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溶性聚合物微针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生物医用材料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可溶性聚合物微针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传统的口服和注射给药方式存在一定的缺陷。口服方式只适合部分稳定且能被消化系统吸收的药物,而注射则容易导致被试者疼痛以及可能存在感染的风险。微针给药是一种新型的透皮给药方式,通过微针透过皮肤角质层,可让药物渗透进入皮肤,直接作用于皮肤浅表疾病的病灶部位。微针的长度通常在200
‑
1500μm,能够刺破皮肤角质层而不触及皮下神经,可实现无痛给药,因此微针透皮给药方式是一种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给药方法。
[0003]微针主要包括金属微针、硅微针和聚合物微针等,其中可溶性聚合物微针是目前应用前景最好的微针类型之一。相比其它微针类型,可溶性聚合物微针通常采用具有生物相容性好的可溶性聚合物材料来制备,可有效避免硅微针阵列的脆断所带来的残留体内的风险及金属微针过长带来的刺入感。同时可溶性聚合物微针材料生物安全性好,同时又具备聚合物材料良好的可加工性。
[0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溶性聚合物微针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1)将水溶性聚合物、水混合后得到混合物,利用模压成型技术将所述混合物压制为薄片;(2)将所述薄片放置于微针模具带有凹槽的表面上,利用热压技术,在20
–
100℃的温度下,将混合物压入微针模具中,然后将混合物及微针模具降温至预设温度,脱模、干燥后得到所述可溶性微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溶性聚合物包括透明质酸钠、壳聚糖、聚乙烯基吡咯烷酮、海藻酸钠、聚乙烯醇、明胶、葡聚糖中的至少一种;优选地,所述将混合物及微针模具降温至预设温度,为将混合物及微针模具降温至
‑
100℃至25℃;优选地,所述热压技术参数为:模压压力为1
‑
10MPa,保压时间为1
‑
10min;所述热压技术采用平板硫化仪、模压机或热压机。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物中水的质量分数为20%
‑
80%。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物中还包括功能性活性组分,所述功能性活性组分的加入质量为所述水溶性聚合物与水的总质量的20%
‑
80%。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性活性组分包括:荷荷巴提取物10%~30%、薰衣草提取物3%~5%、芦荟提取物15%~25%、奇异果提取物5%~10%、白芷提取物2%~5%、绿豆提取物5%~10%、尿素10%~15%、神经酰胺5%~10%、辅助添加剂10%~25%;其中,所述辅助添加剂包括甘油、维生素E、抗坏血酸、尿囊素、曲酸、水杨酸、角鲨烯、吐温20、吐温40、吐温60和吐温80中的至少一种。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性活性组分包括:人参提取物10%~30%、积雪草提取物15%~25%、海藻提取物3%~5%、甘草提取物5%~10%、白蒺藜提取物2%~5%、绿茶提取物5%~10%、胶原蛋白10%~15%、阿胶5%~10%、辅助添加剂10%~25%。辅助添加剂包括甘油、维生素E、抗坏血酸、尿囊素、曲酸、水杨酸、角鲨烯、吐温20、吐温40、吐温60和吐温80中的至少一种。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性活性组分包括:熊果叶提取物10%~30%、珍珠粉15%~25%、甘草提取物3%~5%、当归提取物2%~5%、白芨提取物5%~10%、薏苡仁提取物5%~10%、柠檬提取物10%~15%、烟酰胺5%~10%、辅助添加剂10%~25%。辅助添加剂包括甘油、维生素E、抗坏血酸、尿囊素、曲酸、水杨酸、角鲨烯、吐温20、吐温40、吐温60和吐温80中的至少一种。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