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挖隧道地基加固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758716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26 19:0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暗挖隧道地基加固方法,在施工初支仰拱时埋设预留大管以便后续进行微型桩施工,每两榀钢格栅之间打设微型桩,并在每榀钢格栅中埋设多根预留效果以便后续进行桩间桩施工看,进一步的采用先封闭初支仰拱后打微型桩和桩间桩的施工顺序,并间隔打设微型桩,减少施工过程中对隧道初期支护结构及已打设桩的不利影响。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在暗挖隧道的底板的下方有湿陷性黄土存在时,暗挖隧道后期运营存在地基不均匀沉降,容易发生安全事故的问题。问题。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暗挖隧道地基加固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暗挖隧道施工
,具体涉及一种暗挖隧道地基加固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暗挖隧道的某一区间的底板的下方分布有自重湿陷性黄土。湿陷性黄土主要为4
‑1‑
1老黄土,黄褐色,土质均匀,具针状孔隙,含钙质条纹。湿陷系数介于0.002~0.106,局部具湿陷性,浸水后强度降低较快。后期在隧道运营时,存在管道渗漏或地表水下渗会引起地基不均匀沉降、轨道变形倾斜、隧道结构开裂的危险。
[0003]公开于该
技术介绍
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专利技术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缺陷,现提供一种暗挖隧道地基加固方法,以解决在暗挖隧道的底板的下方有湿陷性黄土存在时,暗挖隧道后期运营存在地基不均匀沉降,容易发生安全事故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一种暗挖隧道地基加固方法,包括:
[0006]施工隧道,在施工隧道的初支仰拱时,于所述初支仰拱中埋设多根预埋大管和多根所述预埋小管,所述预埋大管设置于所述初支仰拱的相邻两钢格栅之间缝隙中,多根所述预埋大管呈矩阵式排布,所述预埋小管设置于所述钢格栅中,多根所述预埋小管呈矩阵式排布,且每一所述预埋小管设置于四方相邻的四根所述预埋大管的中间;
[0007]在所述初支仰拱施工后,于多根所述预埋大管中打设第一桩孔,所述第一桩孔伸入湿陷性黄土层的下方的持力层中;
[0008]于所述第一桩孔中注入第一浆液以固结形成微型桩,所述第一浆液为微膨胀水泥浆;
[0009]在所述微型桩固结后,于多根所述预埋小管中打设第二桩孔;
[0010]于所述第二桩孔中注入第二浆液以固结形成桩间桩。
[0011]进一步的,所述于所述第一桩孔中注入第一浆液以固结形成微型桩的步骤包括:
[0012]先于所述第一桩孔中第一次注入第一浆液;
[0013]在第一次注入的所述第一浆液初凝后,于所述第一桩孔中第二次注入第一浆液以充实所述微型桩的桩体。
[0014]进一步的,所述预埋小管设置于四方相邻的四根所述预埋大管的平面中心处。
[0015]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浆液的水灰比为1:1。
[0016]进一步的,所述微型桩的外径为200mm,相邻两所述微型桩之间的间距为500mm。
[0017]进一步的,所述微型桩的下端伸入所述持力层中的深度大于1m。
[0018]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的暗挖隧道地基加固方法,在施工初支仰拱时埋设预留大管以便后续进行微型桩施工,每两榀钢格栅之间打设微型桩,并在每榀钢格栅中
埋设多根预留效果以便后续进行桩间桩施工看,进一步的采用先封闭初支仰拱后打桩(微型桩和桩间桩配合)的施工顺序,并间隔打设微型桩,减少施工过程中对隧道初期支护结构及已打设桩的不利影响。
附图说明
[0019]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0020]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预埋大管布设的平面示意图。
