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扬州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立式轴流泵站肘形进水流道冲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742844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26 18:4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立式轴流泵站肘形进水流道冲淤装置,包括进水流道、出水流道,进水流道和出水流道之间从下至上依次设置有叶轮、导叶;还包括冲淤管路和冲淤装置;所述冲淤管路从上至下依次包括环形管路段、引水管路段;所述环形管路段安装在导叶出口处;泵站壁上开设有与引水管路尺寸相匹配的孔洞,所述引水管路段的一端穿过孔洞与环形管路段相连通,另一端与冲淤装置相连通;所述冲淤装置安装在泵站的弯肘处。弯肘处。弯肘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立式轴流泵站肘形进水流道冲淤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水利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立式轴流泵站肘形进水流道冲淤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东线工程规划区域位于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由于区域内地势平坦,河流比降较小,所以大流量低扬程的立式轴流泵站应用广泛,其中进水流道多采用水力性能较佳的肘形进水流道型式。然而,由于该区域地势平坦,河流流速较小以及长江入海口附近河流含沙量较大,因此在泵站运行过程中,泥沙容易在进水流道断面变化最为剧烈的弯肘处淤积,长此以往弯肘处淤泥板结成块,造成流道过水断面面积减小,过水流速增加,使得入泵水流流速和入流角均较差,极大影响泵站运行经济性和稳定性。
[0003]目前肘形进水流道的相关专利,多是对其进行流道优化及进水流道口的清淤措施。授权专利技术专利CN201410369192提出一种水力性能优异的肘形进水流道及其应用方法,该专利技术可保证泵站肘形进水流道的设计质量,水力性能优异、适用面宽、应用方便,对于确保大中型泵站的安全、稳定和高效运行具有重大意义,但对于肘形进水流道冲淤相关问题并未涉及。授权技术专利CN201920951491提出一种防止水泵进水流道口垃圾淤积的自清洁装置,将高压泵连接高压水枪,高压水枪枪口向下,与进水流道口侧壁铰接,通过连接高压水枪和旋转驱动装置,实现水泵进水流道口拦污栅处的淤积垃圾的自动清理,可有效消除人工水下清淤的麻烦,节约清淤资金。但是该专利主要适用于进水流道口拦污栅的下游侧,对于肘形进水流道泥沙淤积最为严重的弯肘处并不适用。
[0004]因此为了保证立式轴流泵站的高效稳定运行,防止出现流道泥沙淤积导致的过流面积减少、流速增加等问题,急需一种立式轴流泵站肘形进水流道冲淤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立式轴流泵站肘形进水流道内泥沙淤积,造成过水断面减小、流速增大以及不良流态等现象,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立式轴流泵站肘形进水流道冲淤装置。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立式轴流泵站肘形进水流道冲淤装置,包括进水流道、出水流道,进水流道和出水流道之间从下至上依次安装有叶轮、导叶;还包括冲淤管路和冲淤装置;所述冲淤管路从上至下依次包括环形管路段、引水管路段;所述环形管路段安装在导叶出口处;泵站壁上开设有与引水管路尺寸相匹配的孔洞,所述引水管路段的一端穿过孔洞与环形管路段相连通,另一端与冲淤装置相连通;所述冲淤装置安装在泵站的弯肘处。
[0008]为优化上述技术方案,采取的具体措施还包括:
[0009]进一步地,所述环形管路段上沿圆周等距开设有供水流流入的开孔。
[0010]进一步地,所述引水管路段上安装有阀门。
[0011]进一步地,所述冲淤装置包括冲淤管、拍门;所述冲淤管的一端与引水管路段相连通,另一端固定在泵站的弯肘处并与泵站的弯肘处相连通;所述拍门安装在冲淤管与泵站
弯肘交界的出口处。
[0012]进一步地,所述冲淤装置还包括螺旋刀片、弹簧伸缩杆;所述弹簧伸缩杆安装在冲淤管内部,弹簧伸缩杆的一端与冲淤管内壁固定连接,所述螺旋刀片安装在弹簧伸缩杆上靠近泵站弯肘处的一端。
[0013]进一步地,所述冲淤管沿同心圆分布,外圈圆周共设置有8个,内圈圆周共设置有4个。
[0014]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5]本装置提供了一种立式轴流泵站肘形进水流道冲淤装置,当泵站运行状态良好,无需清淤时,关闭环形管路段上的阀门,水流正常流经泵站并从出水流道进入下游;当立式轴流泵站需要清淤时,打开阀门,高速水流进入冲淤管路,进入冲淤管后的高速水流带动螺旋刀片高速旋转并深入流道内部,高速旋转的螺旋刀片搅散泵站弯肘处淤积的泥沙,同时高速水流将泥沙冲散,冲散后的泥沙在叶轮的吸流作用下通过叶轮和导叶进入出水流道,并最终流向下游,使得肘形进水流道水力性能得以恢复。
