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膜缓释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760523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26 19:1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复合膜缓释袋,包括用于形成袋体的下片材和上片材,所述上片材包括通过封烫粘合的第一上片材和第二上片材,所述第一上片材的长度短于所述第二上片材的长度,以在所述袋体上形成剥离启口,所述第二上片材上开设有若干透气孔,且所述透气孔全部被所述第一上片材所覆盖;当所述袋体密封并剥离所述第一上片材时,存储在所述袋体内的药品向空气中释放挥发气体,以杀灭细菌和/或病毒。本发明专利技术降低了包装材料的用料成本,同时也减少了废物的处理成本,更节能环保。并且,本发明专利技术使用时只需从剥离启口处揭掉易揭层即可,操作方便。操作方便。操作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复合膜缓释袋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灭菌包装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复合膜缓释袋。

技术介绍

[0002]市场上出现了一种杀灭病毒的药包,它的作用原理是靠药包里散发出的气体,来达到杀灭病毒的目的。药包采用透气性极好的无纺布作为最里层包装,但为了满足储存,以及药包里气体能够长时间持续散发的效果,一般都是将能够杀灭病毒的药包装在带透气孔的塑料包装袋内,封口后再装入另外一个塑料包装袋内进行密封。使用时打开外层包装袋,药包里的气体就会从带透气孔的包装袋内较长时间的持续散发出来。
[0003]这种包装虽然能够达到预期效果,但需要将药包进行双层包装,费时费力。因此需要开发一种新的缓释包装袋,通过更为简便的方式就能达到所需的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复合膜缓释袋,只需一次包装封口,就能达到所需的效果,从而节约人力物力,提高效率。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复合膜缓释袋,包括用于形成袋体的下片材和上片材,所述上片材包括通过封烫粘合的第一上片材和第二上片材,所述第一上片材的长度短于所述第二上片材的长度,以在所述袋体上形成剥离启口,所述第二上片材上开设有若干透气孔,且所述透气孔全部被所述第一上片材所覆盖;当所述袋体密封并剥离所述第一上片材时,存储在所述袋体内的药品向空气中释放挥发气体,以杀灭细菌和/或病毒。
[000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上片材的长度比所述第二上片材的长度短15mm~20mm。
[000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上片材和所述第二上片材的一边缘对齐,对齐的边缘处采用热合封烫的方式形成第一连接部,未对齐的另一边缘的预留位置处采用热合封烫的方式形成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平行,且所述透气孔处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之间。
[0008]进一步地,所述透气孔的直径为1mm~2mm,数量为9~16个,所述透气孔之间的间距为8mm~15mm。
[000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上片材为PET/SPE复合膜。
[0010]进一步地,所述第二上片材为PE/PET/AL/PE复合膜或PE/PET/PE复合膜。
[0011]进一步地,所述下片材为PET/AL/PE复合膜或PET/PE复合膜。
[0012]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二上片材比所述第一上片材长出的部分的边缘处,采用热合封烫的方式在所述第二上片材与所述下片材之间形成第三连接部,所述第三连接部的中部开设有悬挂孔。
[0013]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复合膜缓释袋,只需将药包装入,进行一次封口即可,减少了双层包装需两次包装及两次封口的用工成本,降低了包装材料的用料成本,同时也减少了废物的处理成本,更节能环保。并且,本专利技术的复合膜缓释袋,在使用时只需从剥离启口处揭掉易
揭层即可,操作方便。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按照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复合膜缓释袋的平面图。
[0015]图2是图1的复合膜缓释袋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结合附图,给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予以详细描述。
