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环保勘测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760007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26 19:0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无人机环保勘测器,涉及环保采样器领域。包括无人机,无人机的主体中部安装配重缓冲增压翻转取土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增设了配重缓冲增压翻转取土装置,配重缓冲增压翻转取土装置能够在无人机到达目标土壤取样位置后,利用无人机的下落动作、在取土管接近土壤瞬间触发压缩气瓶开启,从而瞬间推动取土管插入土壤实现取土操作,操作更加方便,大大提高了取土成功率。高了取土成功率。高了取土成功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无人机环保勘测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环保采样器领域,更确切的说是一种无人机环保勘测器。

技术介绍

[0002]在进行生态环保土壤检测过程中,环保勘测人员需要在勘测区域范围内行进大量的路程,在能在区域内不同区域进行土壤采样,这种方法非诚耗费人力。现有的无人机采样器一般让无人机飞抵目标位置后,利用钻头钻取土壤,这种方法取样量较少,并且松软土壤原有的结构会被钻头破坏,在无人机运回过程中,钻头上的土壤存放区没有遮盖,大部分土壤会被气流吹出,导致取样量非常少。并且无人机较为不稳定,无人机距离人员较远时取样,利用钻孔方法取得松软土样过程非常难。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无人机环保勘测器,能够在无人机到达目标土壤取样位置后,利用无人机的下落动作、在取土管接近土壤瞬间触发压缩气瓶开启,从而瞬间推动取土管插入土壤实现取土操作,操作更加方便,大大提高了取土成功率,当无人机取土完成后,无人机升起,会通过第一凯夫拉纤维绳带动取土管从土壤中拔出,在取土管拔出后,由于取土管的开口端一侧与第一凯夫拉纤维绳连接,在与配重协同作用下,定位管能够翻转,从而让取土管的开口朝下状态转化为朝上状态,从而在运输土壤过程中,避免土壤轻易从取土管的内部掉出。由于取土管的端口部具有第一环形槽,第一环形槽一方面让取土管的端口形成一个环形的刃口,另一方面让取土管的端口内径逐渐减小,有一个渐变的过程,从而让取土管插入土壤后,能够一定程度挤压进入取土管内部的土壤,让松软的土壤在取土管的内部更加密实,避免取土管在从土壤内拔出时,土壤轻易过多掉出,提高取土成功率。在取土管从土壤拔出后,由于第一环形槽为圆台形槽结构,出于第一环形槽内部的土壤比取土管内部的土壤更加松软,容易松动,当位于第一环形槽内部的土壤松动掉出时,由于带有土壤的取土管具有自重,没有第一环形槽内部的土壤阻挡时,第一凯夫拉纤维绳会向一侧牵拉第二凯夫拉纤维绳,从而让第二凯夫拉纤维绳的一侧通过透槽拉出,从而让第二凯夫拉纤维绳收紧,从而带动牵拉布转化为展开状态,此时牵拉布、第二凯夫拉纤维绳能够对取土管的端口进行封挡,避免取土管内部的土壤进一步掉出,进一步提高取土成功率,同时避免无人气飞行产生的气流将取土管内部的土壤吹出,本专利技术能够在环保勘测土壤时大幅提高取土成功率,同时让无人机也能取出较为保持原有形态的土壤。
[0004]本专利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无人机环保勘测器,包括无人机,无人机的主体中部安装配重缓冲增压翻转取土装置,所述配重缓冲增压翻转取土装置包括定位管,定位管为一端封口的管状壳体结构,定位管的开口端朝下,定位管的内部连接喷头,定位管的开口端插接取土管,取土管为一端封口的管状壳体结构,取土管的开口端朝下,取土管的开口端一侧安装第一凯夫拉纤维绳,第一凯夫拉纤维绳的一端与定位管的侧部配合,取土管的封口端内部连接配重,定位管的内
部位于配重与取土管之间具有空腔,定位管的一侧安装压缩空气输入装置,所述压缩空气输入装置包括压缩气瓶,压缩气瓶的侧部与定位管连接,压缩气瓶的输出端连通导气管,导气管与定位管内部的空腔连通,导气管上安装电磁阀。
[0005]为了进一步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所述定位管的侧部安装触发器,所述触发器包括电池盒、常开开关、导向环,电池盒的固定端、常开开关的固定端、导向环的外侧均与定位管连接,导向环的内部插接推压杆,推压杆的一侧连接限位块,推压杆的上端能够与常开开关的按键配合,电池盒的内部设有电池,电池盒的正负极、常开开关的两端、电磁阀的受控端串联,推压杆的下端连接压板。所述取土管的外侧开设绳槽,第一凯夫拉纤维绳的一端与绳槽的内壁连接。所述取土管的开口端内部侧周开设第一环形槽,第一环形槽位圆台形结构。所述定位管的内壁侧周安装第二橡胶环,第二橡胶环的侧周与定位管连接,取土管的侧周套有第一橡胶环,第一橡胶环能够与第二橡胶环配合。
[0006]所述定位管的外侧连接收纳管,收纳管为一端封口的管状壳体结构,第一凯夫拉纤维绳的一侧设置在收纳管的内部,定位管的侧部连接不干胶,不干胶能够与第一凯夫拉纤维绳配合。
