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海绵城市建筑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744469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26 18:48
一种海绵城市建筑包括蓄水墙和储水机构,蓄水墙固定在建筑物外墙上,储水机构安装在蓄水墙的下方,蓄水墙内部设置有多个蓄水腔,蓄水腔呈阵列纵横布局,蓄水腔下方设置有汇总腔,储水机构包括储水袋、收纳桩、自重块和滑轮组,滑轮组固定在建筑物外墙上,滑轮组的对角固定收纳桩,钢索的横向段挂装储水袋,汇总腔和储水袋之间连接水管,水管穿过贯穿孔连接在储水袋的固定端。本发明专利技术则通过在高层建筑外墙上安装蓄水墙,利用高层建筑外墙表面积大,通过增大蓄水墙的总体面积,增加雨水收集速度、提高整体的蓄水量,从而实现海绵城市蓄水防涝、水资源循环利用的目的,蓄水墙中设置有大量连通的蓄水腔,利用蓄水腔提高雨水的储存率。率。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海绵城市建筑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海绵城市建设的
,具体涉及一种依附于建筑外墙安装的海绵城市建筑。

技术介绍

[0002]温室效应日趋严重,导致城市中心城区的气温逐年提升,尤其是夏季,为了解决温度过高的情况,空调的使用也越来越多,进一步加剧了城市中心以及周边温度的提升,从而导致恶性循环,为了降温只能通过人工洒水等方式进行,即消耗水资源,降温效果差。
[0003]另外由于城市地面植被数量有限,一旦下雨很容易出现内涝等自然灾害,植被数量的稀少以及裸漏的泥土地面过少,导致没有办法通过泥土渗透吸水保留水资源。从而形成城市下雨容易内涝,下雨停止雨水资源快速流失。
[000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将城市降雨快速吸收保存,天晴后在提取循环利用成了新型城市建设的重要课题,海绵城市的概念应运而生,在降雨过程中最大限度的实现雨水吸收储存,在干旱晴朗的天气,将储存的雨水释放降温防旱。
[0005]现有的海绵城市多是采用设置蓄水池的方式进行雨水收集,但是蓄水池的建造会占用大量有效的土地资源,尤其是城市建设有大量的地下停车场、地铁等地下建筑,使得很难再有大面积的土地建造大量蓄水池,而少量的蓄水池,蓄水资源有限,难以达到海绵城市建设的需求。
[0006]再建筑物上建造蓄水池影响建筑物本身的结构稳定性,同时需要做大量的防水处理,施工成本高昂,但是蓄水能力有限,得不偿失。

