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板及电子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767774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1 14:06
本申请提供一种触控板及电子设备,本申请的触控板包括触控电路板以及支撑组件,其中,触控电路板的中心设置有NFC模块,用于实现触控板与其他电子设备的近场通信;触控电路板在NFC模块的侧方设置有行程开关,在实现触控板的按压触发功能的同时,不会影响NFC模块的识别高度;并且,支撑组件与触控电路板连接,且支撑组件上设置有触发件,使得支撑组件在触控板的触摸表面的任意位置受到按压力时,在按压力作用下发生弹性形变,使得触发件与行程开关接触,并触发行程开关,从而实现触控板的按压触发功能。本申请的触控板不仅具有NFC模块实现近场通信,还可以实现全区域良好一致性的按压。压。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触控板及电子设备


[0001]本申请涉及触控
,尤其涉及一种触控板及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0002]触控板(Touch Pad,TP)是一种应用于笔记本电脑等电子设备上的输入设备之一,其通过触摸传感器感知用户手指的位置和移动,并在显示界面上控制指针移动。
[0003]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近场通信)是一种非接触式识别和互联技术,其采用13.56MHz的近场磁场通信方式,被广泛应用于移动设备、消费类电子设备、PC和智能控件工具等之间进行近距离无线通信,让用户简单直观地交换信息、访问内容与服务。
[0004]因此,如何在触控板上布置NFC功能模块成为触控板领域所追寻的目标。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申请提供一种触控板及电子设备,触控板具有NFC模块实现近场通信,且能够实现全区域按压。
[0006]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触控板,包括:触控电路板以及支撑组件;所述触控电路板的中心设置有NFC模块,所述触控电路板在所述NFC模块的侧方设置有行程开关;所述触控电路板上还设置有触摸传感器,所述触摸传感器用于感测所述触控板被触摸处的电容变化,并输出相应的触摸感应信号;所述支撑组件与所述触控电路板连接,且所述支撑组件上设置有触发件,所述支撑组件在所述触控板受到按压力时,在按压力作用下发生弹性形变,以使所述触发件与所述行程开关接触,并触发所述行程开关。
[0007]本申请实施例的触控板包括触控电路板以及支撑组件,其中,触控电路板的中心设置有NFC模块,用于实现触控板与其他电子设备的近场通信;触控电路板在NFC模块的侧方设置有行程开关,在实现触控板的按压触发功能的同时,不会影响NFC模块的识别高度;并且,支撑组件与触控电路板连接,且支撑组件上设置有触发件,使得支撑组件在触控板的触摸表面的任意位置受到按压力时,在按压力作用下发生弹性形变,使得触发件与行程开关接触,并触发行程开关,从而实现触控板的按压触发功能。本申请的触控板不仅具有NFC模块实现近场通信,还可以实现全区域良好一致性的按压。
[0008]可选的,所述支撑组件包括:主支撑件、固定平台、第一弹性件以及第二弹性件;所述主支撑件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主支撑件的第一表面与所述触控电路板连接;所述第一弹性件和所述第二弹性件分别与所述主支撑件的第二表面连接,所述第一弹性件和所述第二弹性件共同围成容纳所述固定平台的开口部,所述第一弹性件和所述第二弹性件相互对接,且所述第一弹性件和所述第二弹性件的对接位置相对于所述NFC模块偏离中心设置;所述固定平台分别与所述第一弹性件和所述第二弹性件连接,且所述固定平台位于所述开口部内,所述触发件设置于所述固定平台上。
[0009]可选的,所述第一弹性件和所述第二弹性件之间的对接位置与所述行程开关分别位于所述NFC模块的相对两侧。
[0010]可选的,所述主支撑件相对于沿自身纵向延伸的第一中心线对称设置;所述第一弹性件和所述第二弹性件的对接位置与所述第一中心线具有第一距离,所述行程开关与所述第一中心线具有第二距离,所述第一距离与所述第二距离相等。
