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动空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749981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26 18: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移动空调,包括底盘、冷凝器、压缩机、下风道部件和支撑板;下风道部件包括下风机和下导流圈,下导流圈包括导流圈本体和中隔板,冷凝器、压缩机、导流圈本体和下风机并排设置在底盘上;中隔板设置在导流圈本体的顶部;支撑板竖直设置在底盘和中隔板之间,且支撑板与压缩机位于冷凝器的同侧;支撑板形成有过线槽,实现支撑和走线一体化,支撑板不仅可以支撑中隔板,还可将移动空调内电线固定在过线槽内,提高了支撑板的利用率;实现支撑和通风一体化,支撑板上形成有通风孔,外界空气可经进风格栅进和通风孔进入冷凝器,进风阻力小,进风顺畅,进风面积大,增加了进风量。量。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移动空调


[0001]本技术属于空调
,尤其涉及一种移动空调。

技术介绍

[0002]移动空调由于安装方便和移动自由等优点,被广泛应用;移动空调中的蒸发器和冷凝器呈T型设置,下风道部件呈倒L型设置;在无任何支撑的情况下,下风道部件的一侧会处于悬臂状态;为了维持整机的平衡,现有技术中,采用钣金件支撑条和注塑件支撑板支撑悬臂部分的重量;但使用钣金件支撑条时使用量大,且钣金开模复杂,成本高;使用注塑件支撑板时占用空间大且利用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移动空调,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钣金件支撑条使用量大、成本高及注塑件支撑板利用率低等问题。
[0004]本技术提供一种移动空调,所述移动空调包括底盘、冷凝器、压缩机、下风道部件和支撑板;所述下风道部件包括下风机和下导流圈,所述下导流圈包括导流圈本体和中隔板;所述冷凝器、压缩机、导流圈本体和下风机并排设置在所述底盘上,且所述中隔板设置在所述导流圈本体的顶部且位于所述冷凝器和下风机的上方;所述支撑板竖直设置在所述底盘和中隔板之间;
[0005]所述支撑板形成有过线槽,用于所述移动空调内电线的固定。
[0006]进一步可选地,所述底盘形成有第一进线孔;所述移动空调还包括电器盒和第一电线,所述电器盒设置在所述中隔板的顶部且所述电器盒形成有第二进线孔;
[0007]所述过线槽包括第一线槽,所述第一线槽的一端与第一进线孔连通,所述第一线槽的另一端与第二进线孔连通;
[0008]所述第一电线设置在所述第一线槽内,且所述第一电线的一端由所述第一进线孔穿出至所述底盘的外部,所述第一电线的另一端由所述第二进线孔穿入至所述电器盒的内部。
[0009]进一步可选地,所述第一线槽包括沿所述支撑板的宽度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弧线段、第一直线段和第二弧线段;所述第一弧线段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直线段连通,所述第一弧线段的另一端向所述支撑板的一侧延伸并与第一进线孔连通;
[0010]所述第二弧线段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直线段连通,所述第二弧线段的另一端向所述支撑板的顶部延伸并与第二进线孔连通。
[0011]进一步可选地,所述移动空调还包括第二电线;所述过线槽还包括与所述第一线槽相对设置的第二线槽;所述第二线槽的一端与第二进线孔连通,所述第二线槽的另一端向所述支撑板的另一侧延伸;
[0012]所述第二电线的设置在所述第二线槽内,且所述第二电线的一端延伸至所述压缩机处,所述第二电线的另一端由所述第二进线孔穿入至所述电器盒的内部。
[0013]进一步可选地,所述过线槽还包括第三线槽,所述第三线槽的一端与第一线槽、第二线槽均连通,所述第三线槽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支撑板的顶部并与第二过线孔连通;
[0014]所述第一电线的一端依次穿过所述第一线槽和第三线槽至所述电器盒内,所述第二电线的一端依次穿过所述第二线槽和第三线槽至所述电器盒内。
[0015]进一步可选地,所述第一线槽、第二线槽和第三线槽均采用圆弧过渡,且所述圆弧的圆心角为α;所述第一电线和第二电线的最大折弯角为β,其中,α≤β。
[0016]进一步可选地,沿所述第一线槽的延伸方向,所述第一线槽的侧壁设置有第一挡线件,所述第一挡线件用于所述第一电线的限位;
[0017]沿所述第二线槽的延伸方向,所述第二线槽的侧壁设置有第二挡线件,所述第二挡线件用于所述第二电线的限位。
[0018]进一步可选地,沿所述第一线槽的延伸方向,所述第一线槽的侧壁设置有第一卡扣,所述第一卡扣用于所述第一电线的固定;
[0019]沿所述第二线槽的延伸方向,所述第二线槽的侧壁设置有第二卡扣,所述第二卡扣用于所述第二电线的固定。
[0020]进一步可选地,所述移动空调还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在所述冷凝器的进风侧形成有进风格栅;所述支撑板设置在所述进风格栅与压缩机之间,且所述支撑板形成有多个通风孔;
[0021]外界空气可经所述进风格栅和通风孔进入所述冷凝器。
[0022]进一步可选地,所述导流圈本体和下风机位于所述冷凝器的一侧,所述支撑板与压缩机位于所述冷凝器的另一侧。
[002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主要在于:
[0024](1)实现移动空调支撑和走线一体化,支撑板不仅可以支撑中隔板,还形成有过线槽,移动空调内电线可固定在过线槽内,布线规律和固定牢固,不占空间,可达到隐藏线的效果,提高了支撑板的利用率,成本低,材料用料少;解决移动空调内电线布线杂乱和固定不牢固的问题,避免移动空调内电线因悬空松动接触到管路引起安全隐患的问题;
[0025](2)移动空调第一线槽和第二线槽相对设置,第一电线设置在第一线槽内,且第一电线的一端由第一进线孔穿出至底盘的外部,第一电线的另一端由第二进线孔穿入至电器盒的内部;第二电线的设置在第二线槽内,且第二电线的一端延伸至压缩机处,第二电线的另一端由第二进线孔穿入至电器盒的内部;线槽的位置与电线的位置相对应,以最短的路径布置电线,保证电线布置规律,避免电线的损耗;
[0026](3)第一线槽、第二线槽和第三线槽均采用圆弧过渡,避免线槽对电线表面的损坏;第一线槽和第二线槽均设置有挡线件,限制对应的电线,无需线扎辅助固定,减少线扎的使用,提高生产效率;
[0027](4)实现支撑和通风一体化,支撑板上形成有通风孔,外界空气可经进风格栅进和通风孔进入冷凝器,进风阻力小,进风顺畅,进风面积大,增加了进风量。
附图说明
[002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
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申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0029]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0030]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支撑板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0031]图2a和图2b为本技术提供的移动空调内部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0032]图3a和图3b为本技术提供的移动空调与支撑板实施例爆炸结构示意图;
[0033]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移动空调与支撑板实施例装配结构示意图;
[0034]图中:
[0035]1‑
支撑板;11

