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内涝一体化截流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785249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1 14: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内涝一体化截流井,包括截流井主体、防倒灌堰门、水泵、第一强排管、第二强排管和第一电控阀,所述截流井主体包括底盆、井壁、分隔板和顶盖,所述分隔板将所述截流井主体分隔成污水室和泄水室,所述分隔板上设有溢水口;所述污水室设有污水进口、污水直排口和污水强排口,所述泄水室设有泄水口;所述污水强排口通过所述第一强排管连接所述水泵,所述第二强排管通过第一电控阀连接所述第一强排管,所述第二强排管穿过所述分隔板进入所述泄水室;所述防倒灌堰门设于所述泄水室,所述防倒灌堰门可挡住所述溢水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防内涝一体化截流井在防倒灌堰门无法打开时可强排雨水,防止内涝。防止内涝。防止内涝。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内涝一体化截流井


[0001]本技术属于截流井
,具体是指一种防内涝一体化截流井。

技术介绍

[0002]截流井是设于合流制排水系统中,用于将合流污水截至截流管,超过截流能力的合流污水排泄水体的构筑物,可将产生污染的窨井集中连接到一口截流井中,并由此截流井通向污水处理厂,大大减少流向污水处理厂的管道,有利于收集污水。截流井用在雨污合流系统中,目的是为了将雨污水分离。旱季时,截流井可以截住污水,使污水流向污水管;雨季时,截流井截住部分雨水与污水并使其流入污水管中,其余雨水溢流通过井中堰,继续流向下游。
[0003]一体化截流井都具有防倒灌功能,当大雨时河道水位上涨淹没排口,此时会控制防倒灌闸门关闭防止河水倒灌,但这种做法导致截流井内的雨水不能及时排出,容易引起内涝。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大雨时控制防倒灌闸门关闭防止河水倒灌,导致截流井内的雨水不能及时排出,容易引起内涝的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防内涝一体化截流井,可强排雨水,防止内涝。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防内涝一体化截流井,包括截流井主体、防倒灌堰门、水泵、第一强排管、第二强排管和第一电控阀,所述截流井主体包括底盆、井壁、分隔板和顶盖,所述分隔板将所述截流井主体内部分隔成污水室和泄水室,所述分隔板上设有连通所述污水室和所述泄水室的溢水口;所述污水室一侧的所述井壁上设有污水进口、污水直排口和污水强排口,所述泄水室一侧的所述井壁上设有泄水口;所述污水强排口通过所述第一强排管连接所述水泵,所述第二强排管通过第一电控阀连接所述第一强排管,所述第二强排管穿过所述分隔板进入所述泄水室,所述污水室设有水位检测计;所述防倒灌堰门设于所述泄水室,所述防倒灌堰门可挡住所述溢水口。
[0006]进一步地,所述防倒灌堰门包括挡板、支架、限位部,所述支架固定在所述井壁上,所述限位部安装在所述支架上,所述挡板两端均设有滑动杆,所述滑动杆与所述限位部配合,所述限位部用于支撑所述滑动杆并限制所述滑动杆的移动方向,所述滑动杆可在所述限位部上沿垂直于所述分隔板的方向往返移动,所述挡板可沿垂直于所述分隔板的方向往返移动。所述挡板可在水流推动下往返移动,所述污水室水位高时,水流可推动所述挡板穿过所述溢水口进入所述泄水室;河流水位高导致所述泄水室水位高时,所述挡板被水流推动压在所述分隔板上挡住所述溢水口防止河水倒灌。
[0007]进一步地,所述防倒灌堰门还包括连接绳、滑轮架、第一滑轮、第二滑轮和配重筒,所述滑轮架固定在所述井壁上,所述滑轮架有两个,两个所述滑轮架上均安装有所述第一滑轮,所述限位部上方固定安装有所述第二滑轮;所述连接绳有两个,两个所述连接绳分别
连接所述配重筒的一端,所述连接绳远离所述配重筒的另一端依次绕过所述第一滑轮和所述第二滑轮,并连接在所述滑动杆远离所述挡板的末端上。所述配重筒的重力拉动所述连接绳,通过所述第一滑轮和所述第二滑轮转换拉力方向最终使所述挡板压向所述分隔板,使所述挡板压紧所述溢水口,避免出现缝隙导致污水直接流过溢水口。
[0008]进一步地,所述污水室内设有SS检测仪。所述SS检测仪可检测水中悬浮物,便于判断所述污水室内的水的清洁程度。
[0009]进一步地,所述污水直排口设有第二电控阀。所述SS检测仪测得污水足够清洁时可关闭所述第二电控阀使污水无法由所述污水直排口流入污水管网,减轻污水处理厂的负荷。
[0010]进一步地,所述污水强排口设有第三电控阀。所述SS检测仪测得水质足够清洁、且所述水位检测计测得所述污水室内水位过高时,需要强排所述污水室内的水入河道,水由所述水泵抽入所述第一强排管,再通过所述第一电控阀进入所述第二强排管再流入所述泄水室,所述第三电控阀关闭,可防止进入所述第一强排管的足够清洁的水直接通过所述污水强排口流向污水管网并造成污水材料厂负荷增大。
[0011]进一步地,所述底盆设有凹槽,所述水泵的进水口伸入所述凹槽内。所述水泵的进水口伸入所述凹槽,使所述进水口的高度低于所述底盆高度,所述水泵可将底盆上的水抽干,减少水残留。
[0012]进一步地,还包括拦污格栅,设于所述污水进口处。所述拦污格栅可挡住污水中的杂物,阻挡杂物通过所述污水进口进入截流井,避免杂物随水流移动冲击磨损截流井内的设备而导致设备使用寿命降低。
[0013]本技术的一种防内涝一体化截流井的有益效果如下:防内涝,水位过高导致所述防倒灌堰门无法开启时,所述水泵可将所述污水室的水通过所述第一强排管和所述第二强排管强排至所述泄水室一侧;设有所述SS检测仪,可根据水质决定排入污水管网或直排入河道;所述防倒灌堰门的所述挡板可被水流推动,所述污水室水量大时,所述污水室的水可推动所述挡板并通过所述溢水口进入所述泄水室,开启和关闭所述截流井堰门无需额外提供动力,节能且维护成本低。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一种防内涝一体化截流井的结构示意图一;
[0015]图2为本技术一种防内涝一体化截流井的结构示意图二;
[0016]图3为本技术一种防内涝一体化截流井的防倒灌堰门的结构示意图;
[0017]其中,1、截流井主体,11、底盆,111、凹槽,12、井壁,121、污水进口,122、污水直排口,123、污水强排口,124、泄水口,13、分隔板,131、溢水口,14、顶盖,15、污水室,16、泄水室,2、防倒灌堰门,21、挡板,211、滑动杆,22、支架,23、限位部,24、连接绳,25、滑轮架,26、第一滑轮,27、第二滑轮,28、配重筒,3、水泵,4、第一强排管,5、第二强排管,6、第一电控阀,7、第二电控阀,8、第三电控阀,9、拦污格栅。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
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9]如图1

