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频器、收发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764411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1 14:00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混频器,其包括:跨导电路,其连接输入信号端,用于根据所述输入信号端的输入信号产生差分信号,并在其第一输出端、第二输出端输出所述差分信号;开关电路,其连接本振信号端和所述跨导电路的第一输出端、第二输出端,用于将所述本振信号端的本振信号和所述差分信号混频产生混频信号,并在其第一输出端、第二输出端输出所述混频信号;负载电路,其连接输出信号端,用于提供负载;放大电路,其连接在所述开关电路与负载电路之间,用于放大所述混频信号。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收发机。机。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混频器、收发机


[0001]本公开涉及混频器
,特别涉及一种混频器、收发机。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移动通信技术(如第五代移动通信5G)的发展,对信息传输的速率、时延、可靠性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波束赋形、大规模天线阵列(Massive MIMO)等是实现以上要求的两种重要技术。
[0003]以上两种技术都需要收发机集成大规模的前端天线阵列,这对收发机中的混频器的线性度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同时,收发机的功耗将直接影响电池寿命和使用成本,因此在保证高线性度的前提下尽量降低功耗也是期望的。
[0004]但是,现有收发机的功耗等还不能满足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公开提供一种混频器、收发机。
[0006]第一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混频器,其包括:
[0007]跨导电路,其连接输入信号端,用于根据所述输入信号端的输入信号产生差分信号,并在其第一输出端、第二输出端输出所述差分信号;
[0008]开关电路,其连接本振信号端和所述跨导电路的第一输出端、第二输出端,用于将所述本振信号端的本振信号和所述差分信号混频产生混频信号,并在其第一输出端、第二输出端输出所述混频信号;
[0009]负载电路,其连接输出信号端,用于提供负载;
[0010]放大电路,其连接在所述开关电路与负载电路之间,用于放大所述混频信号。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跨导电路包括第一变压器。
[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变压器包括:
[0013]第一初级线圈,其第一端连接所述输入信号端,第二端连接接地端;
[0014]第一次级线圈,其第一端、第二端分别连接所述跨导电路的第一输出端、第二输出端,中间抽头连接所述接地端。
[00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放大电路包括:
[0016]共栅级路,其包括栅极相互耦接的第一晶体管器件、第二晶体管器件;所述第一晶体管器件的源极连接所述开关电路的第一输出端,漏极连接所述放大电路的第一输出端;所述第二晶体管器件的源极连接所述开关电路的第二输出端,漏极连接所述放大电路的第二输出端;
[0017]共源级路,其包括源极相互耦接的第三晶体管器件、第四晶体管器件;所述第三晶体管器件的栅极耦接所述开关电路的第一输出端,漏极耦接所述放大电路的第二输出端;所述第四晶体管器件的栅极耦接所述开关电路的第二输出端,漏极耦接所述放大电路的第一输出端。
[001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晶体管器件的栅极连接第一电容的第一极;所述第二晶体管器件的栅极连接第二电容的第一极;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极、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极均连接接地端;
[0019]所述第三晶体管器件的源极、所述第四晶体管器件的源极均连接所述接地端;所述第三晶体管器件栅极连接第三电容的第一极,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二极连接所述开关电路的第一输出端;所述第四晶体管器件的栅极连接第四电容的第一极,所述第四电容的第二极连接开关电路的第二输出端。
[002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共源级路为共源共栅级路;
[0021]所述共源共栅级路还包括栅极相互耦接的第五晶体管器件、第六晶体管器件;所述第三晶体管器件的漏极通过第五晶体管器件耦接所述放大电路的第二输出端,所述第四晶体管器件的漏极通过第六晶体管器件耦接所述放大电路的第一输出端。
[002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五晶体管器件的栅极、第六晶体管器件的栅极均连接第五电容的第一极,所述第五电容的第二极连接所述接地端。
[002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晶体管器件为场效应管或三极管。
[002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负载电路包括一个感性负载。
[002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感性负载为第二变压器和/或电感。
[002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混频器还包括:滤杂电容,其第一极连接开关电路的第一输出端,第二极连接开关电路的第二输出端。
[0027]第二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收发机,其包括:
[0028]上述的混频器。
[002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收发机为通信收发机或雷达收发机。
[0030]本公开实施例的混频器中,放大电路(中频放大电路)不是级联在负载电路和混频器其它部分(混频器核心)之后的,而是“插入”到负载电路、开关电路之间,故放大电路与混频器其它部分是“电流复用”的,即共用一路电流,从而放大电路实际并没有占用额外的电流,极大的降低了混频器的整体功耗,可延长电池寿命,降低使用成本。
附图说明
[0031]在本公开实施例的附图中:
[0032]图1为一些相关技术中的一种混频器的电路图;
[0033]图2为一些相关技术中的另一种混频器的电路图;
[0034]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混频器的组成框图;
[0035]图4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混频器的电路图;
[0036]图5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混频器的电路图;
[0037]图6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收发机的组成框图;
[0038]其中,附图标记的意义如下:
[0039]M1、第一晶体管器件;M2、第二晶体管器件;M3、第三晶体管器件;M4、第四晶体管器件;M5、第五晶体管器件;M6、第六晶体管器件;M7、第七晶体管器件;M8、第八晶体管器件;M9、第九晶体管器件;M10、第十晶体管器件;C1、第一电容;C2、第二电容;C3、第三电容;C4、第四电容;C5、第五电容;Cp、滤杂电容;VDD、高电平端;IN、输入信号端;INLO+、第一本振信
号端;INLO

