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坑支护结构及其使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779619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1 14:24
一种基坑支护结构及其使用方法,属于建筑施工领域,包括水平设置、固定在基坑地基上的第一固定板,竖直设置、插接在第一固定板一端的第二固定板,滑动连接在第二固定板背面的护板;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之间通过间隔设置的撑板连接。护板为矩形板体,护板正面中部间隔设有竖向的滑条,滑条上沿竖向间隔开有定位孔;护板正面两侧设有竖向的限位凸条;护板背面设有竖向的插块,插块对应插接在基坑边坡上开设的槽内。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现有基坑支护结构需进行桩组的灌注,支护结构建造慢,安装时无法升降的问题。降的问题。降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坑支护结构及其使用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施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坑支护结构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基坑是指为进行建筑基础与地下室的施工所开挖的地面以下空间,基坑属于临时性工程,其作用是提供一个空间,使基础的砌筑作业得以按照设计所指定的位置进行,基坑在开挖过程中必然会引起周围土体的变形,并对周围建筑物的地下管线产生影响,严重的将危及地下管线的正常使用和安全,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在基坑设计和挖坑施工中会设置基坑支护结构,用于稳定基坑的安全,基坑支护是为保证地下结构施工及基坑周边环境的安全,对基坑侧壁及周边环境采用的支挡、加固与保护措施的结构。
[0003]但现有基坑支护结构需进行桩组的灌注,支护结构建造慢,无法升降调节高度,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基坑支护结构及其使用方法,本专利技术主要目的是采用一种相对通用的办法,在不增加安装难度的前提下,解决基坑支护结构安装牢固度及整体观感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坑支护结构,解决现有基坑支护结构需进行桩组的灌注,支护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水平设置、固定在基坑地基上的第一固定板(1),竖直设置、插接在第一固定板(1)一端的第二固定板(2),滑动连接在第二固定板(2)背面的护板(3);第一固定板(1)和第二固定板(2)之间通过间隔设置的撑板(9)连接;护板(3)为矩形板体,护板(3)正面中部间隔设有竖向的滑条(4),滑条(4)上沿竖向间隔开有定位孔(8);护板(3)正面两侧设有竖向的限位凸条(12);护板(3)背面设有竖向的插块(16),插块(16)对应插接在基坑边坡上开设的槽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二固定板(2)为矩形板体;第二固定板(2)的正面中部间隔开有竖向设置的条形槽(6);第二固定板(2)的背面中部间隔开有竖向设置的导向槽(5);第二固定板(2)的背面两侧开有竖向设置的限位凹槽(1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条形槽(6)和导向槽(5)前、后对应,条形槽(6)内螺纹穿接有旋钮(7),旋钮(7)上下间隔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二固定板(2)的下立面开有第二垛口(14)。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固定板(1)为矩形板体,其水平面上间隔开有安装孔(15),其靠近基坑边坡的立面开有第一垛口(13)。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固定板(1)上的第一垛口(13)和第二固定板(2)上的第二垛口(14)对应契合插接。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二垛口(14)和第一垛口(13)之间的连接缝隙通过密封材料密封。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撑板(9)为等腰梯形板体,其下底朝向第一固定板(1)和第二固定板(2)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超王翔彭其兵李全智雷小娟刘建肖宋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城建五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