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阀门用密封垫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753164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26 18: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阀门用密封垫。它包括安装于阀门的阀体与阀芯之间的静密封层和动密封层,所述动密封层贴合于静密封层内侧面,所述静密封层外侧面上用于与阀体内壁接触的多个位置设有第一接触部,所述动密封层内壁上用于与阀芯外壁接触的多个位置设有第二接触部,第一接触部包括间隔布置的多个第一凸筋,第二接触部间隔布置的多个第二凸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密封垫的动密封层和静密封层均采用多凸筋间隔布置的方式,其与阀体、阀芯接触密封时,形成双重线或更多重线密封的结构,不仅结构简单,内漏密封性能更好,阀体扭矩更小。阀体扭矩更小。阀体扭矩更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阀门用密封垫


[0001]本技术属于汽车热管理系统
,具体涉及一种阀门用密封垫。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汽车热管理系统多通路阀门中的密封垫均为单层结构,且其与阀体或阀芯的密封为单重线密封或面密封,单重线密封的方式,内漏密封可靠性差;面密封的方式会导致阀体存在负载扭矩较大(>2N
·
m)的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扭矩更小、内漏密封性能更好的阀门用密封垫。
[0004]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阀门用密封垫,包括安装于阀门的阀体与阀芯之间的静密封层和动密封层,所述动密封层贴合于静密封层内侧面,所述静密封层外侧面上用于与阀体内壁接触的多个位置设有第一接触部,所述动密封层内壁上用于与阀芯外壁接触的多个位置设有第二接触部,第一接触部包括间隔布置的多个第一凸筋,第二接触部间隔布置的多个第二凸筋。
[0005]进一步地,所述静密封层和动密封层上均设有多个用于与阀体上管口位置对应过孔,所述第一接触部和第二接触部分布于过孔四周。
[0006]进一步地,所述静密封层和动密封层均为圆环形,静密封层和动密封层上沿轴向方向设有上下贯穿的缺口。
[000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接触部包括间隔布置的两个或三个第一凸筋。
[0008]进一步地,所述静密封层外侧面上位于非第一凸筋的位置上设有凹槽。
[000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凸筋截面形状为圆弧形或V形。
[0010]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接触部包括间隔布置的两个或三个第二凸筋。
[0011]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凸筋截面形状为圆弧形或V形。
[0012]更进一步地,所述动密封层位于非第二凸筋的位置的厚度为0.2~0.6mm。
[00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4]本技术的密封垫的动密封层和静密封层均采用多凸筋间隔布置的方式,其与阀体、阀芯接触密封时,密封垫内侧和外侧均形成双重线或更多重线密封的结构,内漏密封性能更好,阀体扭矩更小;同时密封垫内外两层通过模压成型将两者粘连在一起,动密封层采用摩擦系数低的材料,与阀芯配合相对移动形成动密封,耐磨性能好。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实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静密封层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动密封层的示意图。
[0018]图4为本技术局部位置的剖面图。
[0019]图中:1

静密封层;2

动密封层;3

第一接触部;4

第二接触部;5

第一凸筋;6

第二凸筋;7

过孔;8

凹槽;9

缺口;10

三角部;11

凹陷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技术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互相结合。
[0021]如图1

