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立式升降式止逆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742373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26 18: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立式升降式止逆阀,阀体为整体空心腔体结构;阀瓣单元位于阀底座上部的阀体空心腔体中,并具有外轮廓能够与阀体斜面面接触而将阀体封闭的密封元件;阀底座在阀体底部端口处与阀体的腔体内壁配合固定,阀底座为中间空心轴连接多个分隔介质流道的径向支臂构成;阀杆滑动设置于阀底座的中间空心轴中并与阀体和阀底座同轴心设置;紧固单元周向套设固定于阀杆顶部外围并与阀瓣单元上表面抵压接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避免因螺钉扭力不均带来的密封圈和/或密封环受力不均问题,避免介质泄露。同时保证高同轴度。且维护拆卸方便。方便。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立式升降式止逆阀


[0001]本技术涉及阀门
,尤其涉及根据上下游压力变化开启或关闭介质流通通道的止逆阀。

技术介绍

[0002]止逆阀安装在系统管道中,允许气体或液体等介质通过。止逆阀只允许流体介质从一个方向通过,反向不能通过。当泵系统停机时,阀瓣通过弹簧的作用力与阀座之间形成面接触的密封,从而阻止流体介质通过。泵系统开始运行时,止逆阀上游的压力逐渐升高,当上游压力大于下游压力+弹簧的弹力时,阀瓣位置移动、止逆阀开始开启,流体介质通过阀盘与阀座之间的间隙流过止逆阀,此时的上游压力称为“开启压力”。阀盘位置可根据上游压力及弹簧弹力特性进行调节,进而反馈流体介质流过止逆阀的流速及流量。当上游压力逐渐减少时,阀盘向上移动,止逆阀逐渐关闭;当上游压力突然降低时,阀盘可在弹簧弹力的作用下完全关闭,从而减少液击的可能性。按照结构分类,可分为升降式止逆阀、旋启式止逆阀和蝶式止逆阀。
[0003]现有中国专利“可任意角度安装的升降止回阀”(公开号:CN201739581U) 公布了一种升降式止回阀,主要存在的问题有:1)压盖与阀体之间通过螺钉固定,拆卸不方便,阀体上的螺纹孔在反复拆装过程中易损坏;2)压盖与阀体之间虽然增加了密封环,但是当螺钉扭力不足时,仍然存在介质外泄露的风险。
[0004]现有中国专利“密封环前装单体轴流式止回阀”(公开号:CN201184434Y) 公布了一种升降式止逆阀,主要存在的问题有:1)阀瓣组件与阀轴之间间隙配合,存在介质内泄漏风险;2)阀瓣上密封环通过螺钉固定在压环和阀瓣之间,当多个螺钉扭力不同时,密封环受力不均匀,密封效果不良。
[0005]同时,上述两种阀体均设置阀套,两次连接使得密封件的同轴度下降,严重影响密封效果。同时由于阀体和阀套结构复杂,阀体加工工艺复杂且对可靠性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立式升降式止逆阀,有效减少阀门突然打开和关闭产生的冲击力,提高止逆阀的可靠度;同时可以避免现有技术因螺钉扭力不均带来的密封圈和/或密封环受力不均问题,避免介质泄露。
[0007]进一步的,本技术还提供一种不易松动、易于拆卸,便于后期维修更换的立式升降式止逆阀。
[0008]进一步的,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同轴度得到保证,防止出现内泄漏,有效防止泄露的单杆连接阀。
[0009]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10]一种立式升降式止逆阀,其特征在于包括:
[0011]阀体,为整体空心腔体结构,阀体顶部端口处设置由腔体内壁径向内延的法兰,所
述法兰通过至少一段由轴心向腔体中部内壁延伸的斜面与腔体内壁过渡连接;
[0012]阀底座,在阀体底部端口处与阀体的腔体内壁配合固定,阀底座为中间空心轴连接多个分隔介质流道的径向支臂构成;
[0013]阀杆,滑动设置于阀底座的中间空心轴中并与阀体和阀底座同轴心设置;
[0014]阀瓣单元,位于阀底座上部的阀体空心腔体中,并具有外轮廓能够与阀体斜面面接触而将阀体封闭的密封元件;
[0015]弹性元件,套设在阀杆外围且以轴向压缩的方式卡置在阀瓣单元与阀底座之间;
[0016]紧固单元,套设固定于阀杆顶部外围并与阀瓣单元上表面抵压接触;所述紧固单元包括与阀瓣单元上表面接触的防松垫片,用于固定防松垫片且与阀杆结合固定的螺母。
[0017]螺母和防松垫片的组合已经形成了非常好的固定效果。可以充分解决螺钉周向固定带来的扭力不均问题,有效防止介质泄露。且由于螺母和阀杆的配合同轴度高,对于阀体的精密性得到显著提高。
