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互联网的智能门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780982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1 14:2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互联网的智能门锁,指纹识别模块固设于门板上;壳体固设于门板上,第一转动齿轮转动连接于工作腔侧壁,第一转动齿轮上固设有传动轴,门把手转动连接于门板上,且门把手一端与十字形卡槽可以卡接,第一转动齿轮上方设置有第一齿条,第一齿条一端固设有活动锁舌,锁座固设于门框上,防盗组件固设于工作腔内;套管套设于门把手上,套管内侧开设有键槽,套管上还固设有第二转动齿轮,发电机嵌于工作腔侧壁,工作腔底部还固设有储能电池。通过设置充电模块,当储能电池电量用完时,向外侧拉动门把手使得其与传动轴脱离配合,此时周向转动门把手带动发电机工作发电,从而能够对储能电池进行应急充电。从而能够对储能电池进行应急充电。从而能够对储能电池进行应急充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互联网的智能门锁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门锁设备
,更具体的,涉及一种基于互联网的智能门锁。

技术介绍

[0002]现代社会中,越来越多的家庭采用智能门锁,而智能门锁区别于传统机械锁,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和便利性,是先进技术的复合型锁具。而智能门锁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对其进行供电,为了保证使用安全,现有的智能门锁多采用干电池进行供电,在干电池电量耗尽时,智能门锁就会失去电力而无法使用,导致用户被锁在门外,使用体验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现有的智能门锁多采用干电池进行供电,在干电池电量耗尽时,智能门锁就会失去电力而无法使用,导致用户被锁在门外,使用体验较差。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互联网的智能门锁,通过设置充电模块,当储能电池电量用完时,向外侧拉动门把手使得其与传动轴脱离配合,此时周向转动门把手带动发电机工作发电,从而能够对储能电池进行应急充电,保证门锁能够正常工作。
[0004]为达此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互联网的智能门锁,包括门体、指纹识别模块、锁定模块和充电模块,
[0006]门体包括相互转动连接门板和门框,指纹识别模块固设于门板上;
[0007]锁定模块包括壳体、第一转动齿轮、传动轴、门把手、第一齿条、活动锁舌和锁座,壳体固设于门板上,壳体内开设有工作腔,第一转动齿轮转动连接于工作腔侧壁,第一转动齿轮上固设有传动轴,且传动轴的自由端开设有十字形卡槽,门把手转动连接于门板上,且门把手一端与十字形卡槽可以卡接,第一转动齿轮上方设置有第一齿条,且第一齿条与第一转动齿轮啮合,第一齿条一端固设有活动锁舌,锁座固设于门框上,且活动锁舌与锁座插接配合,防盗组件固设于工作腔内,防盗组件与指纹识别模块电性连接;
[0008]充电模块包括套管、矩形平键、第二转动齿轮、发电机、第三转动齿轮和储能电池,套管套设于门把手上,且套管与工作腔内壁转动连接,套管内侧开设有键槽,矩形平键固设于门把手上,且矩形平键与键槽滑动连接,套管上还固设有第二转动齿轮,发电机嵌于工作腔侧壁,第三转动齿轮固设于发电机的动力输出端,且第三转动齿轮与第二转动齿轮啮合,工作腔底部还固设有储能电池,发电机与储能电池电性连接。
[0009]在本专利技术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指纹识别模块包括保护壳、指纹识别面板、中央处理器和无线通信模块,保护壳嵌于所述门板内,保护壳内固设有指纹识别面板、中央处理器和无线通信模块,且指纹识别面板和无线通信模块均与中央处理器电性连接。
[0010]在本专利技术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保护壳内还固设有距离探测器,且距离探测器与所述中央处理器电性连接。
[0011]在本专利技术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门板上还固设有报警灯和蜂鸣器。
[0012]在本专利技术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锁定模块还包括吸附组件,吸附组件包括线圈、铁芯、铁片和压力开关,线圈固设于所述第一齿条上方,铁芯固设于第一齿条上,且铁芯一端插接于线圈内,铁芯一侧设置有铁片,铁片固设于所述工作腔侧壁,铁片上固设有压力开关。
[0013]在本专利技术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锁座内嵌有永磁体。
[0014]在本专利技术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防盗组件包括驱动电机、凸轮、滑块、复位弹簧和防盗锁舌,驱动电机固设于所述工作腔内壁,凸轮固设于驱动电机的动力输出端,凸轮一侧设置有滑块,且滑块通过复位弹簧连接至工作腔侧壁,滑块一侧与凸轮可以抵接,滑块另一侧固设有两个以上的防盗锁舌,且防盗锁舌与所述锁座插接配合。
[0015]在本专利技术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壳体上还固设有充电接口,且充电接口与所述储能电池电性连接。
[0016]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7]1、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基于互联网的智能门锁,通过设置充电模块,当储能电池电量用完时,向外侧拉动门把手使得起与传动轴脱离配合,此时周向转动门把手带动发电机工作发电,从而能够对储能电池进行应急充电,保证门锁能够正常工作
[0018]2、通过设置吸附组件,当转动门把手开门时,铁芯会挤压压力开关使得线圈通电,进而使得铁芯产生磁性并吸附在铁片上,从而能够在开关时将活动锁舌完全收纳至第一锁舌槽内,进而在关门时活动锁舌不会对门板产生阻挡作用,能够避免用户用力过小导致门板未关紧的情况。
[0019]3、由于凸轮在转动过程中,凸轮的基圆部分与滑块接触时,不会带动滑块移动,进而用户能够在关门后的一小段时间内,即可将门再次打开,无需重复进行指纹验证,从而使得在用户刚关上门并发现遗落东西时,能够快速将门再次打开,有助于提高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基于互联网的智能门锁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22]图3是图1中锁定模块的内部结构图;
[0023]图4是图3中B

