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化合物的核磁共振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756477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26 19: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化合物的核磁共振检测装置,包括检测装置本体,所述检测装置本体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吹风框架,所述吹风框架内腔底部的前端和后端均固定连接有滑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检测装置本体、吹风框架、滑杆、底板、支撑柱、顶板、喷头、过滤网、挡板和吸湿框架,顶板配合支撑柱和底板对化合物进行支撑,喷头配合外部气泵和输气管对吹风框架的内腔进行吹风作业,解决了目前化合物用核磁共振检测装置在对化合物溶液进行检测作业时,可以很好的对化合物进行检测作业,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化合物的表面通常会粘附有残留的水以及其他液体,导致承载瓶在进行检测作业时,对检测装置造成影响的问题。检测装置造成影响的问题。检测装置造成影响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化合物的核磁共振检测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化合物
,具体为一种用于化合物的核磁共振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具有一定的特性,既不同于它所含的元素或离子,亦不同于其他化合物,通常还具有一定的组成,核磁共振是磁矩不为零的原子核,在外磁场作用下自旋能级发生塞曼分裂,共振吸收某一定频率的射频辐射的物理过程,核磁共振波谱学是光谱学的一个分支,其共振频率在射频波段,相应的跃迁是核自旋在核塞曼能级上的跃迁。
[0003]目前化合物用核磁共振检测装置在对化合物溶液进行检测作业时,可以很好的对化合物进行检测作业,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化合物的表面通常会粘附有残留的水以及其他液体,导致承载瓶在进行检测作业时,对检测装置造成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化合物的核磁共振检测装置,具备便于检测的优点,解决了目前化合物用核磁共振检测装置在对化合物溶液进行检测作业时,可以很好的对化合物进行检测作业,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化合物的表面通常会粘附有残留的水以及其他液体,导致承载瓶在进行检测作业时,对检测装置造成影响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化合物的核磁共振检测装置,包括检测装置本体,所述检测装置本体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吹风框架,所述吹风框架内腔底部的前端和后端均固定连接有滑杆,所述滑杆的顶部设置有底板,所述底板顶部的四周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顶板,所述顶板顶部的四周均开设有通槽,所述吹风框架内腔两侧的上端均固定连接有喷头,所述吹风框架内腔背面开设有过滤网,所述检测装置本体内腔的左侧活动连接有挡板,所述挡板的顶部贯穿检测装置本体的顶部,所述吹风框架的右侧连通有吸湿框架。
[0006]优选的,所述吸湿框架的正面活动连接有拉板,所述拉板的背面固定连接有放置框。
[0007]优选的,所述放置框的一侧延伸至吸湿框架的内腔,且与吸湿框架的内腔活动连接,所述放置框的内腔活动连接有吸湿海绵。
[0008]优选的,所述底板底部的前端和后端均固定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的底部延伸至滑杆内腔的底部,且与滑杆的内腔滑动连接。
[0009]优选的,所述底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通板,所述连通板与底板配合。
[0010]优选的,所述吹风框架内腔右侧的前端和后端均固定连接有风扇,所述风扇与吸湿框架配合。
[0011]优选的,所述挡板位于检测装置本体外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延伸板,所述检测装置本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气缸,所述气缸的输出端与延伸板的底部固定连接。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3]本技术通过设置检测装置本体、吹风框架、滑杆、底板、支撑柱、顶板、喷头、过滤网、挡板和吸湿框架,顶板配合支撑柱和底板对化合物进行支撑,喷头配合外部气泵和输气管对吹风框架的内腔进行吹风作业,将化合物表面的水与溶液进行吹风作业,避免其粘附在化合物的表面,过滤网为吹风框架提供排风的同时,拦截外部环境的杂质进入吹风框架的内腔,挡板对检测装置本体内腔的检测空间进行封闭,并在需要时配合延伸板和气缸向上移动,以便于底板带动支撑柱和顶板进入检测装置本体的内腔,解决了目前化合物用核磁共振检测装置在对化合物溶液进行检测作业时,可以很好的对化合物进行检测作业,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化合物的表面通常会粘附有残留的水以及其他液体,导致承载瓶在进行检测作业时,对检测装置造成影响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吹风框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底板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本技术拉板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1、检测装置本体;2、吹风框架;3、滑杆;4、底板;5、支撑柱;6、顶板;7、喷头;8、过滤网;9、挡板;10、吸湿框架;11、拉板;12、放置框;13、吸湿海绵;14、滑块;15、连通板;16、风扇;17、延伸板;18、气缸。