[0018]为了进一步增加固定效果,在螺母上方沿径向穿过阀杆设置固定销,固定销与螺母形成卡挡限位接触。为了保证固定销的重心为题,我们选择最优情况下固定销沿径向水平穿过阀杆并在轴向对螺母形成卡挡接触。
[0019]上述技术方案中,阀瓣单元的密封元件上方设置刚性压板,下方设置刚性阀板,压板直径小于密封元件的外轮廓,压板与紧固单元的防松垫片紧密接触。
[0020]上述技术方案中,压板和阀杆之间,以及阀板与阀杆之间,沿径向各设置一个O型密封圈。
[0021]上述技术方案中,两个O型密封圈之间沿轴向至少间隔一个密封元件的厚度。
[0022]上述技术方案中,弹性元件沿轴向卡置在阀板下表面与阀底座上表面之间。
[0023]上述技术方案中,阀底座多个限定轴向流道空间的径向支臂均匀分布,且支臂端部均为与阀体底部端口处的腔体内壁面接触的圆面,圆面的上端面与阀体面接触。
[0024]上述技术方案中,阀底座下端面设置C型固定环,在阀体底部端口处内壁设置有与C型固定环配合的凹型槽周向卡槽,C型固定环的上端面与阀体内壁周向卡槽面接触且同时与阀底座圆面下端面面接触。
[0025]上述技术方案中,C型固定环两端分别设置一个圆孔。
[0026]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如下:
[0027]顺着介质流向,阀瓣单元向下移动压缩弹性元件,此时阀体与阀瓣单元分开,介质顺着阀体内腔向下流动经过阀底座的间隔六道流出;当上游介质压力减少,阀瓣单元在弹性元件弹力作用下上移而与阀体再次结合形成密封。
[0028]本技术产生的有益效果是:
[0029]本技术的止逆阀通过阀瓣单元中的密封垫和阀体之间面接触进行密封,止逆阀的阀瓣单元在弹簧及阀杆的导向作用下可使阀门柔性的开启和闭合,减少了阀门突然打开和关闭产生的冲击力,提高止逆阀的可靠度。
[0030]本技术的止逆阀阀体为整体结构,密封性能好,不存在向外界的泄露点;同时本技术的阀体采用整体的空心腔体结构,不用设置阀套配合以对阀杆或密封件进行支持,单杆连接有效保证了同轴度,同时制造简单可靠性高。
[0031]本技术的止逆阀阀瓣单元与阀杆之间通过两个O型圈实现密封,防止出现内
泄漏的情况。
[0032]本技术的紧固单元采用螺母与阀杆周向固定结合的方式,阀瓣单元密封件通过该紧固单元固定避免了螺钉固定带来的受力不均失效或泄露,同时阀瓣单元和阀杆间的O型密封圈也通过该紧固单元一体轴向压定,同样避免了现有O型密封圈也需要单独采用螺钉固定带来的受力不均失效或泄露问题。
[0033]本技术的止逆阀阀瓣单元通过紧固单元固定后,不易松动;该止逆阀易于拆卸,便于后期维修更换。
[0034]本技术的紧固单元采用螺母与阀杆周向固定结合的方式,同轴度相对于螺钉固定方式得到大幅提高,保证了阀杆和阀瓣单元与阀底座的结合的同轴度一致性。
[0035]本技术的紧固单元采用螺母与阀杆周向固定结合的方式,便于装拆维护和检测。
[0036]本技术的阀底座采用C型固定环进行卡扣固定,结合阀底座自身的面接触密封结构,避免了螺钉的使用,还使得装拆方便,便于后期维护。
附图说明
[0037]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立式升降式止逆阀,其特征在于包括:阀体,为整体空心腔体结构,阀体顶部端口处设置由腔体内壁径向内延的法兰,所述法兰通过至少一段由轴心向腔体中部内壁延伸的斜面与腔体内壁过渡连接;阀底座,在阀体底部端口处与阀体的腔体内壁配合固定,阀底座为中间空心轴连接多个分隔介质流道的径向支臂构成;阀杆,滑动设置于阀底座的中间空心轴中并与阀体和阀底座同轴心设置;阀瓣单元,位于阀底座上部的阀体空心腔体中,并具有外轮廓能够与阀体斜面面接触而将阀体封闭的密封元件;弹性元件,套设在阀杆外围且以轴向压缩的方式卡置在阀瓣单元与阀底座之间;紧固单元,周向套设固定于阀杆顶部外围并与阀瓣单元上表面抵压接触;所述紧固单元包括与阀瓣单元上表面接触的防松垫片,用于固定防松垫片且与阀杆结合固定的螺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升降式止逆阀,其特征在于在螺母上方沿径向穿过阀杆设置固定销,固定销与螺母形成卡挡限位接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立式升降式止逆阀,其特征在于固定销沿径向水平穿过阀杆并在轴向对螺母形成卡挡接触。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升降式止逆阀,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金丛马银峰张林波曾曼清蔡鼎
申请(专利权)人:麦克维尔空调制冷武汉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