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763098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1 13:58
本申请涉及一种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空调系统包括流体连接的压缩机和冷凝器,所述压缩机包括:隔膜片,为所述隔膜片提供驱动力的飞轮,以及为所述飞轮提供驱动力的电机;所述控制方法包括:实时获取所述冷凝器的压力;如果确定所述冷凝器的压力处于第一压力区间,控制所述飞轮向所述隔膜片的驱动路径以第一频率交替地断开和接合。本申请的控制方法使得空调系统的压缩机能够长时间间歇式地提供大的短时压缩力,有助于充分地压缩制冷剂。有助于充分地压缩制冷剂。有助于充分地压缩制冷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


[0001]本申请涉及一种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空调压缩机是空调系统的核心部件,在空调制冷剂回路中起压缩驱动制冷剂的作用。空调压缩机把制冷剂从低压区抽取来经压缩后送到高压区冷却凝结,通过散热片散发出热量到空气中,制冷剂也从气态变成液态,压力升高。
[0003]空调压缩机的动力来源于电机。电机的输出功率是决定压缩机的工作能力的主要因素。压缩机能够提供的压缩力不应小于空调冷凝器内的压力。而空调冷凝器内的压力并不是恒定不变的,其与环境温度、制冷剂状态等多种因素相关。冷凝器压力较低时,压缩机的功率无需很大;而当冷凝器压力较高时,压缩机应当具有大的输出功率以有能力提供更高的压力以将制冷剂压入高压的冷凝器内。
[0004]然而,在实际应用中,由于种种原因,比如在供电功率较小的情形下(如小型的光伏供电),又比如在可放置设备的空间非常拮据的情形下,不具备在压缩机中配置超大功率电机的条件,从而可能导致其无法正常工作,应用场景受到较大限制。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申请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出一种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该控制方法使得空调系统的压缩机具有更高的瞬时压缩力,有助于充分地压缩制冷剂。
[0006]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是:
[0007]第一方面,本申请提出一种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所述空调系统包括流体连接的压缩机和冷凝器,所述压缩机为隔膜压缩机,该压缩机包括:
[0008]隔膜片,
[0009]为所述隔膜片提供驱动力的飞轮,以及
[0010]为所述飞轮提供驱动力的电机;
[0011]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0012]实时获取所述冷凝器的压力;
[0013]如果确定所述冷凝器的压力处于第一压力区间,控制所述飞轮向所述隔膜片的驱动路径以第一频率交替地断开和接合。
[0014]一种可选的设计中,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0015]如果确定所述冷凝器的压力处于与所述第一压力区间无交集的第二压力区间,控制所述驱动路径以第二频率交替地断开和接合;其中,所述第二压力区间的下限大于所述第一压力区间的上限,所述第二频率的每个周期中所述驱动路径的接合时长与断开时长的比值<所述第一频率的每个周期中所述驱动路径的接合时长与断开时长的比值。
[0016]一种可选的设计中,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0017]如果确定所述冷凝器的压力大于第一压力阈值,控制所述驱动路径持续断开;其
中,所述第一转速阈值大于所述第一压力区间的上限。
[0018]一种可选的设计中,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0019]如果确定所述电机的转速小于第二压力阈值,控制所述驱动路径持续接合;其中,所述第二压力阈值小于所述第一压力区间的下限。
[0020]一种可选的设计中,所述空调系统包括:
[0021]电控装置,机械性地连接于所述飞轮向所述隔膜片的驱动路径上,并且该电控装置具有将所述飞轮向所述隔膜片的驱动路径结合的第一状态和将所述飞轮向所述隔膜片的驱动路径断开的第二状态;
[0022]压力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冷凝器的压力;
[0023]控制单元,与所述电控装置和所述压力传感器通信连接,以用于从所述压力传感器获取所述冷凝器的压力,并基于所述压力控制所述电控装置选择性地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或所述第二状态。
[0024]第二方面,本申请提出一种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所述空调系统包括流体连接的压缩机和冷凝器,所述压缩机为隔膜压缩机,该压缩机包括:
[0025]制冷剂的进入口和排出口,
[0026]连接于所述进入口和所述排出口之间的工作腔室,
[0027]设置于所述进入口和所述工作腔室之间的吸入阀,
[0028]设置于所述进入口和所述工作腔室之间、且与所述吸入阀并联的电控阀,
[0029]动力腔室,
[0030]设置于所述工作腔室和所述动力腔室之间的隔膜片,
[0031]为所述隔膜片提供驱动力的飞轮,以及
[0032]为所述飞轮提供驱动力的电机;
[0033]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0034]实时获取所述冷凝器的压力;
[0035]如果确定所述冷凝器的压力处于第一压力区间,控制所述电控阀以第一频率交替地打开和关闭。