3所示,本技术为一种防内涝一体化截流井,包括截流井主体1、防倒灌堰门2、水泵3、第一强排管4、第二强排管5和第一电控阀6,所述截流井主体1包括底盆11、井壁12、分隔板13和顶盖14,所述分隔板13将所述截流井主体1内部分隔成污水室15和泄水室16,所述分隔板13上设有连通所述污水室15和所述泄水室16的溢水口131;所述污水室15一侧的所述井壁12上设有污水进口121、污水直排口122和污水强排口123,所述泄水室16一侧的所述井壁12上设有泄水口124;所述污水强排口123通过所述第一强排管4连接所述水泵3,所述第二强排管5通过第一电控阀6连接所述第一强排管4,所述第二强排管5穿过所述分隔板13进入所述泄水室16,所述污水室15设有水位检测计;所述防倒灌堰门2设于所述泄水室16,所述防倒灌堰门2可挡住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内涝一体化截流井,其特征在于:包括截流井主体(1)、防倒灌堰门(2)、水泵(3)、第一强排管(4)、第二强排管(5)和第一电控阀(6),所述截流井主体(1)包括底盆(11)、井壁(12)、分隔板(13)和顶盖(14),所述分隔板(13)将所述截流井主体(1)内部分隔成污水室(15)和泄水室(16),所述分隔板(13)上设有连通所述污水室(15)和所述泄水室(16)的溢水口(131);所述污水室(15)一侧的所述井壁(12)上设有污水进口(121)、污水直排口(122)和污水强排口(123),所述泄水室(16)一侧的所述井壁(12)上设有泄水口(124);所述污水强排口(123)通过所述第一强排管(4)连接所述水泵(3),所述第二强排管(5)通过第一电控阀(6)连接所述第一强排管(4),所述第二强排管(5)穿过所述分隔板(13)进入所述泄水室(16),所述污水室(15)设有水位检测计;所述防倒灌堰门(2)设于所述泄水室(16),所述防倒灌堰门(2)可挡住所述溢水口(13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内涝一体化截流井,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倒灌堰门(2)包括挡板(21)、支架(22)、限位部(23),所述支架(22)固定在所述井壁(12)上,所述限位部(23)安装在所述支架(22)上,所述挡板(21)两端均设有滑动杆(211),所述滑动杆(211)与所述限位部(23)配合,所述限位部(23)用于支撑所述滑动杆(211)并限制所述滑动杆(211)的移动方向,所述滑动杆(211)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鸿荣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安瀚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