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慧敏专利>正文

土地收储过程中耕作层土壤剥离及存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777696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1 14:2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土地收储过程中耕作层土壤剥离及存储方法,包括检测、放线、清障、剥离、装车、运输、清基、平整、堆放、坡面修整、防护进行土地收储过程中耕作层土壤剥离及存储,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分别记载肥沃表土、瘠薄表土和污染表土的属性;不同剥离单元的肥沃表土、瘠薄表土和污染表土和不同土层的土壤分开堆放,建立储存区土壤档案,在土方堆放完成后,将储存区的土方进行编号,并绘制位置图,标明每个土方的土质、位置、土量、来源;从而使得土地收储过程中耕作层土壤剥离及存储方法更加便捷,降低导致土方储存不精确造成混乱现象、土质难以辨认、存储不当等隐患问题,增加土地收储过程中耕作层土壤剥离及存储的工作效率。壤剥离及存储的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土地收储过程中耕作层土壤剥离及存储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耕作层土壤剥离及存储方法领域,特别涉及土地收储过程中耕作层土壤剥离及存储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土地收购储备制度,是由政府依照法定程序,运用市场机制,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通过收购、回购、置换和征用等方式取得土地,进行前期开发利用和存储后,以公开招标、拍卖出让方式供应土地,控制各类建设用地需求的制度。
[0003]现有技术中,土地收储过程中耕作层土壤剥离及存储方法通常是采用常规的测量、剥离、运输和堆放的步骤进行工作,剥离的土壤面积较大且数量较多,容易存在土质存放混乱,土方难以辨认寻找等隐患问题,降低土地收储过程中耕作层土壤剥离及存储方法的工作效率,因此需要一种土地收储过程中耕作层土壤剥离及存储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土地收储过程中耕作层土壤剥离及存储方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土地收储过程中耕作层土壤剥离及存储方法,包括步骤一、检测:通过土质检测,得出耕作土壤剥离厚度、范围、有机质含量等数据,便于防线规划,最终得到肥沃表土、瘠薄表土和污染表土规划区分;
[0006]步骤一、放线:将肥沃表土、瘠薄表土和污染表土的剥离单元进行划线,标明肥沃表土、瘠薄表土和污染表土单元土壤剥离的范围和厚度,当剥离单元内存在不同的土层时,分层标明土壤剥离的厚度;
[0007]步骤二、清障:清除土层中较大的树根、石块、建筑垃圾等异物,并运输到剥离区外堆存;
[0008]步骤三、剥离:在每一个剥离单元内完成剥离后,详细记载土壤类型和剥离量,分别记载肥沃表土、瘠薄表土和污染表土的属性;
[0009]步骤四、装车:在进入剥离区沿着挖掘面实施作业,装土后,对堆土的边缘和表面进行修整,保持堆土表面的平整,防止雨水冲刷;
[0010]步骤五、运输:运输途中使用塑料膜覆盖等保护措施,减少土料遗撒和对环境的污染;
[0011]步骤六、清基、平整:确定储存区后,首先应利用人工或机械清除储存区范围内的树根、石块、建筑垃圾等异物;其次对堆土区域进行压实修整,做到地面平整;
[0012]步骤七、堆放:土方堆放由里向外进行,后退行驶并将土壤倾倒于距入口最远的地方,依次向入口推进,运土车辆只能在规定的运输线路和操作区域内行驶,禁止机械穿越已堆积的土壤,不同剥离单元的肥沃表土、瘠薄表土和污染表土和不同土层的土壤分开堆放,建立储存区土壤档案,在土方堆放完成后,将储存区的土方进行编号,并绘制位置图,标明
每个土方的土质、位置、土量、来源;
[0013]步骤八、坡面修整:堆土时,边堆放边加固土堆边缘,做到坡面平整,当遇到堆土层表面湿润的情况时,中止堆土,待土方干燥后再堆土;
[0014]步骤九、防护:堆土完成后,及时利用塑料膜、草栅等进行遮盖,对土堆进行保护。
[0015]优选的,所述剥离后的土壤应尽量做到即剥即用,当剥离后的土壤不能直接用于回覆区时,应尽量缩短储存时间,宜不超过3年。
[0016]优选的,所述土方堆放在相对封闭、独立的区域,并位于地势相对较高的位置,土方堆放高度控制4m以下,相邻土堆之间应满足施工车辆的通行要求。
[0017]优选的,所述同一剥离单元和不同土层的土壤,只能装入同一量汽车进行运输,禁止将不同类型、不同质地的土壤混装入同一汽车中。