[0036]一种可选的设计中,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0037]如果确定所述冷凝器的压力处于与所述第一压力区间无交集的第二压力区间,控制所述电控阀以第二频率交替地打开和关闭;其中,所述第二压力区间的下限大于所述第一压力区间的上限,所述第二频率的每个周期中所述驱动路径的接合时长与断开时长的比值<所述第一频率的每个周期中所述驱动路径的接合时长与断开时长的比值。
[0038]一种可选的设计中,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0039]如果确定所述冷凝器的压力大于第一压力阈值,控制所述电控阀持续分离;其中,所述第一转速阈值大于所述第一压力区间的上限;
[0040]如果确定所述冷凝器的压力小于第二压力阈值,控制所述电控阀持续关闭;其中,所述第二压力阈值小于所述第一压力区间的下限。
[0041]第三方面,本申请提出一种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所述空调系统包括流体连接的压缩机和冷凝器,所述压缩机为隔膜压缩机,该压缩机包括:
[0042]制冷剂的进入口和排出口,
[0043]连接于所述进入口和所述排出口之间的工作腔室,
[0044]设置于所述进入口和所述工作腔室之间、且为电控单向阀的吸入阀,
[0045]动力腔室,
[0046]设置于所述工作腔室和所述动力腔室之间的隔膜片,
[0047]为所述隔膜片提供驱动力的飞轮,以及
[0048]为所述飞轮提供驱动力的电机;
[0049]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0050]实时获取所述冷凝器的压力;
[0051]如果确定所述冷凝器的压力处于第一压力区间,控制所述吸入阀每间隔第七时长打开第八时长。
[0052]一种可选的设计中,如果确定所述冷凝器的压力大于第一压力阈值,控制所述吸入阀持续打开;其中,所述第一转速阈值大于所述第一压力区间的上限;
[0053]如果确定所述冷凝器的压力小于第二压力阈值,控制所述吸入阀持续关闭;其中,所述第二压力阈值小于所述第一压力区间的下限。
[0054]本申请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55]本申请的隔膜泵或隔膜压缩机配置了连接于电机向隔膜片驱动路径上的飞轮以及与动力腔室液相连通的动力流体存储腔,并在二者的连通路径上设置阀。在电机运行的过程中,可按照设定的频率交替地打开和关闭前述阀,进而以该频率交替地断开和接合飞轮向隔膜片的驱动路径,从而使得飞轮和隔膜片在前述频率的每一个周期时间中间歇式地做功,电机周期性地向飞轮蓄能。一般,只要在每一个周期时间内,持续运行的电机提供的能量与仅在部分时段做功的隔膜片的做功耗能保持平衡,那么该隔膜泵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所述空调系统包括流体连接的压缩机(100)和冷凝器(200),所述压缩机(100)为隔膜压缩机,该压缩机(100)包括:隔膜片(3),为所述隔膜片提供驱动力的飞轮(24),以及为所述飞轮提供驱动力的电机(5);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包括:实时获取所述冷凝器(200)的压力;如果确定所述冷凝器(200)的压力处于第一压力区间,控制所述飞轮(24)向所述隔膜片(3)的驱动路径以第一频率交替地断开和接合。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如果确定所述冷凝器(200)的压力处于与所述第一压力区间无交集的第二压力区间,控制所述驱动路径以第二频率交替地断开和接合;其中,所述第二压力区间的下限大于所述第一压力区间的上限,所述第二频率的每个周期中所述驱动路径的接合时长与断开时长的比值<所述第一频率的每个周期中所述驱动路径的接合时长与断开时长的比值。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如果确定所述冷凝器(200)的压力大于第一压力阈值,控制所述驱动路径持续断开;其中,所述第一转速阈值大于所述第一压力区间的上限。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如果确定所述冷凝器(200)的压力小于第二压力阈值,控制所述驱动路径持续接合;其中,所述第二压力阈值小于所述第一压力区间的下限。5.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系统包括:电控装置,机械性地连接于所述飞轮(24)向所述隔膜片(3)的驱动路径上,并且该电控装置具有将所述飞轮(24)向所述隔膜片(3)的驱动路径结合的第一状态和将所述飞轮(24)向所述隔膜片(3)的驱动路径断开的第二状态;压力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冷凝器(200)的压力;控制单元,与所述电控装置和所述压力传感器通信连接,以用于从所述压力传感器获取所述冷凝器(200)的压力,并基于所述压力控制所述电控装置选择性地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或所述第二状态。6.一种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所述空调系统包括流体连接的压缩机(100)和冷凝器(200),所述压缩机(100)为隔膜压缩机,该压缩机(100)包括:制冷剂的进入口(6)和排出口(7),连接于所述进入口和所述排出口之间的工作腔室(1),设置于所述进入口和所述工作腔室之间的吸入阀(8),设置于所述进入口(6)和所述工作腔室(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峰刘在祥陈艳凤蔡园丰王兵牛争艳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兴邺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