B方向的剖视图;
[0024]图5是图4中C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25]图中:
[0026]1、门体;11、门板;12、门框;2、指纹识别模块;21、保护壳;22、指纹识别面板;23、中央处理器;24、无线通信模块;25、距离探测器;26、报警灯;27、蜂鸣器;3、锁定模块;31、壳体;32、工作腔;33、第一转动齿轮;34、传动轴;35、十字形卡槽;36、门把手;37、第一齿条;38、活动锁舌;39、锁座;4、吸附组件;41、线圈;42、铁芯;43、铁片;44、压力开关;45、永磁体;5、防盗组件;51、驱动电机;52、凸轮;53、滑块;54、复位弹簧;55、防盗锁舌;6、充电模块;61、套管;62、键槽;63、矩形平键;64、第二转动齿轮;65、发电机;66、第三转动齿轮;67、储能电池;7、充电接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
[0028]如图1

5所示,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基于互联网的智能门锁,包括门体1、指纹识别模块2、锁定模块3和充电模块6,
[0029]门体1包括相互转动连接门板11和门框12,指纹识别模块2固设于门板11上;
[0030]锁定模块3包括壳体31、第一转动齿轮33、传动轴34、门把手36、第一齿条37、活动锁舌38、锁座39和防盗组件5,壳体31固设于门板11上,壳体31内开设有工作腔32,第一转动齿轮33转动连接于工作腔32侧壁,第一转动齿轮33上固设有传动轴34,且传动轴34的自由端开设有十字形卡槽35,门把手36转动连接于门板11上,且门把手36一端与十字形卡槽35可以卡接,第一转动齿轮33上方设置有第一齿条37,且第一齿条37与第一转动齿轮33啮合,第一齿条37一端固设有活动锁舌38,锁座39固设于门框12上,且活动锁舌38与锁座39插接配合,防盗组件5固设于工作腔32内,且防盗组件5与指纹识别模块2电性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互联网的智能门锁,包括门体(1)、指纹识别模块(2)、锁定模块(3)和充电模块(6),其特征在于:门体(1)包括相互转动连接门板(11)和门框(12),指纹识别模块(2)固设于门板(11)上;锁定模块(3)包括壳体(31)、第一转动齿轮(33)、传动轴(34)、门把手(36)、第一齿条(37)、活动锁舌(38)、锁座(39)和防盗组件(5),壳体(31)固设于门板(11)上,壳体(31)内开设有工作腔(32),第一转动齿轮(33)转动连接于工作腔(32)侧壁,第一转动齿轮(33)上固设有传动轴(34),且传动轴(34)的自由端开设有十字形卡槽(35),门把手(36)转动连接于门板(11)上,且门把手(36)一端与十字形卡槽(35)可以卡接,第一转动齿轮(33)上方设置有第一齿条(37),且第一齿条(37)与第一转动齿轮(33)啮合,第一齿条(37)一端固设有活动锁舌(38),锁座(39)固设于门框(12)上,且活动锁舌(38)与锁座(39)插接配合,防盗组件(5)固设于工作腔(32)内,防盗组件(5)与指纹识别模块(2)电性连接;充电模块(6)包括套管(61)、矩形平键(63)、第二转动齿轮(64)、发电机(65)、第三转动齿轮(66)和储能电池(67),套管(61)套设于门把手(36)上,且套管(61)与工作腔(32)内壁转动连接,套管(61)内侧开设有键槽(62),矩形平键(63)固设于门把手(36)上,且矩形平键(63)与键槽(62)滑动连接,套管(61)上还固设有第二转动齿轮(64),发电机(65)嵌于工作腔(32)侧壁,第三转动齿轮(66)固设于发电机(65)的动力输出端,且第三转动齿轮(66)与第二转动齿轮(64)啮合,工作腔(32)底部还固设有储能电池(67),发电机(65)与储能电池(67)电性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互联网的智能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纹识别模块(2)包括保护壳(21)、指纹识别面板(22)、中央处理器(2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钱志云
申请(专利权)人:箭牌智能科技张家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