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身侧部结构及汽车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车身结构
,特别涉及一种车身侧部结构。本技术还涉及一种具有该车身侧部结构的汽车。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社会车辆保有量的不断提高,交通事故引起的人员伤亡数量增加,而最大的碰撞形式是正面碰撞,其中绝大多数是小重叠率的碰撞。目前,我国汽车企业引入对25%小重叠偏置的测试方法在车身结构、假人伤害、约束系统运动型三个方面进行总体评估。
[0003]据研究,小偏置碰撞的主要传力路径是上边梁至A柱、轮胎至门槛。以往车型车身机舱边梁与侧围总呈直线连接,即车身机舱边梁仅与A柱上部连接,在碰撞时能传递的力较少,吸收的能量也较少,受力传递效果不好,小重叠偏置碰性能较差,扭转刚度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车身侧部结构,以提升小重叠偏执碰及正碰性能。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6]一种车身侧部结构,包括与轮罩边梁相连的侧围连接板,与所述侧围连接板相连的A柱,以及与所述A柱相连的门槛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身侧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与轮罩边梁(1)相连的侧围连接板(2),与所述侧围连接板(2)相连的A柱(3),以及与所述A柱(3)相连的门槛梁(4);所述侧围连接板(2)上设有上连接臂(201)和下连接臂(202),所述上连接臂(201)与所述A柱(3)的上部相连,所述下连接臂(202)与所述A柱(3)的下部以及所述门槛梁(4)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侧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A柱(3)具有主体部分(3a),以及向所述侧围连接板(2)一侧延伸的延伸部分(3b),所述延伸部分(3b)相对于所述主体部分(3a)内凹设置;在所述下连接臂(202)与所述延伸部分(3b)之间连接有相对布置的第一加强板(2021a)和第二加强板(2021b),所述第一加强板(2021a)、所述第二加强板(2021b)与所述下连接臂(202)和所述延伸部分(3b)围构形成第一腔体(205)。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身侧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腔体(205)中设有支撑在所述下连接臂(202)与所述延伸部分(3b)之间的第一支撑板(2022),所述第一支撑板(2022)将所述第一腔体(205)分隔为沿整车高度方向上下布置的两个分腔体。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身侧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A柱(3)内形成有沿整车高度方向延伸的第二腔体(203),所述第一腔体(205)与所述延伸部分(3b)处的所述第二腔体(203)在车身宽度方向上重叠。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身侧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A柱(3)具有A柱内板(302),以及设于所述A柱内板(302)外侧的侧围加强板(301),所述侧围加强板(301)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毅钢,刘浩,魏超越,
申请(专利权)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