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0]本技术的检测装置本体1、吹风框架2、滑杆3、底板4、支撑柱5、顶板6、喷头7、过滤网8、挡板9、吸湿框架10、拉板11、放置框12、吸湿海绵13、滑块14、连通板15、风扇16、延伸板17和气缸18部件均为通用标准件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部件,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技术人员均可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实验方法获知。
[0021]请参阅图1

4,一种用于化合物的核磁共振检测装置,包括检测装置本体1,检测装置本体1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吹风框架2,吹风框架2内腔底部的前端和后端均固定连接有滑杆3,滑杆3的顶部设置有底板4,底板4顶部的四周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柱5,支撑柱5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顶板6,顶板6顶部的四周均开设有通槽,吹风框架2内腔两侧的上端均固定连接有喷头7,吹风框架2内腔背面开设有过滤网8,检测装置本体1内腔的左侧活动连接有挡板9,挡板9的顶部贯穿检测装置本体1的顶部,吹风框架2的右侧连通有吸湿框架10,通过设置检测装置本体1、吹风框架2、滑杆3、底板4、支撑柱5、顶板6、喷头7、过滤网8、挡板9和吸湿框架10,顶板6配合支撑柱5和底板4对化合物进行支撑,喷头7配合外部气泵和输气管对吹风框架2的内腔进行吹风作业,将化合物表面的水与溶液进行吹风作业,避免其粘附在化合物的表面,过滤网8为吹风框架2提供排风的同时,拦截外部环境的杂质进入吹风框架2的内腔,
挡板9对检测装置本体1内腔的检测空间进行封闭,并在需要时配合延伸板17和气缸18向上移动,以便于底板4带动支撑柱5和顶板6进入检测装置本体1的内腔,解决了目前化合物用核磁共振检测装置在对化合物溶液进行检测作业时,可以很好的对化合物进行检测作业,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化合物的表面通常会粘附有残留的水以及其他液体,导致承载瓶在进行检测作业时,对检测装置造成影响的问题。
[0022]具体的,吸湿框架10的正面活动连接有拉板11,拉板11的背面固定连接有放置框12,通过设置拉板11和放置框12,对吸湿海绵13进行支撑,同时便于将吸湿海绵13抽出至吸湿框架10的外部。
[0023]具体的,放置框12的一侧延伸至吸湿框架10的内腔,且与吸湿框架10的内腔活动连接,放置框12的内腔活动连接有吸湿海绵13,通过设置吸湿海绵13,配合风扇16对空气中的湿气进行吸湿作业。
[0024]具体的,底板4底部的前端和后端均固定连接有滑块14,滑块1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化合物的核磁共振检测装置,包括检测装置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装置本体(1)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吹风框架(2),所述吹风框架(2)内腔底部的前端和后端均固定连接有滑杆(3),所述滑杆(3)的顶部设置有底板(4),所述底板(4)顶部的四周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柱(5),所述支撑柱(5)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顶板(6),所述顶板(6)顶部的四周均开设有通槽,所述吹风框架(2)内腔两侧的上端均固定连接有喷头(7),所述吹风框架(2)内腔背面开设有过滤网(8),所述检测装置本体(1)内腔的左侧活动连接有挡板(9),所述挡板(9)的顶部贯穿检测装置本体(1)的顶部,所述吹风框架(2)的右侧连通有吸湿框架(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化合物的核磁共振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湿框架(10)的正面活动连接有拉板(11),所述拉板(11)的背面固定连接有放置框(1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化合物的核磁共振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框(12)的一侧延伸至吸湿框架(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光焰王道平王瑜姜阳明夏宇陈佳林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省中国科学院天然产物化学重点实验室贵州医科大学天然产物化学重点实验室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