[0017]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18]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0019]实施例一
[0020]如图1和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复合膜缓释袋,包括用于形成袋体的下片材2和上片材3,其中,上片材3包括通过封烫粘合的第一上片材31和第二上片材32,第一上片材31的长度短于第二上片材32的长度,以在袋体上形成剥离启口12,第二上片材32上开设有若干透气孔9,且这些透气孔9全部被第一上片材31所覆盖。当袋体密封并剥离第一上片材31时,存储在袋体内的药品向空气中释放挥发气体,以杀灭细菌和/或病毒。
[0021]第一上片材31也可称为易揭层,其为PET/SPE复合膜。具体地,第一上片材包括耐高温的第一聚酯(PET)薄膜311以及可热合封烫的可剥离聚乙烯(SPE)薄膜312。第一PET薄膜311的厚度大约为12μm,可剥离聚乙烯薄膜312的厚度为45μm~60μm,两层薄膜采用聚氨酯胶粘剂,通过干式复合的方式复合而成。易揭层31采用可剥离聚乙烯,这种材料与传统聚乙烯封烫后,既能具有一定的牢固度,又能方便剥离。
[0022]第二上片材32也可称为缓释层,其为PE/PET/AL/PE复合膜。具体地,第二上片材32自上而下依次包括可热合封烫的第一聚乙烯(PE)薄膜321、耐高温的第二聚酯(PET)薄膜322、第一铝箔323以及可热合封烫的第二聚乙烯(PE)薄膜324。第一PE薄膜321的厚度为30μm~60μm,第二PET薄膜322的厚度为12μm,第一铝箔323的厚度为6.5μm~9.0μm,第二PE薄膜 324的厚度为30μm~60μm,四层材料采用两两干式复合的方式,依次叠加复合而成。
[0023]第二上片材32在预设位置开设有直径为1mm~2mm的圆形透气孔9,透气孔9的数量为9~16个,起到透气缓释作用,透气孔9之间的间距为 8mm~15mm。
[0024]第一上片材31比第二上片材32窄(或者是短)15mm~20mm,两片材以一边缘对齐,采用热合封烫的方式在可剥离聚乙烯薄膜312与第一聚乙烯薄膜321之间的第一端形成第一连接部4。同时,在两片材未对齐的另一边缘预留的8mm~12mm位置处,采用热合封烫的方式在可剥离聚乙烯薄膜312 与第一聚乙烯薄膜321之间的第二端形成第二连接部5。第一连接部4与第二连接部5平行,且所有透气孔9均处于第一连接部4与第二连接部5之间,预留的
8mm~12mm即为易揭层31的剥离启口12。第一上片材31与第二上片材32经热合封烫后,共同组成复合膜缓释袋的上片材3。
[0025]下片材2也可称为密封层,其为PET/AL/PE复合膜。具体地,下片材 2自上而下依次包括可热合封烫的第三聚乙烯(PE)薄膜23、第二铝(AL) 箔22、耐高温的第三聚酯(PET)薄膜21。第三PE薄膜23的厚度为30μm~ 60μm,第二铝箔22的厚度为6.5μm~9.0μm,第三PET薄膜21的厚度为12μm,三层材料采用两两干式复合的方式,依次叠加复合而成。
[0026]下片材2与第二上片材32经三边热合封烫而形成袋体,未封烫的短边形成袋口1,与袋口1相对的部分形成袋底10。具体地,在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膜缓释袋,包括用于形成袋体的下片材和上片材,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片材包括通过封烫粘合的第一上片材和第二上片材,所述第一上片材的长度短于所述第二上片材的长度,以在所述袋体上形成剥离启口,所述第二上片材上开设有若干透气孔,且所述透气孔全部被所述第一上片材所覆盖;当所述袋体密封并剥离所述第一上片材时,存储在所述袋体内的药品向空气中释放挥发气体,以杀灭细菌和/或病毒。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膜缓释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片材的长度比所述第二上片材的长度短15mm~20mm。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膜缓释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片材和所述第二上片材的一边缘对齐,对齐的边缘处采用热合封烫的方式形成第一连接部,未对齐的另一边缘的预留位置处采用热合封烫的方式形成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平行,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龙宋翌勤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建中医疗器械包装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