[0021]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预埋小管布设的平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专利技术,而非对该专利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专利技术相关的部分。
[0023]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0024]参照图1和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暗挖隧道地基加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5]S1:施工隧道,其中,在施工隧道的初支仰拱A时,于初支仰拱A中埋设多根预埋大管2和多根预埋小管3,预埋大管2设置于初支仰拱A的相邻两钢格栅1之间缝隙中,多根预埋大管2呈矩阵式排布,预埋小管3设置于钢格栅1中,多根预埋小管3呈矩阵式排布,且每一预埋小管3设置于四方相邻的四根预埋大管2的中间。
[0026]预埋小管3设置于四方相邻的四根预埋大管2的平面中心处。
[0027]S2:在初支仰拱A施工后,于多根预埋大管2中打设第一桩孔,第一桩孔伸入湿陷性黄土层的下方的持力层中。
[0028]S3:于第一桩孔中注入第一浆液以固结形成微型桩,第一浆液为微膨胀水泥浆。
[0029]具体的,在于第一桩孔中注入第一浆液以固结形成微型桩的步骤包括:
[0030]S31、先于第一桩孔中第一次注入第一浆液。第一浆液的水灰比为1:1。
[0031]S32、在第一次注入的第一浆液初凝后,于第一桩孔中第二次注入第一浆液以充实微型桩的桩体。
[0032]微型桩的外径为200mm,相邻两微型桩之间的间距为500mm。微型桩的下端伸入持力层中的深度大于1m。
[0033]在本实施例中,微型桩采用先成孔后注浆的方式。微型桩的成孔采用小型旋挖钻机保证成桩直径,避免成桩直径过大或过小。成孔及注浆顺序为从左上至右下依次进行,成一孔注浆一孔,不可同时开孔同时注浆。
[0034]微型桩的注浆导管应与桩长一致,通至孔底,同时安装排气管和止浆阀。注浆导管与排气管均采用50mmPVC管。
[0035]成孔后,在孔口处埋设直径略小于成孔直径的钢套管,长度100cm,采用混凝土密封孔口40~50cm,同时预埋排气阀。
[0036]微型桩的桩体采用微膨胀水泥浆,为防止水泥浆干缩影响桩体完整性,应在桩体
水泥初凝后,对桩体进行二次注浆,保证桩体填充密实。第一浆液的水灰比1:1,注浆保压压力不小于0.5MPa,保压时间不小于30min。施工前进行试验,获取合理的施工参数。
[0037]S4:在微型桩固结后,于多根预埋小管3中打设第二桩孔。
[0038]S5:于第二桩孔中注入第二浆液以固结形成桩间桩。
[0039]桩间桩的注浆导管与排气管均采用直径42mm,壁厚3.5mm的普通钢管,注浆导管打设在四方相邻的四根微型桩的平面中心(或四方相邻的四根微型桩的两对角线上交点处),注浆导管应与桩长一致,打设至与桩底同一标高。
[0040]桩间桩的注浆采用1:1水泥浆,浆液配置采用4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注浆压力0.8~1.0MPa。注浆施工确保压注浆压力不小于1.0MPa,保压时长不小于30min。
[0041]在微型桩和桩间桩施工完成后,对隧道下方的地基处理效果进行检验,检验要求应符合下列要求:
[0042]1)应在加固前、加固后分别对原地基土和桩体、桩间土进行检测。
[0043]2)检测应在微型桩施工完成后28d后进行。
[0044]3)采用钻芯法等方法检测桩身完整性及桩体强度。
[0045]4)分层检测桩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暗挖隧道地基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施工隧道,在施工隧道的初支仰拱时,于所述初支仰拱中埋设多根预埋大管和多根所述预埋小管,所述预埋大管设置于所述初支仰拱的相邻两钢格栅之间缝隙中,多根所述预埋大管呈矩阵式排布,所述预埋小管设置于所述钢格栅中,多根所述预埋小管呈矩阵式排布,且每一所述预埋小管设置于四方相邻的四根所述预埋大管的中间;在所述初支仰拱施工后,于多根所述预埋大管中打设第一桩孔,所述第一桩孔伸入湿陷性黄土层的下方的持力层中;于所述第一桩孔中注入第一浆液以固结形成微型桩,所述第一浆液为微膨胀水泥浆;在所述微型桩固结后,于多根所述预埋小管中打设第二桩孔;于所述第二桩孔中注入第二浆液以固结形成桩间桩。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暗挖隧道地基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灿何赛军赵亮晁军亮彭江涛刘定元王玺方壮刘永飞李会刘朋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