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充气平衡轴向力的离心空压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774322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1 14: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空压机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充气平衡轴向力的离心空压机,包括壳体、穿设在壳体内的主轴以及套设在主轴两端的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壳体两端分别设有压气机蜗壳和涡轮蜗壳,第一轴承左侧的主轴上套设有第一背板和压气机叶轮,第二轴承外侧套设有轴承座,轴承座右侧的主轴上套设有推力盘、第二背板和涡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均为空气悬浮轴承,使得空压机的精度提高和振动幅度降低,从而可以延长空压机的使用寿命;第五气体通道为呈圆周方向设置的“几”字形通道,利用推力盘两侧轴承座和第二背板之间的压差加上轴承座内的内齿及第二背板一侧的密封齿的缓冲作用从而增大了推力盘的轴向力,总轴向力也随之降低。向力也随之降低。向力也随之降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充气平衡轴向力的离心空压机


[0001]本技术属于空压机
,具体是一种充气平衡轴向力的离心空压机。

技术介绍

[0002]离心空压机是一种通过机械做功来增加诸如气体的可压缩流体的压力的机器,而离心空压机便是其中的一种,它通过叶轮的转动对气体做功,利用离心升压作用和降速扩压作用将机械能转化为气体的压力能。
[0003]现有的两级离心空压机通常采用叶轮背靠背安装,在设计时控制每一级的气动轴向力尽量相等,从而减小轴向力,此法虽可,但是会一定程度上的减小空压机内的轴向力,但由于受到轴向力的影响,降低了整机效率的优化程度;另外在单级压缩带涡轮能力回收压缩空气过程中,涡轮端轴向力远小于压气机端,导致轴向力平衡难问题,降低了轴承的使用寿命。空压机转子的轴向受力平衡成为制约气悬浮离心空压机的重要问题,因此,现急需技术一种充气平衡轴向力的离心空压机。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充气平衡轴向力的离心空压机,解决了上述所提出的问题。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充气平衡轴向力的离心空压机,包括壳体、穿设在所述壳体内的主轴以及套设在所述主轴两端的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所述壳体两端分别设有压气机蜗壳和涡轮蜗壳,所述第一轴承左侧的所述主轴上套设有第一背板和压气机叶轮,所述第二轴承外侧套设有轴承座,所述轴承座右侧的所述主轴上套设有推力盘、第二背板和涡轮,所述壳体的外壁两端分别设有出气通道和进气通道,所述第一背板上设有与所述出气通道相互连通的第一气体通道,所述压气机蜗壳内腔与所述压气机叶轮之间设有第二气体通道,所述第一背板与所述压气机叶轮、所述主轴外壁和所述壳体端部之间形成第三气体通道,所述第三气体通道与所述第二气体通道、第一气体通道和所述出气通道连通;
[0006]所述轴承座上设有与所述进气通道相互连通的第四气体通道,所述主轴外壁与所述轴承座、推力盘、第二背板和涡轮之间形成第五气体通道,所述涡轮蜗壳的内腔与所述涡轮之间形成第六气体通道,所述进气通道与所述第四气体通道、第五气体通道、第六气体通道之间连通;
[0007]所述主轴与所述第二轴承之间的间隙形成第七气体通道,所述主轴中部套设有定子,所述主轴与所述定子之间的间隙形成第八气体通道,所述主轴与所述第一轴承之间的间隙形成第九气体通道,所述进气通道与所述第四气体通道、第七气体通道、第八气体通道、第九气体通道、第三气体通道和出气通道之间连通。
[0008]进一步地,所述第五气体通道为呈圆周方向设置的“几”字形通道。
[0009]进一步地,所述第三气体通道为呈圆周方向设置的U字形通道。
[00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轴承和所述第二轴承均为空气悬浮轴承。
[0011]进一步地,所述轴承座内壁上设有若干个内齿,若干个所述内齿位于所述推力盘的外侧。
[0012]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背板的一侧设有密封齿,所述涡轮一侧设有与所述密封齿相配合的密封槽。
[00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中主轴两端套设有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均为空气悬浮轴承,主轴与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的配合设计,使得空压机的精度提高、发热热量和振动幅度降低,从而可以延长空压机的使用寿命;
[0014]压气机叶轮与涡轮背向设置,加上主轴外壁与所述轴承座、推力盘、第二背板和涡轮之间形成第五气体通道,第五气体通道为呈圆周方向设置的“几”字形通道,利用推力盘两侧轴承座和第二背板之间的压差加上轴承座内的内齿及第二背板一侧的密封齿的缓冲作用从而增大了推力盘的轴向力,总轴向力也随之降低,从而提高了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的使用寿命;
[0015]轴承座内壁上设有若干个内齿,若干个内齿位于推力盘的外侧,使得空压机充入的气体在通过内齿时可以使气体的压力降低,也同时起到了缓冲的作用;
[0016]第二背板的一侧设有密封齿,涡轮一侧设有与密封齿相配合的密封槽,密封齿与密封槽配合设计,从而降低了空压机内高压气体的泄漏量,同时气流从轴承座流入到涡轮蜗壳内,避免涡轮蜗壳内的冷凝水进入空压机壳体内,有效解决空压机的进水问题;
[0017]第一背板上设有与出气通道相互连通的第一气体通道,可有效降低空压机的侧轴向力。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附图。
[0019]图1是本技术充气平衡轴向力的离心空压机的剖视图;
[0020]图2是本技术充气平衡轴向力的离心空压机轴承座的局部剖视图;
[0021]图3是本技术充气平衡轴向力的离心空压机第二背板与涡轮的局部剖视图;
[0022]图中:1