技术实现思路

[0007]针对现有海绵城市建筑缺少防涝蓄水能力、使用蓄水池蓄水大量占用城市有限的空间资源,城市中心区域不方便做大幅改造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依附于高层建筑外墙、能够实现大量蓄水、储水,循环利用的海绵城市建筑。
[0008]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方案是:一种海绵城市建筑,包括蓄水墙和储水机构,蓄水墙固定在建筑物外墙上,储水机构安装在蓄水墙的下方。
[0009]蓄水墙内部设置有多个蓄水腔,蓄水腔呈阵列纵横布局,蓄水腔下方设置有汇总腔,其中同一行的蓄水腔底部设置有均水管,同一行的蓄水腔通过均水管连通,上下相邻的蓄水腔通过限位水管连通,汇总腔与汇总腔上方的蓄水腔通过汇总管连通,蓄水腔的侧面还设置有多个凹陷的侧口一,侧口一位于蓄水墙的外表面,并且连通蓄水腔内部。
[0010]储水机构包括储水袋、收纳桩、自重块和滑轮组,滑轮组固定在建筑物外墙上,并且构成四边形轮廓,滑轮组的对角固定收纳桩,收纳桩设置收纳腔,两个收纳桩的收纳腔相对,滑轮组上缠绕钢索,收纳桩上设置贯穿孔,贯穿孔连通收纳腔,钢索横向穿过收纳腔和贯穿孔,钢索的横向段挂装储水袋,储水袋上设置多组挂绳,挂绳以固定的间隔悬挂固定在钢索上,靠近上侧收纳桩的竖向钢索上安装自重块,储水袋靠近收纳桩的一端固定在收纳
腔中。
[0011]汇总腔和储水袋之间连接水管,水管穿过贯穿孔连接在储水袋的固定端。
[0012]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提供一种海绵城市建筑,滑轮组上横向段的钢索倾斜设置,横向段钢索穿过收纳桩,并且由收纳桩的近端到远端向下倾斜,挂装在该横向段的储水袋随钢索同样倾斜。
[0013]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提供一种海绵城市建筑,钢索横向段的下方安装横梁,横梁平行于钢索的横向段,储水袋通过挂件悬挂在横梁上,储水袋的活动端通过连接件固定在钢索上。
[0014]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提供一种海绵城市建筑,储水袋的下方安装平行的滑杆,滑杆分别位于储水袋的两侧,滑杆上套装有多个滑块,滑块之间铰链有折叠连杆,折叠连杆向储水袋方向折叠,并且折叠连杆的铰接点对应储水袋上的折痕,折叠连杆与储水袋的外壁连接。
[0015]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提供一种海绵城市建筑,蓄水腔外侧设置侧孔二,侧孔二包括突出于蓄水墙表面的凸块,凸块内部设置贯穿的通道,通道连通蓄水腔内部,侧孔二的进水口设置在凸块的上表面。
[0016]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提供一种海绵城市建筑,滑轮组包括至少四个定滑轮,定滑轮上设置有防尘罩。
[0017]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提供一种海绵城市建筑,汇总腔的侧面设置有排气孔,排气孔上安装有排气扇。
[0018]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则通过在高层建筑外墙上安装蓄水墙,利用高层建筑外墙表面积大,通过增大蓄水墙的总体面积,增加雨水收集速度、提高整体的蓄水量,从而实现海绵城市蓄水防涝、水资源循环利用的目的。
[0019]蓄水墙中设置有大量连通的蓄水腔,利用蓄水腔储存一定量的水,提高雨水的储存率,降低落到地面上的雨水量,起到防内涝的目的。蓄水墙安装在建筑物外墙上,单个蓄水腔的储水量有限,但是通过在建筑外外墙表面大面积铺装该蓄水墙,可以增加蓄水腔的数量,从而提高蓄水总量。而且降雨结束后,气温提升,蓄水腔中的存水蒸发能够携带走大量的热,降低建筑温度,提升建筑室内的舒适度。
[0020]蓄水腔的侧面还设置有凹陷的侧口,侧口位于蓄水墙的外表面,并且连通蓄水腔内部,通过侧口增加蓄水墙的雨水收集能力,下雨一般伴随有大风,因此雨水在降落的过程中一般呈倾斜状,建筑物的迎风面更多的承接雨水的冲击,因此安装在建筑物迎风面的蓄水墙会更多的收到侧面雨水的冲击,在蓄水墙上设置大量连通蓄水腔的侧口,通过侧口一能够收集侧面冲击过来的雨水,提高蓄水墙的雨水收集能力。
[0021]雨量较大时,蓄水墙大量收集雨水,雨水通过蓄水墙中的管路汇总在汇总腔中,再由汇总腔输送到储水袋中,储水袋能够将大量雨水汇集在一起,汇集的雨水能够被抽取循环利用,当储水袋中的雨水减少,自重块的重力大于储水袋中水的张力,自重块带动储水袋折叠收纳。
[0022]储水袋通过滑轮以及钢索的配合,实现使用时自动展开,无水时,自动折叠收纳,避免储水袋在建筑物外侧无序展开影响市容,同时也避免了储水袋长期展开暴露在阳光下容易风化损坏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23]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原理图。
[0024]图2是本专利技术储水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5]图3是收纳桩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6]图4是储水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7]图5是储水袋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0028]图6是图5所示储水袋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0029]图7是蓄水墙的结构原理图。
[0030]图8是蓄水墙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31]图9是蓄水墙的立体剖视结构示意图。
[0032]图10是蓄水墙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3]图11是蓄水墙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0034]图12是蓄水墙上侧口二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35]图中标号:蓄水墙1,储水机构2,窗户3,蓄水腔101,储水袋201,收纳桩202,自重块203,滑轮组204,横梁205,收纳腔206,贯穿孔207,滑杆301,滑块302,折叠连杆303,限位水管102,均水管103,汇总管104,汇总腔105,上进水口121,下出水口122,侧口一106,侧口二107。
具体实施方式
[003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
[00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海绵城市建筑,其特征在于,蓄水墙和储水机构,蓄水墙固定在建筑物外墙上,储水机构安装在蓄水墙的下方;蓄水墙内部设置有多个蓄水腔,蓄水腔呈阵列纵横布局,蓄水腔下方设置有汇总腔,其中同一行的蓄水腔底部设置有均水管,同一行的蓄水腔通过均水管连通,上下相邻的蓄水腔通过限位水管连通,汇总腔与汇总腔上方的蓄水腔通过汇总管连通,蓄水腔的侧面还设置有多个凹陷的侧口一,侧口一位于蓄水墙的外表面,并且连通蓄水腔内部;储水机构包括储水袋、收纳桩、自重块和滑轮组,滑轮组固定在建筑物外墙上,并且构成四边形轮廓,滑轮组的对角固定收纳桩,收纳桩设置收纳腔,两个收纳桩的收纳腔相对,滑轮组上缠绕钢索,收纳桩上设置贯穿孔,贯穿孔连通收纳腔,钢索横向穿过收纳腔和贯穿孔,钢索的横向段挂装储水袋,储水袋上设置多组挂绳,挂绳以固定的间隔悬挂固定在钢索上,靠近上侧收纳桩的竖向钢索上安装自重块,储水袋靠近收纳桩的一端固定在收纳腔中;汇总腔和储水袋之间连接水管,水管穿过贯穿孔连接在储水袋的固定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绵城市建筑,其特征在于,滑轮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杰
申请(专利权)人: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