)的面型选自球面、非球面、自由曲面中的至少一种。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结构眼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201)的面型选自球面、非球面、环曲面、柱面、自由曲面中的至少一种;和/或所述第二透镜(202)的面型选自球面、非球面、环曲面、柱面、自由曲面中的至少一种;和/或
所述第一透镜(201)和/或所述第二透镜(202)的直径为0.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春梅侯佳玲余浩墨陈晓翌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明世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