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阀类自动对研系统及其研磨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761044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26 19:1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阀类产品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阀类自动对研系统及其研磨方法,所述系统包括对研工装和控制器,对研工装包括阀头升降研磨组件、阀座夹持组件、与阀座夹持组件固定的十字滑台和底座,十字滑台和底座之间连接有超声波振动器;所述控制器包括以下模块:轴线对正模块:用于控制十字滑台使阀座夹持组件回到初始位进行轴线初步对正;还用于在轴线初步对正后,生成轴线精调对正提示,并同步启动超声波振动器;对研研磨模块:在完成轴线精调对正后根据研磨参数阀头升降研磨组件对阀座夹持组件的阀座进行研磨,并在研磨完成后复位阀头升降研磨组件。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提高对研后阀的密封性能、保证产品质量的一致性,并能提高对研工艺的工作效率。研工艺的工作效率。研工艺的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阀类自动对研系统及其研磨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阀类产品加工
,具体涉及一种阀类自动对研系统及其研磨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阀类产品被广泛运用于液动、气动等场合,在航空航天领域的运用更为常见,并且对阀的要求极高。在阀类产品制造过程中,单向阀的阀头与阀座(阀套)的对研是一种常用工艺。此工艺的作用在于通过两者对研消除密封线(面)的微小间隙,以达到更好的密封效果。
[0003]但现在常用的对研工艺存在以下问题:1、阀头与阀座对研时两者轴心不能精准对正,导致对研无法消除密封线(面)的微小间隙,从而无法达到更好的密封效果;2、过度依靠操作者的手感和经验;在阀头与阀座的对研过程中,需要依靠操作者的经验和手感,通过手摇转盘对磨盘施加一个贴紧磨削面的力,使磨盘能继续研磨磨削面,消除磨盘与磨削面之间存在微小间隙。由于对磨盘施加贴紧磨削面的力完全凭借操作者的凭手感和经验,因此不可避免存在加力不均匀和非持续性,容易导致磨削面受力不均匀,进一步导致工件研磨偏差的情况,降低了阀类零件研磨的合格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阀类自动对研系统,能够提高对研后阀的密封性能、保证产品质量的一致性,并能提高对研工艺的工作效率。
[000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提供了一种阀类自动对研系统,包括对研工装和控制器,所述对研工装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阀头升降研磨组件、阀座夹持组件、与阀座夹持组件固定的十字滑台和底座,所述十字滑台和底座之间连接有超声波振动器;所述阀头升降研磨组件、阀头升降研磨组件和超声波振动器与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控制器包括以下模块:轴线对正模块:用于获取对准需求,并在获取到对准需求后控制十字滑台使阀座夹持组件回到初始位进行轴线初步对正;还用于在轴线初步对正后,生成轴线精调对正提示,并启动超声波振动器;对研研磨模块:用于获取研磨参数,所述研磨参数包括控制阀头升降研磨组件中阀头向下移动的距离参数、阀头的研磨转动速度和研磨时间;在完成轴线精调对正后,根据研磨参数阀头升降研磨组件对阀座夹持组件的阀座进行研磨,并在研磨完成后复位阀头升降研磨组件。
[0006]原理及优点:1.轴线对正模块的设置,先获取对准需求,并根据对准需求控制十字滑台使阀座夹持组件回到初始位进行轴线初步对正,省去了一部分人工操作,降低人工依赖度,且复位精度更准,操作更简单。在轴线初步对正后,生成轴线精调对正提示,以通知操作熟练的操
作人员进行介入,因为阀头阀座的研磨精度要求更高,即使是通过十字滑台(即X轴丝杠组件和Y轴丝杠组件的组合)的复位,但依旧存在误差。此时,得依靠操作熟练的操作人员介入,通过同步启动超声波振动器,可以大幅减小十字滑台中滑块与螺纹杆之间的摩擦,使得操作人员对于十字滑台的微调更为丝滑、顺畅,更有手感,相比于现有技术提高了阀座阀头轴线的对正精度和人工依赖度(无需操作人员全程参与)。
[0007]2.对研研磨模块的设置,先获取研磨参数,在完成轴线精调对正后根据研磨参数阀头升降研磨组件对阀座夹持组件的阀座进行研磨,并在研磨完成后复位阀头升降研磨组件。使得阀座阀头的研磨流程极大程度的减小对于人工的依赖且实现高度自动化,从而能够提高对研后阀的密封性能、保证产品质量的一致性,并能提高对研工艺的工作效率。
[0008]进一步,所述阀座夹持组件包括底板和设置在底板上表面且上端部开口的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多层套筒,所述多层套筒包括设置在壳体内且与壳体内壁相贴合的第一套筒和设置在第一套筒内且与第一套筒内壁相贴合的第二套筒;还包括第三套筒和第四套筒,所述第三套筒从第二套筒上部开口插入安装且内底面设置有用于竖向安装阀座夹头的安装槽,所述第二套筒内底面与第三套筒外底面中心之间固定有弹性联轴器;所述第四套筒从第三套筒上部开口插入安装且内底面设置有供阀座夹头头部穿过并限位的限位通孔。
[0009]有益效果:即使经过操作者的轴线精调对正后,阀座和阀头仍存在很微小的误差,通过人工的方式,即使是非常熟练的操作者也难以解决。而本方案设置第二套筒和第三套筒通过关节轴承安装,可以简单理解为万向铰接,而且在第二套筒内底面与第三套筒外底面中心之间固定有弹性联轴器,则是利用弹性联轴器在中心位置和自身的弹性,实现阀头在对接时可以自动进行围绕竖直方向的微小角度的微调,从而保证阀座轴线与阀座轴线的精准平行度。第四套筒和限位通孔的设置,则是方便通过拧动第四套筒就可以实现供阀座夹头头部的拧动,以便对阀座夹头中的阀套进行拧紧和旋松。有利于阀套的安装与拿取,以及有利于前述的阀头阀套在竖直方向上的微小角度的微调效果。