[0016]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利用流入泵站进水流道的高速水流实现泵站的自冲淤,除淤过程简便,除淤效果良好,提高了泵站的运行效率和稳定性,只需控制阀门的开关即可控制是否清淤,节省人力。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泥沙淤积状态下的立式轴流泵站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泥沙冲散状态下的立式轴流泵站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3是导叶出口处环形管路的布置图;
[0020]图4是冲淤装置未启动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5是冲淤装置的俯视图;
[0022]图6是冲淤装置启动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0023]其中,1为进水流道,2为出水流道,3为叶轮,4为导叶,5为环形管路段,501为开孔,6为引水管路段,7为阀门,8为冲淤装置,801为冲淤管,802为拍门,803为螺旋刀片,804 为弹簧伸缩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一种立式轴流泵站肘形进水流道冲淤装置,包括进水流道1、出水流道2,进水流道1和出水流道2之间从下至上依次安装有叶轮3、导叶4;
[0025]还包括冲淤管路和冲淤装置8;所述冲淤管路从上至下依次包括环形管路段5、引水管路段6;所述环形管路段5安装在导叶4出口处,环形管路段5上沿圆周等距开设有供水流流入的开孔501;泵站壁上开设有与引水管路尺寸相匹配的孔洞,所述引水管路段6的一端穿过孔洞与环形管路段5相连通,另一端与冲淤装置8相连通,引水管路段6上安装有阀门7;所述冲淤装置8安装在泵站的弯肘处,冲淤装置8包括冲淤管801、拍门802、螺旋刀片803、弹簧伸缩杆804;所述冲淤管801的一端与引水管路段6相连通,另一端固定在泵站的弯肘处并与泵站的弯肘处相连通,冲淤管801沿同心圆分布,外圈圆周共设置有8个,内圈圆周共设置有4个;所述拍门802安装在冲淤管801与泵站弯肘交界的出口处,所述弹簧伸缩杆 804安
装在冲淤管801内部,弹簧伸缩杆804的一端与冲淤管801内壁固定连接,所述螺旋刀片803安装在弹簧伸缩杆804上靠近泵站弯肘处的一端。
[0026]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如下:
[0027]当立式轴流泵站运行状态良好,无需冲淤时,关闭阀门7。此时,叶轮3高速运转,水流在受到叶轮3的吸流作用后从进水流道1进入泵站,经过导叶4整流后进入出水流道2并流向下游。
[0028]当立式轴流泵站需要清淤时,打开阀门7。此时,从叶轮3流入导叶4的一部分高速水流通过环形管路段5上的开孔501进入冲淤管路,并在经过引水管路段6之后,进入冲淤装置8;高速水流进入冲淤管801并顶开拍门802,螺旋刀片803在高速水流的带动下高速旋转,同时受到水流的冲击的螺旋刀片803带动弹簧伸缩杆804伸长,伸长后的弹簧伸缩杆804推动螺旋刀片803进入泵站弯肘处淤积的泥沙并将其搅散,搅散后的泥沙被高速水流进一步冲散,冲散后的泥沙在叶轮3的吸流作用下通过叶轮3和导叶4进入出水流道2,并最终流向下游。清淤完毕后,关闭阀门7,水流不再进入冲淤管路,弹簧伸缩杆804长度复原,拍门7 自动关闭。
[00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立式轴流泵站肘形进水流道冲淤装置,包括进水流道(1)、出水流道(2),进水流道(1)和出水流道(2)之间从下至上依次安装有叶轮(3)、导叶(4);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冲淤管路和冲淤装置(8);所述冲淤管路从上至下依次包括环形管路段(5)、引水管路段(6);所述环形管路段(5)安装在导叶(4)出口处;泵站壁上开设有与引水管路尺寸相匹配的孔洞,所述引水管路段(6)的一端穿过孔洞与环形管路段(5)相连通,另一端与冲淤装置(8)相连通;所述冲淤装置(8)安装在泵站的弯肘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立式轴流泵站肘形进水流道冲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管路段(5)上沿圆周等距开设有供水流流入的开孔(50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立式轴流泵站肘形进水流道冲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水管路段(6)上安装有阀门(7)。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焦伟轩陈虹君成立汤雷崔阳陈小兵潘鑫
申请(专利权)人:扬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