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导热的热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781042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1 14: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散热器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高效导热的热管,包括热管本体,热管本体包括依次连接为整体的热源端、过渡段和冷凝端,热源端靠近热源,冷凝端远离热源,热源端和过渡段均为烧结式热管,冷凝端为沟槽式热管,热源端、过渡段和冷凝端分别用于输送不同相变状态的流体。方案将热管划分为三段,可以分别针对不同状态的流体,选择最适合运输流体的方式,利用最有的渗透率,提高回流速度和蒸发效率,降低热阻。降低热阻。降低热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导热的热管


[0001]本技术属于散热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高效导热的热管。

技术介绍

[0002]CPU芯片的面积越来越小,但是其性能反而越来越高,相应地其发热量也是水涨船高。CPU升高温度超过阈值后会降频运行,导致可靠度降低,故而市场上对高效的热传导热管的需求极为迫切。
[0003]传统热管是金属粉末的铜粉结构,其结构是贯穿整支热管,其利用内部工作流体(超纯水)的相变化,在冷凝端凝结为液态,通过毛细结构的毛细力将液态的水回流至热源端,再由热源端吸热蒸发至冷凝端形成一个循环,持续地将热量带走,从而达到散热的目的。
[0004]因现有的纯烧结式的热管,内壁为平滑结构其渗透率较低,无法快速地将工作流体回流至加热且毛细结构在整个管身,若要增加热传导效率必须要增加毛细结构的厚度,但是增加毛细结构的厚度相应的其热阻就会增加,反而降低散热效果。
[0005]以上
技术介绍
内容的公开仅用于辅助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构思及技术方案,其并不必然属于本专利申请的现有技术,在没有明确的证据表明上述内容在本专利申请的申请日已经公开的情况下,上述
技术介绍
不应当用于评价本申请的新颖性和创造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导热的热管。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高效导热的热管,包括热管本体,所述热管本体包括依次连接为整体的热源端、过渡段和冷凝端,所述热源端靠近热源,所述冷凝端远离热源,所述热源端和所述过渡段均为烧结式热管,所述冷凝端为沟槽式热管,所述热源端、所述过渡段和所述冷凝端分别用于输送不同相变状态的流体,从而提高转化效率。
[0008]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热源端的烧结粉末的目大于所述过渡段的烧结粉末的目。
[0009]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热源端的烧结粉末的目为100

150,所述过渡段的烧结粉末的目为60

80。
[0010]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冷凝端的轴向沟槽的深度和宽度均为0.25mm。
[0011]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冷凝端的长度大于所述过渡段和所述热源端的长度之和。
[0012]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热源端的长度为3/5,所述过渡段和所述冷凝端的长度均为1/5。
[0013]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方案将热管划分为三段,可以分别针对不同状态的流体,选择最适合运输流体的方式,利用最有的渗透率,提高回流速度和蒸发效率,降低热阻。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一种实施例下热管的示意图。
[0015]主要的附图标记说明:1、热源端;2、过渡段;3、冷凝端。
具体实施方式
[0016]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顶部”、“底部”、“顶面”、“底面”、“内”、“外”、“内侧”、“外侧”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17]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术语“第一”、“第二”、“第三”只是用于描述目的以及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0018]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设置”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下面根据本技术的整体结构,对其实施例进行说明。
[0019]参照图1,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高效导热的热管,包括热管本体,所述热管本体包括依次连接为整体的热源端、过渡段和冷凝端,所述热源端靠近热源,所述冷凝端远离热源,所述热源端和所述过渡段均为烧结式热管,所述冷凝端为沟槽式热管,所述热源端、所述过渡段和所述冷凝端分别用于输送不同相变状态的流体,从而提高转化效率。靠近热源的热源端采用烧结式热管,因其较小的颗粒,方便快速地将热量和流通传递至所述冷凝端,加速散热。
[0020]在传统方案中,热管的内壁全部为烧结结构或沟槽结构或网纹结构,本方案创新点在于复合多种输送流体的结构。在制作热管时,选择内壁光滑的铜管,先挤压出冷凝端的沟槽,然后分两次往铜管内注入铜粉进行烧结,分别形成过渡段和热源端。采用上述方案,虽然增加了工艺步骤,但是在散热量相同的情况下,可以缩短热管的长度,实现散热器小型化。
[0021]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热源端的烧结粉末的目大于所述过渡段的烧结粉末的目。具体地,所述热源端的烧结粉末的目为100

150,所述过渡段的烧结粉末的目为60

80。100

150目的细粉因其颗粒较小能快速的将热量传递至工作流体,再通过60

100目的铜粉迅速将热量传递至蒸汽腔体内,快速传导至冷凝端,加速散热。
[0022]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冷凝端的轴向沟槽的深度和宽度均为0.25mm。这里所提及的尺寸可以存在误差。采用上述方案,主要利用沟槽结构的较高的渗透率,沟槽能够引导流体毫无阻碍地回流加热,流体的回流速度至少增加50%。
[0023]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冷凝端的长度大于所述过渡段和所述热源端的长度之和。进一步,所述热源端的长度为3/5,所述过渡段和所述冷凝端的长度均为1/5。铜粉烧结的成本较高,采用本方案,相应地可以减少了制造成本。
[0024]前述对本技术的具体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描述是为了说明和例证的目的。这些描述并非想将本技术限定为所公开的精确形式,并且很显然,根据上述教导,可以进行很多改变和变化。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选择和描述的目的在于解释本技术的特定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得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现并利用本技术的各种不同的示例性实施方案以及各种不同的选择和改变。本技术的范围意在由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形式所限定。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导热的热管,其特征在于包括热管本体,所述热管本体包括依次连接为整体的热源端、过渡段和冷凝端,所述热源端靠近热源,所述冷凝端远离热源,所述热源端和所述过渡段均为烧结式热管,所述冷凝端为沟槽式热管,所述热源端、所述过渡段和所述冷凝端分别用于输送不同相变状态的流体,从而提高转化效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导热的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源端的烧结粉末的目大于所述过渡段的烧结粉末的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效导热的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源端的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兵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麦伦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