壳体,2

主轴,3

第一背板,4

轴承座,5

压气机蜗壳,6

涡轮蜗壳,7

压气机叶轮,8

推力盘,9

第二背板,10

涡轮,11

出气通道,12

进气通道,13

第一气体通道,14

第二气体通道,15

第三气体通道,16

第四气体通道,17

第五气体通道,18

第六气体通道,20

定子,21

第八气体通道,23

内齿,24

密封齿,25

密封槽,26

第一轴承,27

第二轴承。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说明书附图,对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
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4]在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

图3所示,具体公开了一种充气平衡轴向力的离心空压机,包括壳体1、穿设在所述壳体1内的主轴2以及套设在所述主轴2两端的第一轴承26和第二轴承27,所述第一轴承26和所述第二轴承27均为空气悬浮轴承,所述壳体1两端分别设有压气机蜗壳5和涡轮蜗壳6,所述第一轴承26左侧的所述主轴2上套设有第一背板3和压气机叶轮7,所述第二轴承27外侧套设有轴承座4,所述轴承座4右侧的所述主轴2上套设有推力盘8、第二背板9和涡轮10,所述壳体1的外壁两端分别设有出气通道11和进气通道1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充气平衡轴向力的离心空压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穿设在所述壳体(1)内的主轴(2)以及套设在所述主轴(2)两端的第一轴承(26)和第二轴承(27),所述壳体(1)两端分别设有压气机蜗壳(5)和涡轮蜗壳(6),所述第一轴承(26)左侧的所述主轴(2)上套设有第一背板(3)和压气机叶轮(7),所述第二轴承(27)外侧套设有轴承座(4),所述轴承座(4)右侧的所述主轴(2)上套设有推力盘(8)、第二背板(9)和涡轮(10),所述壳体(1)的外壁两端分别设有出气通道(11)和进气通道(12),所述第一背板(3)上设有与所述出气通道(11)相互连通的第一气体通道(13),所述压气机蜗壳(5)内腔与所述压气机叶轮(7)之间设有第二气体通道(14),所述第一背板(3)与所述压气机叶轮(7)、所述主轴(2)外壁和所述壳体(1)端部之间形成第三气体通道(15),所述第三气体通道(15)与所述第二气体通道(14)、第一气体通道(13)和所述出气通道(11)连通;所述轴承座(4)上设有与所述进气通道(12)相互连通的第四气体通道(16),所述主轴(2)外壁与所述轴承座(4)、推力盘(8)、第二背板(9)和涡轮(10)之间形成第五气体通道(17),所述涡轮蜗壳(6)的内腔与所述涡轮(10)之间形成第六气体通道(18),所述进气通道(12)与所述第四气体通道(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学锋刘德泼陶林池捷成金赛英
申请(专利权)人:势加透博洁净动力如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