4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阀门用密封垫,包括安装于阀门的阀体与阀芯之间的静密封层1和动密封层2,所述动密封层2贴合于静密封层1的内侧面1.2,所述静密封层1外侧面1.1上用于与阀体内壁接触的多个位置设有第一接触部3,所述动密封层2内壁2.1上用于与阀芯外壁接触的多个位置设有第二接触部4,第一接触部与第二接触部位置对应,第一接触部3包括间隔布置的多个第一凸筋5,第二接触部4间隔布置的多个第二凸筋6,且第一接触部3包含的第一凸筋5的个数与第二接触部4包含的第二凸筋6的个数相同。第一凸筋5即是凸出于静密封层1外侧面1.1的肋条状结构,第二凸筋6即是凸出于动密封层2内壁2.1的肋条状结构。本技术安装到阀门中时,静密封层1通过多个第一凸筋5与阀体内壁接触形成多重线密封结构,动密封层2通过多个第二凸筋6与阀芯外壁接触形成多重线密封结构,阀体与阀芯之间通过内外两层的多重线密封结构,有效提高了密封的可靠性。
[0022]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接触部3包括间隔布置的两个或三个或更多的第一凸筋5,对应的所述第二接触部4包括间隔布置的两个或三个或更多第二凸筋6,合理布置凸筋的数量,在保证内漏性能的同时,能降低阀体扭矩。
[0023]上述方案中,所述静密封层1和动密封层2上均设有多个用于与阀体上管口位置对应过孔7,即静密封层1与动密封层2上的过孔7位置一一对应且重合布置,所述第一接触部3和第二接触部4分布于过孔7四周,每个过孔7的四周外侧面设置四个成方形布置的第一接触部3、内侧面设置四个成方形布置的第二接触部4,相邻过孔7之间的第一接触部3和第二接触部4重合布置,即相邻过孔之间位置仅布置一个第一接触部和一个第二接触部。
[0024]上述方案中,所述静密封层1外侧面1.1上位于非第一凸筋的多个位置上设有凹槽8,设计凹槽8是为了降低密封垫在阀体与圆柱阀芯之间的填充率,防止高温下阀体扭矩偏大的风险。
[0025]上述方案中,所述静密封层1和动密封层2可以均为圆环形,也可以均为弧形或板状结构,其具体形状结构根据阀体、阀芯的结构需求进行设计。当静密封层1和动密封层2可以均为圆环形时,可以是封闭的圆环形,也可以在静密封层1和动密封层2上沿轴向方向设有上下贯穿的缺口9,缺口9的设置能保证无论阀芯转到何种角度,阀体的某一管道均能与阀芯内部空间连通。
[0026]上述方案中,静密封层1与动密封层2相接触的侧面,可以是平滑的弧面,也可以是凹凸配合不规则弧面。当是平滑弧面时,静密封层内侧和动密封层外侧均为弧面,如圆弧面;当是不规则弧面时,静密封层1内侧面1.2与第一凸筋5相对应的位置可以有凸出于内侧面的三角部10,此时动密封层2外壁2.2上对应位置是与所述三角部配合的凹陷部11,动密
封层2内壁与凹陷部对应位置即形成第二凸筋6,本实施例显示的即为这种结构,如图4所示。
[0027]上述方案中,第一凸筋5的截面形状可以为半圆形或弧形或V型的凸起结构,当其为V型时V型结构的顶端圆滑过渡,而非尖角。第一凸筋5与阀体内侧壁面密封,因没有相对移动,故密封方式为静密封,凸起结构能提高支撑性,避免耐久过程造成往一侧发生永久变形,影响密封性能;第二凸筋6的截面形状可以为半圆形或弧形或V型的凸起结构,优选为V型结构,其与阀芯外侧壁面密封,因存在相对旋转移动,故密封方式为旋转动密封,V型结构较圆形结构相同压缩量下提供更高密封比压,密封性能更好,同时V型结构的顶端圆滑过渡,而非尖角,既能增加密封性能又能提高密封筋的支撑性。
[0028]上述方案中,当静密封层与动密封层均为平滑的弧面时,动密封层第二凸筋位置的厚度大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阀门用密封垫,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于阀门的阀体与阀芯之间的静密封层(1)和动密封层(2),所述动密封层(2)贴合于静密封层(1)内侧面,所述静密封层(1)外侧面上用于与阀体内壁接触的多个位置设有第一接触部(3),所述动密封层(2)内壁上用于与阀芯外壁接触的多个位置设有第二接触部(4),第一接触部(3)包括间隔布置的多个第一凸筋(5),第二接触部(4)间隔布置的多个第二凸筋(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阀门用密封垫,其特征在于:所述静密封层(1)和动密封层(2)上均设有多个用于与阀体上管口位置对应过孔(7),所述第一接触部(3)和第二接触部(4)分布于过孔(7)四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阀门用密封垫,其特征在于:所述静密封层(1)和动密封层(2)均为圆环形,静密封层和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七四专利代理机构
申请(专利权)人:东风富士汤姆森调温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