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互联网的智能门锁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门锁设备
,更具体的,涉及一种基于互联网的智能门锁。
技术介绍
[0002]现代社会中,越来越多的家庭采用智能门锁,而智能门锁区别于传统机械锁,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和便利性,是先进技术的复合型锁具。而智能门锁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对其进行供电,为了保证使用安全,现有的智能门锁多采用干电池进行供电,在干电池电量耗尽时,智能门锁就会失去电力而无法使用,导致用户被锁在门外,使用体验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现有的智能门锁多采用干电池进行供电,在干电池电量耗尽时,智能门锁就会失去电力而无法使用,导致用户被锁在门外,使用体验较差。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互联网的智能门锁,通过设置充电模块,当储能电池电量用完时,向外侧拉动门把手使得其与传动轴脱离配合,此时周向转动门把手带动发电机工作发电,从而能够对储能电池进行应急充电,保证门锁能够正常工作。
[0004]为达此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5]本专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互联网的智能门锁,包括门体(1)、指纹识别模块(2)、锁定模块(3)和充电模块(6),其特征在于:门体(1)包括相互转动连接门板(11)和门框(12),指纹识别模块(2)固设于门板(11)上;锁定模块(3)包括壳体(31)、第一转动齿轮(33)、传动轴(34)、门把手(36)、第一齿条(37)、活动锁舌(38)、锁座(39)和防盗组件(5),壳体(31)固设于门板(11)上,壳体(31)内开设有工作腔(32),第一转动齿轮(33)转动连接于工作腔(32)侧壁,第一转动齿轮(33)上固设有传动轴(34),且传动轴(34)的自由端开设有十字形卡槽(35),门把手(36)转动连接于门板(11)上,且门把手(36)一端与十字形卡槽(35)可以卡接,第一转动齿轮(33)上方设置有第一齿条(37),且第一齿条(37)与第一转动齿轮(33)啮合,第一齿条(37)一端固设有活动锁舌(38),锁座(39)固设于门框(12)上,且活动锁舌(38)与锁座(39)插接配合,防盗组件(5)固设于工作腔(32)内,防盗组件(5)与指纹识别模块(2)电性连接;充电模块(6)包括套管(61)、矩形平键(63)、第二转动齿轮(64)、发电机(65)、第三转动齿轮(66)和储能电池(67),套管(61)套设于门把手(36)上,且套管(61)与工作腔(32)内壁转动连接,套管(61)内侧开设有键槽(62),矩形平键(63)固设于门把手(36)上,且矩形平键(63)与键槽(62)滑动连接,套管(61)上还固设有第二转动齿轮(64),发电机(65)嵌于工作腔(32)侧壁,第三转动齿轮(66)固设于发电机(65)的动力输出端,且第三转动齿轮(66)与第二转动齿轮(64)啮合,工作腔(32)底部还固设有储能电池(67),发电机(65)与储能电池(67)电性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互联网的智能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纹识别模块(2)包括保护壳(21)、指纹识别面板(22)、中央处理器(2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钱志云,
申请(专利权)人:箭牌智能科技张家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