[0010]进一步,所述第二套筒上端内壁上设有阶梯槽,所述阶梯槽上设有轴承外圈且与轴承外圈外壁之间留有间隙,所述轴承外圈内侧面贴合安装有轴承内圈,所述轴承内圈套设在第三套筒外侧面并与其贴合;所述阶梯槽的上端内侧壁上开设有环形槽,所述环形槽内设有弹性缓冲圈且弹性缓冲圈套设在轴承外圈外壁上填充间隙。
[0011]有益效果:弹性缓冲圈的设置,弹性缓冲圈可以填充轴承外圈与轴承外圈外壁之间的间隙,一方面是实现第二套筒和第三套筒相对位置的固定,避免阀座与阀座在研磨时出现晃动,从而影响研磨精度;另一方面是结合弹性联轴器,同样是利用自身的弹性,实现阀头在对接时可以自动进行水平方向上微小幅度的微调,在已实现的阀座轴线与阀座轴线精准平行度的基础上,再实现两轴线的精准同轴度,进而实现两轴线的完全对正。
[0012]进一步,所述轴承外圈底部与阶梯槽之间设有减摩垫圈。
[0013]有益效果:减摩垫圈的设置,是方便第二套筒和第三套筒之间的滑动,以便实现阀头在对接时可以自动进行水平方向上微小幅度的微调,减摩有利于阀头与阀座之间的进一步精准对正。
[0014]进一步,所述第二套筒底部与底板之间留有余裕空间,所述余裕空间内设有承重盘,所述承重盘上表面与第二套筒底面之间设有复位弹簧,所述承重盘底板之间设置有压力传感器,所述控制器还包括以下模块:
对研压力控制模块:用于获取压力参数,并根据压力参数控制阀头升降研磨组件中阀头的向下移动并挤压阀座夹头中的阀套,直至压力传感器检测的压力数据符合压力参数的大小。
[0015]有益效果:余裕空间、承重盘和复位弹簧的设置,是方便在小空间使阀头对阀座施加足够的压力。而压力传感器和对研压力控制模块的设置,以便通过施加压力的方式使阀头和阀座充分接触,从而对研研磨效果更佳。
[0016]进一步,所述承重盘上竖直安装有位移检测传感器,所述位移检测传感器的检测触点与第二套筒底面相抵或与第二套筒相固定,所述控制器还包括以下模块:对研进量分析模块:用于在压力传感器检测的压力数据符合压力参数的大小时,使位移检测传感器的数值调零,并实时检测第二套筒向上移动的距离数据。
[0017]有益效果:位移检测传感器和对研进量分析模块的设置,可实现对研进给量的可视化,有利于操作者随时观察对研程度。
[0018]进一步,所述控制器还包括以下模块:对研进量交叉验证模块:用于在达到研磨时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阀类自动对研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对研工装和控制器,所述对研工装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阀头升降研磨组件、阀座夹持组件、与阀座夹持组件固定的十字滑台和底座,所述十字滑台和底座之间连接有超声波振动器;所述阀头升降研磨组件、阀头升降研磨组件和超声波振动器与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控制器包括以下模块:轴线对正模块:用于获取对准需求,并在获取到对准需求后控制十字滑台使阀座夹持组件回到初始位进行轴线初步对正;还用于在轴线初步对正后,生成轴线精调对正提示,并启动超声波振动器;对研研磨模块:用于获取研磨参数,所述研磨参数包括控制阀头升降研磨组件中阀头向下移动的距离参数、阀头的研磨转动速度和研磨时间;在完成轴线精调对正后,根据研磨参数阀头升降研磨组件对阀座夹持组件的阀座进行研磨,并在研磨完成后复位阀头升降研磨组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阀类自动对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阀座夹持组件包括底板和设置在底板上表面且上端部开口的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多层套筒,所述多层套筒包括设置在壳体内且与壳体内壁相贴合的第一套筒和设置在第一套筒内且与第一套筒内壁相贴合的第二套筒;还包括第三套筒和第四套筒,所述第三套筒从第二套筒上部开口插入安装且内底面设置有用于竖向安装阀座夹头的安装槽,所述第二套筒内底面与第三套筒外底面中心之间固定有弹性联轴器;所述第四套筒从第三套筒上部开口插入安装且内底面设置有供阀座夹头头部穿过并限位的限位通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阀类自动对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套筒上端内壁上设有阶梯槽,所述阶梯槽上设有轴承外圈且与轴承外圈外壁之间留有间隙,所述轴承外圈内侧面贴合安装有轴承内圈,所述轴承内圈套设在第三套筒外侧面并与其贴合;所述阶梯槽的上端内侧壁上开设有环形槽,所述环形槽内设有弹性缓冲圈且弹性缓冲圈套设在轴承外圈外壁上填充间隙。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阀类自动对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外圈底部与阶梯槽之间设有减摩垫圈。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阀类自动对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套筒底部与底板之间留有余裕空间,所述余裕空间内设有承重盘,所述承重盘上表面与第二套筒底面之间设有复位弹簧,所述承重盘底板之间设置有压力传感器,所述控制器还包括以下模块:对研压力控制模块:用于获取压力参数,并根据压力参数控制阀头升降研磨组件中阀头的向下移动并挤压阀座夹头中的阀套,直至压力传感器检测的压力数据符合压力参数的大小。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阀类自动对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盘上竖直安装有位移检测传感器,所述位移检测传感器的检测触点与第二套筒底面相抵或与第二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路立勋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