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禽血球加工副产物制备脱色肽和血红素肽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756893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26 19:0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禽血球加工副产物制备脱色肽和血红素肽的方法,首先取适量禽血球加工副产物,加入0.01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禽血球加工副产物制备脱色肽和血红素肽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农副产品加工
,具体涉及一种禽血球加工副产物制备脱色肽和血红素肽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我国是家禽消费大国,禽血是家禽屠宰过程中的重要副产物之一,年产量超百万吨。禽血球是禽血的重要组成部分,约占禽血总量的35%。尽管禽血球营养价值丰富、产量大、价格低,但其资源利用仍处于极低水平,禽血球生产加工核心生产技术和高端加工设备处于落后状态,高值化加工和转换科学研究相对不足,加工产品局限于血球粉或低分子肽等低端低值产品。血球经酶解提取低分子量肽残余的大分子混合物为血球加工副产物,该副产物粗蛋白含量高达88%以上,分子量主要分布在1.35

17kDa和>670kDa区间内,富含微量元素铁,但因苦味重、色泽差、难以溶解和胃肠消化吸收率低等缺点,制约了该类加工副产物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和精深加工。
[0003]禽血球加工副产物的苦味是影响其开发利用的重要因素,苦味主要由疏水性苦味蛋白或多肽产生,味蕾主要识别低分子量蛋白或多肽(低于6kDa),苦味阈值受到疏水性多肽的氨基酸组成、序列、立体结构、相对分子质量等因素影响。一般而言,苦味蛋白或多肽中疏水性氨基酸含量占比越高,对应的苦味值越大;苦味蛋白或肽水解释放游离疏水性氨基酸,对应的苦味降低。
[0004]禽血球加工副产物中蛋白质含量达85%,富含血红素,但禽血球加工副产物喷雾干燥样品呈黑红色,苦味重,由于色泽也会限制其综合利用,因而需要脱色处理并对血红素肽进行富集和分离。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目前禽血球加工的副产物苦味重、色泽差影响后续应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禽血球加工副产物制备脱色肽和血红素肽的方法。
[0006]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禽血球加工副产物制备脱色肽和血红素肽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7](1)酸水解处理:取适量禽血球加工副产物,加入0.01

1.5mol/L的酸溶液,在密闭反应釜中加热至50

120℃进行水解,水解时间为0.5

6h,反应液冷却至室温;
[0008](2)分离提取处理:根据禽血球副产物中脱色肽、血红素肽的等电点不同调控水解液的pH值,多次分离得到血红素肽与脱色肽。
[0009]进一步的,将步骤(1)中的水解液调节pH值至3

6,静置30

60min后离心分离得到上清液和沉淀,收集上清液后使用微米膜浓缩,经过喷雾干燥后得到脱色肽A;
[0010]将上述步骤中离心后的沉淀加水溶解,调节溶液pH值至11

13,充分搅拌,静置30

60min后离心分离,取上清液,调节上清液pH值至3

6,静置后离心得到上清液和沉淀,上清液为脱色肽B,沉淀物为血红素粗品,血红素粗品经色谱柱分离纯化得到血红素肽。
[0011]进一步的,将步骤(1)中的水解液调节pH值至11

13,充分搅拌,静置30

60min后离心分离得到上清液和沉淀,收集上清液,调节上清液pH值至3

6,静置30

60min后离心,分离上清液和沉淀,上清液使用微米膜过滤浓缩,经过喷雾干燥后得到脱色肽C,沉淀为血红素粗品,血红素粗品经色谱柱分离纯化得到血红素肽。
[0012]进一步的,制备得到的脱色肽采用0.01

