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南昌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CMOS直接集成的红外探测器结构及其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742155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26 18:4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CMOS直接集成的红外探测器结构及其工艺,包括CMOS红外探测结构和CMOS测量电路系统,所述CMOS红外探测结构和所述CMOS测量电路系统均采用CMOS工艺制备;所述CMOS红外探测结构直接集成在CMOS测量电路系统外层的单晶硅/二氧化硅层,所述二氧化硅层上设置有金属电极或导电层中的一种,所述金属电极或导电层可与CMOS测量电路系统连接,用于信号传输;所述金属电极或导电层上设置热电材料层,所述热电材料层作为整个红外探测器的光敏部位;所述热电材料层上设置导电玻璃层。本发明专利技术与CMOS直接集成,像元间距小,可实现超大像素FPA制备。本发明专利技术制备成本低,对材料单晶性要求低,器件结构微小,操作简单。操作简单。操作简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CMOS直接集成的红外探测器结构及其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红外探测器
,具体涉及一种CMOS直接集成的红外探测器结构及其工艺。

技术介绍

[0002]红外探测器在红外夜视、红外制导、自动驾驶、医学诊断、环境监测、工业监测、天文探测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而传统的红外探测器通常要求低温工作环境,且制备成本高,不利于实际应用。短波红外(SWIR)、中波红外(MWIR)或长波红外(LWIR)的探测器制备受到工作环境、探测器性能和制造成本的影响,目前面临着一定的挑战。限制传统的红外探测器发展的问题如下:
[0003](1)工作温度低。为提供良好的信噪比,工作温度一般小于200K,如InGaAs SWIR红外探测器、HgCdTe MWIR红外探测器等,尤其是LWIR红外探测器,需工作在77K以下。由于需要使用额外的制冷设备,红外探测器的尺寸、重量、功耗及成本相应增加,其使用场景也受到了限制。
[0004](2)制备工艺复杂。传统红外探测器的制备工艺由CMOS(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和MEMS(Micro

Electro

Mechanical System,微机电系统)制备组成,因此制造上需独立制备出CMOS读出电路系统、MEMS绝热微桥、非晶硅热敏电阻和红外吸收层等部分,无法直接在CMOS上集成红外传感器。
[0005](3)成本高昂。焦平面阵列(FPA)是红外探测器热成相系统的核心部件,可以起到探测、识别和分析被测物体红外信息的作用。而FPA在制造过程,需经过晶体基底外延生长、模具杂交、基底减薄技术和抗反射涂层技术等复杂工艺,其制造(如单次仅可生产单个FPA,无法直接制备多个FPA)和装配(如相元间距大于10μm)成本非常高。
[0006](4)材料质量要求高。传统红外探测器依赖光敏材料(如HgCdTe),其工作原理为材料受到红外辐射后,在p

