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764323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1 14:00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显示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背光模组中包含的顶部遮挡层会阻挡大部分的微型二极管发出的光,导致光线利用率低的问题。所述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用于图像显示;背光模组,位于显示面板的入光侧,用于提供背光;背光模组包括:背板,具有支撑和承载作用;微型发光二极管,位于背板的一侧,用于向显示面板提供背光;遮挡部件,相对于微型发光二极管设置,遮挡部件的几何中心与微型发光二极管的发光轴重合,用于遮挡微型发光二极管发射出的小于设定出射角度的光束。出的小于设定出射角度的光束。出的小于设定出射角度的光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显示装置


[0001]本申请涉及显示
,尤其涉及一种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微型发光二极管在目前的液晶显示技术中应用非常广泛,微型发光二极管采用的芯片的尺寸在微米级别,比如,miniLED(Mini Light Emitting Diode,简称Mini LED)。
[0003]在实际的芯片设计的过程中,如果需要实现更小的混光距离,降低液晶显示屏整体的厚度,则需要部署较多的miniLED,浪费成本。但是如果减少miniLED的部署数量,那么miniLED射出的光线的光强分布不均匀,由此会导致主观上的亮度分布不均匀(mura)现象,降低用户观看体验。所以如何在降低mura现象的同时降低光效损失是当前液晶显示屏制作过程中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背光模组中包含的顶部遮挡层会阻挡大部分的微型二极管发出的光,导致光线利用率低的问题。所述显示装置包括:
[0005]显示面板,用于图像显示;背光模组,位于所述显示面板的入光侧,用于提供背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面板,用于图像显示;背光模组,位于所述显示面板的入光侧,用于提供背光;所述背光模组包括:背板,具有支撑和承载作用;微型发光二极管,位于所述背板的一侧,用于向所述显示面板提供背光;遮挡部件,相对于所述微型发光二极管设置,所述遮挡部件的几何中心与所述微型发光二极管的发光轴重合,用于遮挡所述微型发光二极管发射出的小于设定出射角度的光束。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定出射角度是基于所述显示装置的配光曲线以及显示装置的发光角度确定的;其中,所述配光曲线用于表征所述显示装置的光源在空间上的光强分布,所述发光角度为所述显示装置发射出的光线的散射角度。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封装层,所述封装层位于所述微型发光二极管与所述遮挡部件之间;其中,所述封装层背离所述微型发光二极管一侧具有凹槽,所述遮挡部件位于所述凹槽中;或者,所述遮挡部件位于所述封装层之上。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遮挡部件靠近所述微型发光二极管一侧的表面为圆形。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遮挡部件位于所述封装层之上时,所述设定出射角度满足如下:tanθ=k/d;L≤k;其中,θ为所述设定出射角度,k为所述遮挡部件靠近所述微型发光二极管一侧的表面圆的半径,d为所述遮挡部件靠近所述微型发光二极管的一侧到所述微型发光二极管的距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晓杰李富琳张楠楠宗志豪
申请(专利权)人:海信视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