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合注胶装置及注胶机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776136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1 14: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一种混合注胶装置及注胶机,属于注胶技术领域,混合注胶装置包括:主体、第一活动芯、第二活动芯以及第一进胶通道、第二进胶通道和胶料流出通道;主体内包括容纳腔;第一活动芯及第二活动芯可拆卸地置入容纳腔内;第一活动芯和第二活动芯之间形成混合对撞腔,且第一活动芯和/第二活动芯在容纳腔内的位置能够调节。注胶机通过管道依次连接的供料模块、加热模块、混合注胶装置、冷却模块以及出胶模块,配置成胶料存储于供料模块中,经过加热模块加热并经混合注胶装置后经冷却模块冷却再通过出胶模块排出的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增加胶料的有效对撞,实现双组份胶料在注胶的过程中胶料的均匀混合。过程中胶料的均匀混合。过程中胶料的均匀混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混合注胶装置及注胶机


[0001]本技术属于注胶
,特别涉及一种混合注胶装置及注胶机。

技术介绍

[0002]注胶机是专门对流体进行控制,并将液体点滴、涂覆、灌封于产品表面或产品内部的自动化机器,使其达到密封、固定、防水等作用的设备,一般使用的多为双组份胶水,主要用于产品工艺中的胶水、油以及其他液体的粘接、灌注、涂层、密封、填充。
[0003]专利技术人在日常实践中发现,现有的注胶机在注胶的过程中,从注胶嘴上流出时,胶液混合的不均匀,使得注胶后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产品品质不稳定,不利于产品批量化免检生产,造成资源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至少一个缺点,提供一种混合注胶装置及注胶机,能够有效解决上述问题,使得双组份胶料通过对撞的方式进行充分混合,提高胶料混合的均匀性。
[0005]一种混合注胶装置,包括:主体、活动芯以及第一进胶通道、第二进胶通道和胶料流出通道;所述主体内包括容纳腔;所述活动芯可拆卸地置入所述容纳腔内;所述活动芯包括第一活动芯和第二活动芯;所述第一活动芯和所述第二活动芯之间具有胶料能够通过的混合对撞腔;所述混合对撞腔进口端与所述第一进胶通道和所述第二进胶通道连通;所述混合对撞腔出口端与所述胶料流出通道连通;所述第一活动芯和/所述第二活动芯在所述容纳腔内的位置能够调节。
[0006]优选的,所述第一活动芯与所述容纳腔内壁之间形成第一混合通道;所述第一混合通道进口端与所述第一进胶通道连接,所述第一混合通道出口端与所述混合对撞腔连接;所述第二活动芯与所述容纳腔内壁之间形成第二混合通道;所述第二混合通道进口端与所述第二进胶通道连接,所述第二混合通道出口端与所述混合对撞腔连接。
[0007]优选的,所述活动芯包括固定部和混合部;所述第一活动芯混合部端面与所述第二活动芯混合部端面相互平行设置;所述第一活动芯混合部端面与所述第二活动芯混合部端面之间形成混合对撞腔。
[0008]优选的,所述活动芯包括沿其长度方向设置于所述混合部的导流面;所述导流面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活动芯的第一导流面和设置于所述第二活动芯的第二导流面;所述第一导流面与所述容纳腔内壁之间形成所述第一混合通道;所述第二导流面与所述容纳腔内壁之间形成所述第二混合通道。
[0009]优选的,所述混合部包括依次顺序连接的第一圆柱体、圆台体和第二圆柱体;所述圆台体上底面直径与所述第二圆柱体直径相同,所述圆台体下底面直径与所述第一圆柱体直径相同;所述容纳腔包括依次顺序连接的第一圆柱空腔、圆台空腔和第二圆柱空腔;所述第一圆柱体能够置入所述第一圆柱空腔内,所述圆台体能够置入所述圆台空腔内,所述第
二圆柱体能够置入所述第二圆柱空腔内;所述第一圆柱体与所述第一圆柱空腔内壁之间,所述圆台体与所述圆台空腔之间以及所述第二圆柱体与所述第二圆柱空腔之间均具有胶料流出的缝隙。
[0010]优选的,所述混合注胶装置还包括密封装置;所述密封装置设置于所述固定部的外周向。
[0011]优选的,所述第一活动芯与所述主体的相对位置能够调节;所述第二活动芯与所述主体的相对位置能够调节。
[0012]优选的,所述混合注胶装置还包括混合腔以及搅拌柱;所述搅拌柱设置于所述混合腔内,用于对经过所述混合腔内的胶料进行混合;所述混合腔入口端与所述混合对撞腔连通。
[0013]优选的,所述搅拌柱垂直设置于所述混合腔内壁上;所述搅拌柱沿胶料流向间隔设置,相邻所述搅拌柱间的夹角为90
°