[0011]可选的,所述第一弹性件包括沿所述主支撑件的纵向延伸的第一主体部,以及沿所述主支撑件的横向延伸的第一弹性臂和第二弹性臂,所述第一主体部连接于所述第一弹性臂和所述第二弹性臂之间;所述第二弹性件包括沿所述主支撑件的纵向延伸的第二主体部,以及沿所述主支撑件的横向延伸的第三弹性臂和第四弹性臂,所述第二主体部连接于所述第三弹性臂和所述第四弹性臂之间;所述第一弹性臂、所述第一主体部、所述第二弹性臂、所述第四弹性臂、所述第二主体部以及所述第三弹性臂围成所述开口部。
[0012]可选的,所述第一弹性臂和所述第三弹性臂相对,所述第二弹性臂和所述第四弹性臂相对,所述第一弹性臂和所述第三弹性臂之间、所述第二弹性臂和所述第四弹性臂之间具有第一间隙;所述第一间隙与所述第一中心线之间的距离等于所述第一距离。
[0013]可选的,所述第一弹性臂和所述第二弹性臂分别背离所述第二弹性件延伸,以形成第一悬臂梁,所述第三弹性臂和所述第四弹性臂分别背离所述第一弹性件延伸,以形成第二悬臂梁,所述第一悬臂梁和所述第二悬臂梁均与所述主支撑件连接;所述第一主体部朝向所述第二弹性件延伸,以形成第三悬臂梁,所述第二主体部朝向所述第一弹性件延伸,以形成第四悬臂梁,所述第四悬臂梁和所述第三悬臂梁均与所述固定平台连接。
[0014]可选的,所述支撑组件还包括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一弹性件的部分连接以补强所述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第二弹性件的部分连接以补强所述第二弹性件。
[0015]可选的,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第一支撑部、第一支撑臂以及第二支撑臂,所述第一支撑部与所述第一主体部连接以补强所述第一主体部,所述第一支撑臂与所述第一弹性臂连接以补强所述第一弹性臂,所述第二支撑臂与所述第二弹性臂连接以补强所述第二弹性臂;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第二支撑部、第三支撑臂以及第四支撑臂,所述第二支撑部与所述第二主体部连接以补强所述第二主体部,所述第三支撑臂与所述第三弹性臂连接以补强所述第三弹性臂,所述第四支撑臂与所述第四弹性臂连接以补强所述第四弹性臂。
[0016]可选的,所述第一支撑臂与所述第三支撑臂相对的一端设置有凸出的第一联动臂,所述第一联动臂伸入至所述第三弹性臂区域,以使所述第一支撑臂与所述第三弹性臂交叉重合;所述第二支撑臂与所述第四支撑臂相对的一端设置有凸出的第二联动臂,所述第二联动臂伸入至所述第四弹性臂区域,以使所述第二支撑臂与所述第四弹性臂交叉重合;所述第三支撑臂与所述第一支撑臂相对的一端设置有凸出的第三联动臂,所述第三联动臂伸入至所述第一弹性臂区域,以使所述第三支撑臂与所述第一弹性臂交叉重合;所述第三联动臂与所述第一联动臂互不干涉;所述第四支撑臂与所述第二支撑臂相对的一端设置有凸出的第四联动臂,所述第四联动臂伸入至所述第二弹性臂区域,以使所述第四支撑臂与第二弹性臂交叉重合;所述第四联动臂与所述第二联动臂互不干涉。
[0017]可选的,所述第一联动臂和所述第三支撑臂之间、所述第二联动臂和所述第四支撑臂之间、所述第三联动臂和所述第一支撑臂之间、所述第四联动臂和所述第二支撑臂之间,分别具有第二间隙,所述第二间隙大于0.2mm;所述第一支撑臂和所述第三支撑臂之间以及所述第二支撑臂和所述第四支撑臂之间形成交叉区域,所述交叉区域沿所述主支撑件
横向的尺寸大于0.8mm。
[0018]可选的,沿所述主支撑件的纵向,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主支撑件之间以及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主支撑件之间具有第三间隙,所述第三间隙大于0.4mm。
[0019]可选的,所述主支撑件为矩形框。