[0018]优选的,所述土壤运输过程中应避免对剥离区土壤的压实。
[0019]优选的,所述剥离工作禁止在雨天实施,在雨后实施剥离时,应严格控制土壤的含水量。
[0020]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0021](1)通过土质检测,得出耕作土壤剥离厚度、范围、有机质含量等数据,标明肥沃表土、瘠薄表土和污染表土单元土壤剥离的范围和厚度,在每一个剥离单元内完成剥离后,详细记载土壤类型和剥离量,分别记载肥沃表土、瘠薄表土和污染表土的属性;不同剥离单元的肥沃表土、瘠薄表土和污染表土和不同土层的土壤分开堆放,建立储存区土壤档案,在土方堆放完成后,将储存区的土方进行编号,并绘制位置图,标明每个土方的土质、位置、土量、来源;从而使得土地收储过程中耕作层土壤剥离及存储方法更加便捷,降低导致土方储存不精确造成混乱现象、土质难以辨认、存储不当等隐患问题,增加土地收储过程中耕作层土壤剥离及存储的工作效率。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实施例一,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土地收储过程中耕作层土壤剥离及存储方法,包括步骤一、检测:通过土质检测,得出耕作土壤剥离厚度、范围、有机质含量等数据,便于防线规划,最终得到肥沃表土、瘠薄表土和污染表土规划区分;
[0024]步骤一、放线:将肥沃表土、瘠薄表土和污染表土的剥离单元进行划线,标明肥沃表土、瘠薄表土和污染表土单元土壤剥离的范围和厚度,当剥离单元内存在不同的土层时,分层标明土壤剥离的厚度;
[0025]步骤二、清障:清除土层中较大的树根、石块、建筑垃圾等异物,并运输到剥离区外堆存;
[0026]步骤三、剥离:在每一个剥离单元内完成剥离后,详细记载土壤类型和剥离量,分别记载肥沃表土、瘠薄表土和污染表土的属性;
[0027]步骤四、装车:在进入剥离区沿着挖掘面实施作业,装土后,对堆土的边缘和表面
进行修整,保持堆土表面的平整,防止雨水冲刷;
[0028]步骤五、运输:运输途中使用塑料膜覆盖等保护措施,减少土料遗撒和对环境的污染;
[0029]步骤六、清基、平整:确定储存区后,首先应利用人工或机械清除储存区范围内的树根、石块、建筑垃圾等异物;其次对堆土区域进行压实修整,做到地面平整;
[0030]步骤七、堆放:土方堆放由里向外进行,后退行驶并将土壤倾倒于距入口最远的地方,依次向入口推进,运土车辆只能在规定的运输线路和操作区域内行驶,禁止机械穿越已堆积的土壤,不同剥离单元的肥沃表土、瘠薄表土和污染表土和不同土层的土壤分开堆放,建立储存区土壤档案,在土方堆放完成后,将储存区的土方进行编号,并绘制位置图,标明每个土方的土质、位置、土量、来源;
[0031]步骤八、坡面修整:堆土时,边堆放边加固土堆边缘,做到坡面平整,当遇到堆土层表面湿润的情况时,中止堆土,待土方干燥后再堆土;
[0032]步骤九、防护:堆土完成后,及时利用塑料膜、草栅等进行遮盖,对土堆进行保护;
[0033]所述剥离后的土壤应尽量做到即剥即用,当剥离后的土壤不能直接用于回覆区时,应尽量缩短储存时间,宜不超过3年,所述土方堆放在相对封闭、独立的区域,并位于地势相对较高的位置,土方堆放高度控制4m以下,相邻土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土地收储过程中耕作层土壤剥离及存储方法,其方法如下:步骤一、检测:通过土质检测,得出耕作土壤剥离厚度、范围、有机质含量等数据,便于防线规划,最终得到肥沃表土、瘠薄表土和污染表土规划区分;步骤一、放线:将肥沃表土、瘠薄表土和污染表土的剥离单元进行划线,标明肥沃表土、瘠薄表土和污染表土单元土壤剥离的范围和厚度,当剥离单元内存在不同的土层时,分层标明土壤剥离的厚度;步骤二、清障:清除土层中较大的树根、石块、建筑垃圾等异物,并运输到剥离区外堆存;步骤三、剥离:在每一个剥离单元内完成剥离后,详细记载土壤类型和剥离量,分别记载肥沃表土、瘠薄表土和污染表土的属性;步骤四、装车:在进入剥离区沿着挖掘面实施作业,装土后,对堆土的边缘和表面进行修整,保持堆土表面的平整,防止雨水冲刷;步骤五、运输:运输途中使用塑料膜覆盖等保护措施,减少土料遗撒和对环境的污染;步骤六、清基、平整:确定储存区后,首先应利用人工或机械清除储存区范围内的树根、石块、建筑垃圾等异物;其次对堆土区域进行压实修整,做到地面平整;步骤七、堆放:土方堆放由里向外进行,后退行驶并将土壤倾倒于距入口最远的地方,依次向入口推进,运土车辆只能在规定的运输线路和操作区域内行驶,禁止机械穿越已堆积的土壤,不同剥离单元的肥沃表土、瘠薄表土和污染表土和不同土层的土壤分开堆放,建立储存区土壤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慧敏王秀坚张玉岩
申请(专利权)人:杨慧敏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