20μm的微米膜串联超滤浓缩,膜通量为1.0

10L/min,收集滞留液。
[0013]进一步的,所述喷雾干燥时喷雾干燥设备的进风口温度170

180℃,所述喷雾干燥设备出风口温度75

85℃。
[0014]进一步的,所述酸溶液为盐酸、磷酸、乙酸或乳酸。
[0015]进一步的,所述离心是在室温条件下,离心转速为10000rpm,离心时间为10min。
[0016]进一步的,所述血红素粗品采用色谱柱分离纯化的条件为:制备柱的柱填料为C
18
,柱温为30℃,采用等度洗脱的方式,流动相为体积比为55:45的乙腈和0.1%甲酸水溶液,流动相的流速为2

4mL/min,血红素粗品的上样量为5mL,最大吸收波长设为405nm,收集该波长对应的峰的洗脱组分经冷冻干燥制备得到血红素肽。
[0017]脱苦原理:在本专利技术中的禽血球加工副产物经酸水解不仅能够促进蛋白大分子降解,还能够降低反应液中肽段疏水氨基酸含量,降低了禽血球副产物的苦味实现了副产物中脱苦的效果,同时热酸水解还能够进一步促进被包裹覆盖的血红素裸露出来,从而提高血红素含量。
[0018]脱色肽与血红素肽的分离原理:在本专利技术的禽血球加工副产物中,pH 3

6时禽血球加工副产物中的血红素类物质能够形成沉淀,能够与脱色肽分离,当pH值为11

13时,血红素肽的溶解度最大。因此本专利技术通过调节禽血球加工副产物酸水解液的不同pH值,实现脱色肽与血红素肽的提取。
[0019]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具体如下:
[0020](1)本专利技术制备方法简单,步骤易于操作,采用热酸水解不仅促进了苦味物质的降解还能够促进血红素总量的释放,有利于脱色肽和血红素肽的分离提取;
[0021](2)采用等电点调控的方法分离得到脱色肽和血红素肽,该方法成本低且通过微米膜超滤浓缩能够对酸碱溶液回收进行重复利用,降低了生产成本;
[0022](3)制备得到的脱色肽分子量分布在<17kDa和17

44kDa两个范围取件,小分子量的脱色肽更易溶解且胃肠消化吸收率高,有利于禽血球加工副产物中回收的脱色肽的综合开发利用;
[0023](4)分离得到的血红素肽中血红素含量为10.02

12.42%,血红素提取率为72

93%,制备得到的血红素肽消化率高,溶解性相对血红素纯品提高了20

35%,具有良好的生物利用度。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本专利技术中禽血球加工副产物制备脱色肽和血红素肽的方法的流程图。
[0025]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禽血球加工副产物及脱色肽粉胃消化微观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说明。
[0027]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专利技术,但是本专利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专利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专利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28]实施例1:
[0029]一种禽血球加工副产物制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禽血球加工副产物制备脱色肽和血红素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酸水解处理:取适量禽血球加工副产物,加入0.01

1.5 mol/L的酸溶液,在密闭反应釜中加热至50

120℃进行水解,水解时间为0.5

6 h,反应液冷却至室温;(2)分离提取:根据禽血球副产物中脱色肽、血红素肽的等电点不同调控水解液的pH值,多次分离得到血红素肽与脱色肽。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禽血球加工副产物制备脱色肽和血红素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步骤(1)中的水解液调节pH值至3

6,静置30

60 min后离心分离得到上清液和沉淀,收集离心的上清液使用微米膜浓缩,经过喷雾干燥后得到脱色肽A;将上述步骤中离心后的沉淀加水溶解,调节溶液pH值至11

13,充分搅拌,静置30

60 min后离心分离得到上清液和沉淀,取上清液,调节上清液pH值至3

6,静置后离心,分离得到上清液为脱色肽B,沉淀物为血红素粗品,血红素粗品经色谱柱分离纯化得到血红素肽。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禽血球加工副产物制备脱色肽和血红素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步骤(1)中的水解液调节pH值至11

13,充分搅拌,静置30

60 min后离心分离,收集上清液,调节上清液pH值至3

6,静置 30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晶晶邹烨杨彪杨静耿志明王道营徐为民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