第一线槽;111

第一弧线段;112

第一直线段;113

第二弧线段;12

第二线槽;13

第三线槽;14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移动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空调包括底盘(21)、冷凝器(22)、压缩机(23)、下风道部件(24)和支撑板(1);所述下风道部件(24)包括下风机(241)和下导流圈(242),所述下导流圈(242)包括导流圈本体(2421)和中隔板(2422);所述冷凝器(22)、压缩机(23)、导流圈本体(2421)和下风机(241)并排设置在所述底盘(21)上,且所述中隔板(2422)设置在所述导流圈本体(2421)的顶部且位于所述冷凝器(22)和下风机(241)的上方;所述支撑板(1)竖直设置在所述底盘(21)和中隔板(2422)之间;所述支撑板(1)形成有过线槽,用于所述移动空调内电线的固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21)形成有第一进线孔;所述移动空调还包括电器盒(25)和第一电线,所述电器盒(25)设置在所述中隔板(2422)的顶部且所述电器盒(25)形成有第二进线孔;所述过线槽包括第一线槽(11),所述第一线槽(11)的一端与第一进线孔连通,所述第一线槽(11)的另一端与第二进线孔连通;所述第一电线设置在所述第一线槽(11)内,且所述第一电线的一端由所述第一进线孔穿出至所述底盘(21)的外部,所述第一电线的另一端由所述第二进线孔穿入至所述电器盒(25)的内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线槽(11)包括沿所述支撑板(1)的宽度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弧线段(111)、第一直线段(112)和第二弧线段(113);所述第一弧线段(111)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直线段(112)连通,所述第一弧线段(111)的另一端向所述支撑板(1)的一侧延伸并与第一进线孔连通;所述第二弧线段(113)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直线段(112)连通,所述第二弧线段(113)的另一端向所述支撑板(1)的顶部延伸并与第二进线孔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空调还包括第二电线;所述过线槽还包括与所述第一线槽(11)相对设置的第二线槽(12);所述第二线槽(12)的一端与第二进线孔连通,所述第二线槽(12)的另一端向所述支撑板(1)的另一侧延伸;所述第二电线的设置在所述第二线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明生林强练谭腾飞张燚黄海强黄治华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