[0020]可选的,所述主支撑件为矩形框,且所述矩形框包括两个相对的纵向边框以及两个相对的横向边框,两个所述纵向边框沿纵向延伸,两个所述横向边框沿横向延伸;两个所述纵向边框设置有切口,所述切口沿纵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触控板,其特征在于,包括:触控电路板以及支撑组件;所述触控电路板的中心设置有NFC模块,所述触控电路板在所述NFC模块的侧方设置有行程开关;所述触控电路板上还设置有触摸传感器,所述触摸传感器用于感测所述触控板被触摸处的电容变化,并输出相应的触摸感应信号;所述支撑组件与所述触控电路板连接,且所述支撑组件上设置有触发件,所述支撑组件在所述触控板受到按压力时,在按压力作用下发生弹性形变,以使所述触发件与所述行程开关接触,并触发所述行程开关。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包括:主支撑件、固定平台、第一弹性件以及第二弹性件;所述主支撑件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主支撑件的第一表面与所述触控电路板连接;所述第一弹性件和所述第二弹性件分别与所述主支撑件的第二表面连接,所述第一弹性件和所述第二弹性件共同围成容纳所述固定平台的开口部,所述第一弹性件和所述第二弹性件相互对接,且所述第一弹性件和所述第二弹性件的对接位置相对于所述NFC模块偏离中心设置;所述固定平台分别与所述第一弹性件和所述第二弹性件连接,且所述固定平台位于所述开口部内,所述触发件设置于所述固定平台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件和所述第二弹性件之间的对接位置与所述行程开关分别位于所述NFC模块的相对两侧。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控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支撑件相对于沿自身纵向延伸的第一中心线对称设置;所述第一弹性件和所述第二弹性件的对接位置与所述第一中心线具有第一距离,所述行程开关与所述第一中心线具有第二距离,所述第一距离与所述第二距离相等。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触控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件包括沿所述主支撑件的纵向延伸的第一主体部,以及沿所述主支撑件的横向延伸的第一弹性臂和第二弹性臂,所述第一主体部连接于所述第一弹性臂和所述第二弹性臂之间;所述第二弹性件包括沿所述主支撑件的纵向延伸的第二主体部,以及沿所述主支撑件的横向延伸的第三弹性臂和第四弹性臂,所述第二主体部连接于所述第三弹性臂和所述第四弹性臂之间;所述第一弹性臂、所述第一主体部、所述第二弹性臂、所述第四弹性臂、所述第二主体部以及所述第三弹性臂围成所述开口部。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触控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臂和所述第三弹性臂相对,所述第二弹性臂和所述第四弹性臂相对,所述第一弹性臂和所述第三弹性臂之间、所述第二弹性臂和所述第四弹性臂之间具有第一间隙;所述第一间隙与所述第一中心线之间的距离等于所述第一距离。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触控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臂和所述第二弹性臂分别背离所述第二弹性件延伸,以形成第一悬臂梁,所述第三弹性臂和所述第四弹性臂分别背离所述第一弹性件延伸,以形成第二悬臂梁,所述第一悬臂梁和所述第二悬臂梁均与所述
主支撑件连接;所述第一主体部朝向所述第二弹性件延伸,以形成第三悬臂梁,所述第二主体部朝向所述第一弹性件延伸,以形成第四悬臂梁,所述第四悬臂梁和所述第三悬臂梁均与所述固定平台连接。8.根据权利要求5

7任一项所述的触控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还包括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第一支撑部、第一支撑臂以及第二支撑臂,所述第一支撑部与所述第一主体部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相英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