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安徽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7α-羟基类固醇脱氢酶的制备方法及其催化转化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5761224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26 19:1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7α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7
α

羟基类固醇脱氢酶的制备方法及其催化转化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7α

羟基类固醇脱氢酶的制备方法及其催化转化应用,属于生物催化转化领域。

技术介绍

[0002]根据来源可以将胆汁酸分为两大类:初级胆汁酸和次级胆汁酸。在肝脏中,直接以胆固醇合成的胆汁酸如鹅去氧胆酸(CDCA)、牛磺鹅去氧胆酸(TCDCA)、胆酸(CA)、牛磺胆酸(TCA)等均属于初级胆汁酸。初级胆汁酸分泌到肠道,由肠道细菌酶催化,经过7α脱羟作用形成次级胆汁酸,包括熊去氧胆酸(UDCA)、石胆酸(LCA)、牛磺石胆酸(TLCA)等。哺乳动物肠道微生物可调节次级胆汁酸的合成,进一步影响机体内的信号传递,从而满足正常机体运作。
[0003]熊去氧胆酸(UrsodeoxycholicAcid)简称UDCA,商品名优思弗,临床上用于治疗胆结石、脂肪肝及各型肝炎等常见疾病,是美国FDA唯一批准用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PBC)的药物。UDCA一般来源于熊胆或使用化学方法合成。基于动物保护,活熊取胆来源受到严格限制,环境友好型生物转化UDCA的需求愈来愈迫切。
[0004]在鹅去氧胆酸(CDCA)经7酮

石胆酸(7K

LCA)再到熊去氧胆酸(UDCA)的生物转化途径中,羟基类固醇脱氢酶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7α

羟基类固醇脱氢酶(7α

HSDH,分子量为26kDa)和7β

羟基类固醇脱氢酶(7β

HSDH,分子量为30kDa)是一种氧化/还原型辅酶(NADH/NADPH)依赖性短链脱氢酶,在NAD
+
/NADP
+
的作用下,CDCA的7位羟基氧化成酮羰基,形成7K

LCA;在NADH/NADPH的作用下,7位酮羰基还原成β

羟基,形成UDCA,实现UDCA的两步转化。本专利技术主要针对于环境友好型酶法转化7K

LCA进行探究,相较于全细胞转化等其他方法,酶法转化在提高了转化率的同时可以大大缩短转化时间,进一步为UDCA的高效转化及利用提供可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5]基于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7α

羟基类固醇脱氢酶(7α

HSDH)的制备方法,所得7α

HSDH可在保证转化率的同时短时间内催化CDCA或者CDCA包合物转化为7

酮石胆酸7K

LCA,实现了两步酶法转化UDCA中的关键一步。
[0006]本专利技术为实现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7α

羟基类固醇脱氢酶的制备方法,其特点在于:通过对含7α

羟基类固醇脱氢酶的菌种进行超声破碎,从而获得,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0008](1)配制pH 7.0

11.0的磷酸盐缓冲液;
[0009](2)配制600mL营养肉汤培养基,接种含7α

羟基类固醇脱氢酶的菌种后,置于30℃、120rpm的摇床中培养;
[0010](3)将步骤(2)中生长至对数期的菌液在0

20℃、9000

12000rpm转速下离心5

15min,去除上清液,将菌体用无菌水进行重悬、离心洗涤2

3次;
[0011](4)将步骤(3)所得菌体用pH 7.0

11.0的磷酸盐缓冲液重悬,0

4℃冰浴下在超声波细胞破碎仪中进行超声破碎,获得破碎液;
[0012](5)将步骤(4)所得破碎液在0

20℃、9000

12000rpm转速下离心3

10min,所得上清液即为7α

羟基类固醇脱氢酶的粗酶液。
[0013]进一步地,所述含7α

羟基类固醇脱氢酶的菌种为瘤胃球菌、嗜麦芽黄单胞菌、梭状芽胞杆菌、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双歧杆菌中的至少一种。
[0014]进一步地,步骤(4)中,超声波细胞破碎仪工作2s停2s,共超声35

60min,直至菌液澄清。
[0015]进一步地,所述磷酸盐缓冲液的浓度为0.01mol/L。
[0016]本专利技术所制得的7α

羟基类固醇脱氢酶可用于催化CDCA或者CDCA包合物转化为7

酮石胆酸(7K

LCA),具体方法为:在所述7α

羟基类固醇脱氢酶的粗酶液中加入甲醇,然后投入作为底物的CDCA或者CDCA包合物,再加入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
+
,获得转化体系,其中:CDCA在转化体系中的浓度为0.5mg/mL

3mg/mL,甲醇在转化体系中的体积浓度为10

35vol%,NAD
+
在转化体系中的浓度为0.5

2.5mg/mL;将转化体系置于25

55℃、120rpm摇床中进行转化,转化时间10

60h,转化结束后水浴煮沸终止反应。
[0017]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体现在:
[0018]本专利技术利用野生菌制得7α

羟基类固醇脱氢酶,并利用该酶催化CDCA或者CDCA包合物转化为7K

LCA,相较于其它转化方法可以大大缩短转化时间、提高转化效率,且该步反应是鹅去氧胆酸到熊去氧胆酸两步酶法转化中的关键步骤,为酶法两步转化熊去氧胆酸奠定了基础。本专利技术的转化方法安全易操作无污染,是一种环境友好型转化方式。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实施例1利用嗜麦芽黄单胞菌制备所得粗酶液的SDS

PAGE图,从图1可以看出,7α

羟基类固醇脱氢酶的分子量为26kDa。
[0020]图2为NADH的标准曲线图。
[0021]图3为实施例1中温度对酶活力的影响。
[0022]图4为实施例1中pH值对酶活力的影响。
[0023]图5为实施例1中不同有机试剂对酶活力的影响。
[0024]图6为实施例1中不同浓度甲醇对酶活力的影响。
[0025]图7为实施例1中三个标准品UDCA、7K

LCA、CDCA的高效液相色谱图。从图7可以看出,三者出峰时间分别为5.425min、6.886min、9.615min。
[0026]图8为实施例1利用嗜麦芽黄单胞菌中分离出的粗酶进行生物转化所得产物的高效液相色谱图,从图8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7α

羟基类固醇脱氢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对含7α

羟基类固醇脱氢酶的菌种进行超声破碎,从而获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配制pH 7.0

11.0的磷酸盐缓冲液;(2)配制600mL营养肉汤培养基,接种含7α

羟基类固醇脱氢酶的菌种后,置于30℃、120rpm的摇床中培养;(3)将步骤(2)中生长至对数期的菌液在0

20℃、9000

12000rpm转速下离心5

15min,去除上清液,将菌体用无菌水进行重悬、离心洗涤2

3次;(4)将步骤(3)所得菌体用pH 7.0

11.0的磷酸盐缓冲液重悬,0

4℃冰浴下在超声波细胞破碎仪中进行超声破碎,获得破碎液;(5)将步骤(4)所得破碎液在0

20℃、9000

12000rpm转速下离心3

10min,所得上清液即为7α

羟基类固醇脱氢酶的粗酶液。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含7α

羟基类固醇脱氢酶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庆喜王静刘彩霞吴迎超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