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对应的内环凸边为InE1,对应的外环凹边为OutE1,对D1的类型进行判断,并根据判断得到的D1类型与对应的距离阈值进行比较,若D1大于距离阈值,则对应的间距检查未通过;
[0011]S6、计算当前主面或辅面上内环凸边与外环凸边的最小距离D2,并记该最小距离D2对应的内环凸边为InE2,对应的外环凸边为OutE2;对D2的类型进行判断,并根据判断得到的D2类型与对应的距离阈值进行比较,若D2大于距离阈值,则对应的间距检查未通过;
[0012]S7、计算当前主面或辅面上内环凸边间的最小距离D3,并记该最小距离D3对应的内环凸边为InE3和InE3′
;对D3的类型进行判断,并根据判断得到的D3类型与对应的距离阈值进行比较,若D3大于距离阈值,则对应的间距检查未通过;
[0013]S8、计算当前主面或辅面上内环凹边与外环凹边的最小距离D4,并记该最小距离D4对应的内环凹边为InE4,对应的外环凹边为OutE4;对D4的类型进行判断,并根据判断得到的D4类型与对应的距离阈值进行比较,若D4大于距离阈值,则对应的间距检查未通过;
[0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三维模型的钣金件特征间距判断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以下步骤:S1、解析输入的钣金件三维模型,完成每个面的凹凸连接关系计算,得到钣金件的主面;S2、根据步骤S1中计算得到的钣金件主面,计算得到钣金件的辅面;S3、对钣金件所有主面及辅面进行遍历,对每一个主面及辅面,均计算其内外环属性数据;S4、遍历当前钣金件主面及辅面上的内环列表,并对其中的每一个内环执行步骤S5
‑
S10;S5、计算当前主面或辅面上内环凸边与外环凹边的最小距离D1,并记该最小距离D1对应的内环凸边为InE1,对应的外环凹边为OutE1,对D1的类型进行判断,并根据判断得到的D1类型与对应的距离阈值进行比较,若D1大于距离阈值,则对应的间距检查未通过;S6、计算当前主面或辅面上内环凸边与外环凸边的最小距离D2,并记该最小距离D2对应的内环凸边为InE2,对应的外环凸边为OutE2;对D2的类型进行判断,并根据判断得到的D2类型与对应的距离阈值进行比较,若D2大于距离阈值,则对应的间距检查未通过;S7、计算当前主面或辅面上内环凸边间的最小距离D3,并记该最小距离D3对应的内环凸边为InE3和InE3′
;对D3的类型进行判断,并根据判断得到的D3类型与对应的距离阈值进行比较,若D3大于距离阈值,则对应的间距检查未通过;S8、计算当前主面或辅面上内环凹边与外环凹边的最小距离D4,并记该最小距离D4对应的内环凹边为InE4,对应的外环凹边为OutE4;对D4的类型进行判断,并根据判断得到的D4类型与对应的距离阈值进行比较,若D4大于距离阈值,则对应的间距检查未通过;S9、计算当前主面或辅面上内环凹边与外环凸边的最小距离D5,并记该最小距离D5对应的内环凹边为InE5,对应的外环凸边为OutE5;对D5的类型进行判断,并根据判断得到的D5类型与对应的距离阈值进行比较,若D5大于距离阈值,则对应的间距检查未通过;S10、计算当前主面或辅面上内环凹边间的最小距离D6,并记该最小距离D6对应的内环凹边为InE6和InE6′
,对D6的类型进行判断,并根据判断得到的D6类型与对应的距离阈值进行比较,若D6大于距离阈值,则对应的间距检查未通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三维模型的钣金件特征间距判断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内外环属性数据具体包括面的外环边列表、面的外环中每条边的凹凸性、面的内环列表及每一个内环中的边列表、面的每一个内环中的每条边的凹凸性、面的每一个内环中每条边的邻接面以及面的每一个内环中所有边的邻接面构成的特征是否为通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三维模型的钣金件特征间距判断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5中的具体判断规则如下:若InE1的邻接面类型为圆柱面,且InE1所在的内环邻接面构成的特征非通孔,则D1为当前主面或辅面上沉头孔到折弯的最小距离;若InE1的邻接面类型为圆锥面,且InE1所在的内环邻接面构成的特征非通孔,则D1为当前主面或辅面上埋头孔到折弯的最小距离;若InE1所在的内环邻接面构成的特征是通孔,则D1为当前主面或辅面上通孔到折弯的最小距离;若InE1所在的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德雨,高龙,刘俊,何柳,安然,董洪飞,陶剑,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航空综合技术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