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景园林内湖区域使用的生态浮床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764059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1 13: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风景园林内湖区域使用的生态浮床结构,涉及生态浮床技术领域,其特征在于:浮体A;所述浮体A与浮体A之间组成U型结构,且浮体B连接于浮体A所组成的U型结构内,浮体A与浮体B组成浮床的漂浮结构;所述种植腔开设于浮体A中心,且上下贯穿浮体A,种植腔底部与水面相接触,种植腔与浮体A中间开设有透气孔;种植腔中种植的水生植物,根部可以通过透气孔吸收氧气,水生植物不仅可在光合作用的过程中不断地向水中释放氧气,使溶氧处于饱和状态,同时还可吸收塘中不断产生的氨态氮、二氧化碳和各种有机分解物,对于调节水体的溶氧,稳定水层都有着重要的作用。稳定水层都有着重要的作用。稳定水层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风景园林内湖区域使用的生态浮床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生态浮床
,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风景园林内湖区域使用的生态浮床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生态浮床是人工浮岛的一种,针对富营养化的水质,利用生态工学原理,降解水中的COD、氮和磷的含量,它以水生植物为主体,运用无土栽培技术原理,以高分子材料等为载体和基质,应用物种间共生关系,充分利用水体空间生态位和营养生态位,从而建立高效人工生态系统,用以削减水体中的污染负荷。
[0003]基于上述,本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的生态浮床功能结构单一,只能单纯实现改善水质的作用,自身结构承重力较低难以满足人员站立游玩所需。
[0004]于是,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风景园林内湖区域使用的生态浮床结构,以期达到更具有更加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风景园林内湖区域使用的生态浮床结构,以解决现有景区生态浮床,游客不能近距离观赏的问题。
[0006]本技术风景园林内湖区域使用的生态浮床结构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0007]本技术提供一种风景园林内湖区域使用的生态浮床结构,浮体A;所述浮体A与浮体A之间组成U型结构,且浮体B连接于浮体A所组成的U型结构内,浮体A与浮体B组成浮床的漂浮结构;固定绳索,所述固定绳索一端连接在浮体A与浮体B组成的浮床漂浮结构底部,固定绳索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栏杆,所述栏杆底部与浮体A相连。
[0008]进一步的,所述浮体A与浮体A之间通过连块相连,浮体B与浮体B之间通过连块相连,且浮体A与浮体B之间通过连块相连,并且浮体A内部开设有种植腔。
[0009]进一步的,所述种植腔开设于浮体A中心,且上下贯穿浮体A,种植腔底部与水面相接触。
[0010]进一步的,所述浮体A与浮体B所组成浮床的漂浮结构底部安装有支撑梁。
[0011]进一步的,所述浮体A的四端分别开设有连接槽A,浮体B的四端分别开设有连接槽B,连接槽A与连接槽B相连通,连块两端分别滑动插接在连接槽A和连接槽B内,浮体A和浮体B通过连块组成浮床的漂浮结构。
[0012]进一步的,所述栏杆呈半环绕状安装在浮体A与浮体B组成的浮床漂浮结构顶部。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4]浮体A与浮体B的设置,浮体A与浮体B两种模块通过连块组合,可以在一处浮床上实现两种平面,浮体A用来种植水生植物,浮体B供游客与工作人员行走;并且配合种植腔的设置,种植腔底部与水平面相接,可以让水生植物在光合作用的过程中不断地向水中释放
氧气,使溶氧处于饱和状态,同时还可吸收塘中不断产生的氨态氮、二氧化碳和各种有机分解物,对于调节水体的溶氧,稳定水层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并且配合连块的设置,连块的设计可以让浮体A和浮体B结合面更紧凑,表面高低一致,十分平整的连接到一起。
[0015]栏杆的设置,栏杆的设计可以让游客和工作人员在浮床上的时候,有个防护,有效保护游客和工作人员,减少游客和工作人员落水的概率;支撑梁的设置,支撑梁的设计可以大幅提高浮体A与浮体B组成浮床的漂浮结构稳定性,防止因游客和工作人员来回走动,或水面波浪太大造成浮桥摆动导致浮床解体。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技术的轴侧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本技术的另一侧轴侧结构示意图。
[0018]图3是本技术的浮体A轴侧结构示意图。
[0019]图4是本技术的浮体B轴侧结构示意图。
[0020]图5是本技术的连块轴侧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部件名称与附图编号的对应关系为:
[0022]1、浮体A;101、连接槽A;102、种植腔;2、浮体B;201、连接槽B;3、连块;4、支撑梁;5、固定绳索;6、固定块;7、栏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能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0024]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25]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6]实施例:
[0027]如附图1至附图5所示:
[0028]本技术提供一种风景园林内湖区域使用的生态浮床结构,包括浮体A1;浮体A1与浮体A1之间组成U型结构,且浮体B2连接于浮体A1所组成的U型结构内,浮体A1与浮体B2组成浮床的漂浮结构;浮体A1与浮体A1之间通过连块3相连,浮体B2与浮体B2之间通过连块3相连,且浮体A1与浮体B2之间通过连块3相连,并且浮体A1内部开设有种植腔102,浮体A1与浮体B2两种拼接模块通过连块3组合,可以在一处浮床上实现两种平面,浮体A1用来种植水生植物,浮体B2供游客与工作人员行走;固定绳索5,固定绳索5一端连接在浮体A1与浮
体B2组成的浮床漂浮结构底部,固定绳索5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块6;栏杆7,栏杆7底部与浮体A1相连。
[0029]其中,种植腔102开设于浮体A1中心,且上下贯穿浮体A1,种植腔102底部与水面相接触;
[0030]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种植腔102中种植的水生植物,不仅可在光合作用的过程中不断地向水中释放氧气,使溶氧处于饱和状态,同时还可吸收塘中不断产生的氨态氮、二氧化碳和各种有机分解物,对于调节水体的溶氧,稳定水层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0031]其中,浮体A1与浮体B2所组成浮床的漂浮结构底部安装有支撑梁4;
[0032]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梁4可以提高浮体A1与浮体B2组成浮床的漂浮结构稳定性,防止因游客和工作人员来回走动,或水面波浪太大造成浮桥摆动导致浮床解体。
[0033]其中浮体A1的四端分别开设有连接槽A101,浮体B2的四端分别开设有连接槽B201,连接槽A101与连接槽B201相连通,连块3两端分别滑动插接在连接槽A101和连接槽B201内,浮体A1和浮体B2通过连块3组成浮床的漂浮结构;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风景园林内湖区域使用的生态浮床结构,其特征在于:浮体A(1);所述浮体A(1)与浮体A(1)之间组成U型结构,且浮体B(2)连接于浮体A(1)所组成的U型结构内,浮体A(1)与浮体B(2)组成浮床的漂浮结构;固定绳索(5),所述固定绳索(5)一端连接在浮体A(1)与浮体B(2)组成的浮床漂浮结构底部,固定绳索(5)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块(6);栏杆(7),所述栏杆(7)底部与浮体A(1)相连。2.如权利要求1所述风景园林内湖区域使用的生态浮床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浮体A(1)与浮体A(1)之间通过连块(3)相连,浮体B(2)与浮体B(2)之间通过连块(3)相连,且浮体A(1)与浮体B(2)之间通过连块(3)相连,并且浮体A(1)内部开设有种植腔(102)。3.如权利要求2所述风景园林内湖区域使用的生态浮床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雅琴任佰森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中浦信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