n结区域产生非平衡载流子,形成内建电场,载流子在该区域做漂移运动,从而改变空间的电场分布,因此要求材料具有较好的单晶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CMOS直接集成的红外探测器结构及其工艺,以解决传统红外探测器的工作温度低、成本高、无法直接实现CMOS集成等问题,旨在实现室温工作的、低成本和CMOS直接集成的具有晶圆级FPA,光谱响应范围实现SWIR、MWIR、LWIR单个波段或宽波段的红外探测器结构。
[000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CMOS直接集成的红外探测器结构,包括CMOS红外探测结构和CMOS测量电路系统,所述CMOS红外探测结构和所述CMOS测量电路系统均采用CMOS工艺制备;所述CMOS红外探测结构直接集成在CMOS测量电路系统外层的单晶硅/二氧化硅层,所述二氧化硅层上设置有金属电极或导电层中的一种,所述金属电极或导电层可与CMOS测量电路系统连接,用于信号传输;所述金属电极或导电层上设置热
电材料层,所述热电材料层作为整个红外探测器的光敏部位;所述热电材料层上设置导电玻璃层。
[0009]进一步的,所述CMOS测量电路系统包括至少一层密闭释放隔绝层,所述密闭释放隔绝层用于在制作所述CMOS红外探测结构的过程中,保护所述CMOS测量电路系统不受工艺的影响。
[0010]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上述的CMOS直接集成的红外探测器结构的制作工艺,包括基底预处理、金属电极或导电层制备和热电材料生长;
[0011]所述基底制备,包括单晶硅层、二氧化硅层和热沉层;所述单晶硅层的厚度为400μm~600μm,所述单晶硅的尺寸,其宽度为1mm~30mm,长度为1mm~30mm;所述二氧化硅层的厚度在100nm~1000nm,所述二氧化硅的尺寸与单晶硅尺寸一致,其宽度为1mm~30mm,长度为1mm~30mm;3层所述热沉层埋在二氧化硅层中,每层所述热沉层的厚度在20~100nm,宽度为0.1mm~1mm,长度为1mm~30mm,层间宽度为20nm~50nm,组间宽度为0.1mm~5mm,两组热沉层对称分布;所述金属电极或导电层制备,可采用蒸镀技术、转移技术或生长技术其中的一种;所述金属电极或导电层的制备环境需满足真空度<10
‑3pa;
[0012]所述热沉层为钨、铜钨合金、钼、铜钼合金中的一种;
[0013]所述金属电极尺寸为,厚度100nm~500nm,宽度1μm~3mm,长度1μm~3cm;
[0014]所述金属电极为铜、铝、金、银、铬、镉、镍、钛、铂中的至少一种;
[0015]所述导电层尺寸为,厚度100nm~1000nm,宽度10μm~3cm,长度10μm~3cm;
[0016]所述导电层为石墨烯、ZnO、SnO2、TiO2中的一种。
[0017]所述金属电极或导电层制备,可采用蒸镀技术、转移技术或生长技术其中的一种;所述金属电极或导电层的制备环境需满足真空度<10
‑3Pa;
[0018]所述热电材料生长包括以下步骤:
[0019]步骤1、基底清洗,将硅/二氧化硅基底浸泡于无水乙醇,并超声清洗0.1~10小时,用去离子水去除硅片上的残留物,使用惰性气体风干;
[0020]步骤2、材料配置,根据基底尺寸,每平方厘米需配置0.1克~0.3克的材料前驱粉末,放置在石英坩埚中;
[0021]步骤3、化学气相沉积,包括调节基底和材料在化学气相沉积炉中的位置,控制炉体真空度达到预定值,通入一定气流量的氩气或氮气,按照设定加热过程完成生长;
[0022]所述气流量为50sccm~450sccm,所述加热参数,包括起始温度、终止温度,加热时间,温度维持时间,所述起始温度为室温,所述终止温度为500℃~900℃,所述加热时间为30分钟~120分钟,所述温度维持时间在1分钟~1小时;
[0023]所述热电材料可使CMOS红外探测器基于热电效应的工作,包括碲化铋及其合金、碲化铅及其合金、硅锗合金、纳米碳管、铋纳米线、硒化铅、硒硫铅、硫化铅中至少一种;
[0024]所述热电材料上通过磁控溅射蒸镀氧化铟锡(ITO)导电玻璃层;
[0025]所述导电玻璃层尺寸为,厚度100nm~1000nm,宽度10μm~3cm,长度10μm~3cm
[0026]所述红外探测器像元阵列排布,使用晶圆级技术在上述材料的基础上进行刻蚀,所制像元间距为3μm~10μm,FPA根据需求可制备1像素
×
1像素到300像素
×
300像素之间的阵列。
[0027]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方案在SWIR波段的性能,包括量子效率>70%,操作温度>298K,D*
>10
12
jones,光谱响应范围0.4μm~2.5μm,暗电流密度<10nA/cm2;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CMOS直接集成的红外探测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CMOS红外探测结构和CMOS测量电路系统,所述CMOS红外探测结构和所述CMOS测量电路系统均采用CMOS工艺制备;所述CMOS红外探测结构直接集成在CMOS测量电路系统外层的单晶硅/二氧化硅层,所述二氧化硅层上设置有金属电极或导电层中的一种,所述金属电极或导电层可与CMOS测量电路系统连接,用于信号传输;所述金属电极或导电层上设置热电材料层,所述热电材料层作为整个红外探测器的光敏部位;所述热电材料层上设置导电玻璃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CMOS直接集成的红外探测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CMOS测量电路系统包括至少一层密闭释放隔绝层,所述密闭释放隔绝层用于在制作所述CMOS红外探测结构的过程中,保护所述CMOS测量电路系统不受工艺的影响。3.一种如权利要求1~2任意一项所述的CMOS直接集成的红外探测器结构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底预处理、金属电极或导电层制备和热电材料生长;所述基底预处理,包括单晶硅层、二氧化硅层和热沉层的制备;所述金属电极或导电层制备,可采用蒸镀技术、转移技术或生长技术其中的一种;所述金属电极或导电层的制备环境需满足真空度<10
‑3Pa;所述热电材料生长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基底清洗,将硅/二氧化硅基底浸泡于无水乙醇,并超声清洗0.1~10小时,用去离子水去除硅片上的残留物,使用惰性气体风干;步骤2、材料配置,根据基底尺寸,每平方厘米需配置0.1克~0.3克的材料前驱粉末,放置在石英坩埚中;步骤3、化学气相沉积,包括调节基底和材料在化学气相沉积炉中的位置,控制炉体真空度达到预定值,通入一定气流量的氩气或氮气,按照设定加热过程完成生长;所述热电材料可使CMOS红外探测器基于热电效应的工作,包括碲化铋及其合金、碲化铅及其合金、硅锗合金、纳米碳管、铋纳米线、硒化铅、硒硫铅、硫化铅中至少一种;所述热电材料上通过磁控溅射蒸镀氧化铟锡导电玻璃层;所述红外探测器像元阵列排布,使用晶圆级技术在上述材料的基础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启胜成者王立张贤晶
申请(专利权)人:南昌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