、第二本振信号端;OUT、输出信号端;OUT+、第一输出信号端;OUT

、第二输出信号端;R1、第一电阻;R2、第二电阻;TF1、第一变压器;TF2、第二变压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40]为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公开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混频器、收发机进行详细描述。
[0041]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更充分地描述本公开,但是所示的实施例可以以不同形式来体现,且本公开不应当被解释为限于以下阐述的实施例。反之,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在于使本公开透彻和完整,并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充分理解本公开的范围。
[0042]本公开实施例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公开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详细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通过参考附图对详细实施例进行描述,以上和其它特征和优点对本领域技术人员将变得更加显而易见。
[0043]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各特征可相互组合。
[0044]本公开所使用的术语仅用于描述特定实施例,且不意欲限制本公开。如本公开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列举条目的任何和所有组合。如本公开所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个”和“该”也意欲包括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另外清楚指出。如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频器,其包括:跨导电路,其连接输入信号端,用于根据所述输入信号端的输入信号产生差分信号,并在其第一输出端、第二输出端输出所述差分信号;开关电路,其连接本振信号端和所述跨导电路的第一输出端、第二输出端,用于将所述本振信号端的本振信号和所述差分信号混频产生混频信号,并在其第一输出端、第二输出端输出所述混频信号;负载电路,其连接输出信号端,用于提供负载;放大电路,其连接在所述开关电路与负载电路之间,用于放大所述混频信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频器,其中,所述跨导电路包括第一变压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频器,其中,所述第一变压器包括:第一初级线圈,其第一端连接所述输入信号端,第二端连接接地端;第一次级线圈,其第一端、第二端分别连接所述跨导电路的第一输出端、第二输出端,中间抽头连接所述接地端。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频器,其中,所述放大电路包括:共栅级路,其包括栅极相互耦接的第一晶体管器件、第二晶体管器件;所述第一晶体管器件的源极连接所述开关电路的第一输出端,漏极连接所述放大电路的第一输出端;所述第二晶体管器件的源极连接所述开关电路的第二输出端,漏极连接所述放大电路的第二输出端;共源级路,其包括源极相互耦接的第三晶体管器件、第四晶体管器件;所述第三晶体管器件的栅极耦接所述开关电路的第一输出端,漏极耦接所述放大电路的第二输出端;所述第四晶体管器件的栅极耦接所述开关电路的第二输出端,漏极耦接所述放大电路的第一输出端。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混频器,其中,所述第一晶体管器件的栅极连接第一电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志林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中兴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