[0014]根据本技术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注胶机,包括混合注胶装置以及供料模块,所述供料模块用于胶料供给,包括储胶装置和泵送装置;
[0015]出胶模块,所述出胶模块用于将胶料置于产品上,包括至少具有一个出胶孔的注胶头;
[0016]加热模块,所述加热模块用于胶料的加热,包括胶料加热装置;
[0017]冷却模块,所述冷却模块用于加热后胶料的冷却;包括胶料冷却装置;
[0018]所述供料模块、所述加热模块、所述混合注胶装置、所述冷却模块以及所述出胶模块通过管道依次连接,配置成双组分胶料先加热后冷却再通过所述出胶孔排出的结构。
[0019]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20]1、本技术利用第一活动芯与第二活动芯之间的空隙形成混合对撞腔,利用撞墙雾化,提高胶料的雾化效果,在同等压力条件下,胶料混合更加均匀,混合效果更好。
[0021]2、本技术第一活动芯与第二活动芯均能够从主体上进行拆卸,方便停机后对残余胶料进行清洗,清洗便利性好。
[0022]3、本技术中第一活动芯和第二活动芯上的导流面能够通过减材加工的方式获得,第一混合通道和第二混合通道的形状及尺寸加工难度小,且能够形成微米级孔径,解决了现有常规结构无法解决的行业痛点。
[0023]4、根据胶料流量及胶料流速的需求,能够通过更换第一活动芯和第二活动芯的方式进行第一混合通道和第二混合通道的调整,能够满足多种工况下的要求,使混合注胶装置的应用场合更加多元化。
[0024]5、本技术第一活动芯与第二活动芯之间的间距可调,可以控制胶料通过混合对撞腔的流速和对撞角度,提高胶料混合效果。
[0025]6、本技术第一活动芯与第二活动芯之间形成的混合对撞腔混合面积大,更利于胶料的混合。
[0026]7、本技术注胶机能够利用加热模块提高胶料的反应活性,提高胶料的混合效果,促进胶料混合后的反应效果,同时在加热过程中能够形成内部微压,增加胶料的有效对撞,进一步提高胶料的混合反应效果。
附图说明
[0027]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混合注胶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8]图2为本技术图1中A

A位置的剖视图;
[0029]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1活动芯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1注胶机的部件连接示意图;
[0031]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2混合注胶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32]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3活动芯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4活动芯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5混合注胶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35]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5活动芯的结构示意图;
[0036]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5隐藏活动芯后的混合注胶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37]图中,10、主体,20、第一活动芯,30、第二活动芯,40、第一进胶通道,50、第二进胶通道,60、第一混合通道,70、第二混合通道,80、混合对撞腔,90、胶料流出通道,100、密封装置,110、第一导流面,120、第二导流面,130、混合腔;140、搅拌柱;
[0038]200、活动芯,201、混合部,202、固定部,203、导流面,204、导流槽;
[0039]2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合注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活动芯以及第一进胶通道、第二进胶通道和胶料流出通道;所述主体内包括容纳腔;所述活动芯可拆卸地置入所述容纳腔内;所述活动芯包括第一活动芯和第二活动芯;所述第一活动芯和所述第二活动芯之间具有胶料能够通过的混合对撞腔;所述混合对撞腔进口端与所述第一进胶通道和所述第二进胶通道连通;所述混合对撞腔出口端与所述胶料流出通道连通;所述第一活动芯和/所述第二活动芯在所述容纳腔内的位置能够调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注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活动芯与所述容纳腔内壁之间形成第一混合通道;所述第一混合通道进口端与所述第一进胶通道连接,所述第一混合通道出口端与所述混合对撞腔连接;所述第二活动芯与所述容纳腔内壁之间形成第二混合通道;所述第二混合通道进口端与所述第二进胶通道连接,所述第二混合通道出口端与所述混合对撞腔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合注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芯包括固定部和混合部;所述第一活动芯混合部端面与所述第二活动芯混合部端面相互平行设置;所述第一活动芯混合部端面与所述第二活动芯混合部端面之间形成混合对撞腔。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混合注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芯包括沿其长度方向设置于所述混合部的导流面;所述导流面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活动芯的第一导流面和设置于所述第二活动芯的第二导流面;所述第一导流面与所述容纳腔内壁之间形成所述第一混合通道;所述第二导流面与所述容纳腔内壁之间形成所述第二混合通道。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混合注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部包括依次顺序连接的第一圆柱体、圆台体和第二圆柱体;所述圆台体上底面直径与所述第二圆柱体直径相同,所述圆台体下底面直径与所述第一圆柱体直径相同;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鹿敏
申请(专利权)人:烟台拓展聚氨酯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