[0007]所述取土管的开口端安装传动防护土壤掉落装置,所述传动防护土壤掉落装置包括第二凯夫拉纤维绳,第二凯夫拉纤维绳为环形绳结构,取土管的开口端内部侧周开设第二环形槽与透槽,透槽将第二环形槽与绳槽连通,第一凯夫拉纤维绳的一端与第二凯夫拉纤维绳的一侧连接,第二凯夫拉纤维绳的另一侧与取土管的内壁连接,第二凯夫拉纤维绳的外侧连接牵拉布,牵拉布的一侧与第二环形槽的内壁连接。
[0008]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本专利技术增设了配重缓冲增压翻转取土装置,配重缓冲增压翻转取土装置能够在无人机到达目标土壤取样位置后,利用无人机的下落动作、在取土管接近土壤瞬间触发压缩气瓶开启,从而瞬间推动取土管插入土壤实现取土操作,操作更加方便,大大提高了取土成功率,当无人机取土完成后,无人机升起,会通过第一凯夫拉纤维绳带动取土管从土壤中拔出,在取土管拔出后,由于取土管的开口端一侧与第一凯夫拉纤维绳连接,在与配重协同作用下,定位管能够翻转,从而让取土管的开口朝下状态转化为朝上状态,从而在运输土壤过程中,避免土壤轻易从取土管的内部掉出。由于取土管的端口部具有第一环形槽,第一环形槽一方面让取土管的端口形成一个环形的刃口,另一方面让取土管的端口内径逐渐减小,有一个渐变的过程,从而让取土管插入土壤后,能够一定程度挤压进入取土管内部的土壤,让松软的土壤在取土管的内部更加密实,避免取土管在从土壤内拔出时,土壤轻易过多掉出,提高取土成功率。在取土管从土壤拔出后,由于第一环形槽为圆台形槽结构,出于第一环形槽内部的土壤比取土管内部的土壤更加松软,容易松动,当位于第一环形槽内部的土壤松动掉出时,由于带有土壤的取土管具有自重,没有第一环形槽内部的土壤阻挡时,第一凯夫拉纤维绳会向一侧牵拉第二凯夫拉纤维绳,从而让第二凯夫拉纤维绳的一侧通过透槽拉出,从而让第二凯夫拉纤维绳收紧,从而带动牵拉布转化为展开状态,此时牵拉布、第二凯夫拉纤维绳能够对取土管的端口进行封挡,避免取土管内部的土壤进一步掉出,进一步提高取土成功率,同时避免无人气飞行产生的气流将取土管内部的土壤吹出,本专利技术能够在环保勘测土壤时大幅提高取土成功率,同时让无人机也能取出较为保持原有形态的土壤。
附图说明
[0009]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Ⅰ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为取土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A向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第二凯夫拉纤维绳、牵拉布第一步展开结构示意图; 图6为第二凯夫拉纤维绳、牵拉布完全展开结构示意图;图7为取土管射入土壤中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取土管被无人机从土壤中拔出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取土管被拔出后产生翻转、被无人机带起的结构示意图。
[0010]标注部件:1无人机 2导向杆 3弹簧 4导向管 5定位管 6取土管 7压缩气瓶 8配重 9电磁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无人机环保勘测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无人机(1),无人机(1)的主体中部安装配重缓冲增压翻转取土装置,所述配重缓冲增压翻转取土装置包括定位管(5),定位管(5)为一端封口的管状壳体结构,定位管(5)的开口端朝下,定位管(5)的内部连接喷头(8),定位管(5)的开口端插接取土管(6),取土管(6)为一端封口的管状壳体结构,取土管(6)的开口端朝下,取土管(6)的开口端一侧安装第一凯夫拉纤维绳(17),第一凯夫拉纤维绳(17)的一端与定位管(5)的侧部配合,取土管(6)的封口端内部连接配重(8),定位管(5)的内部位于配重(8)与取土管(6)之间具有空腔,定位管(5)的一侧安装压缩空气输入装置,所述压缩空气输入装置包括压缩气瓶(7),压缩气瓶(7)的侧部与定位管(5)连接,压缩气瓶(7)的输出端连通导气管(26),导气管(26)与定位管(5)内部的空腔连通,导气管(26)上安装电磁阀(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机环保勘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管(5)的侧部安装触发器,所述触发器包括电池盒(10)、常开开关(11)、导向环(14),电池盒(10)的固定端、常开开关(11)的固定端、导向环(14)的外侧均与定位管(5)连接,导向环(14)的内部插接推压杆(12),推压杆(12)的一侧连接限位块(13),推压杆(12)的上端能够与常开开关(11)的按键配合,电池盒(10)的内部设有电池,电池盒(10)的正负极、常开开关(11)的两端、电磁阀(9)的受控端串联,推压杆(12)的下端连接压板(27)。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关梅曲衍波张勇平宗莉司红运刘朝旭汪芳甜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财经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