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导线输送的前端引线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737989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26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导线输送的前端引线机构,包括控制基板,所述控制基板的左侧活动连接有移动引线板,所述移动引线板右侧的顶部和底部均设置有气缸,所述气缸的右侧贯穿至控制基板的内部,所述气缸的左侧与移动引线板固定连接,所述控制基板的右侧活动连接有连接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连接机构,使连接板与控制基板连接,通过连接板使控制基板与导线输送装置连接,从而达到了方便使用者进行固定的效果,解决了前端引线机构不方便使用者进行固定的问题,该用于导线输送的前端引线机构,具备方便使用者进行固定的优点,使用者在安装时不需要螺丝刀和扳手等工具,才能将前端引线机构安装在导线输送装置上。引线机构安装在导线输送装置上。引线机构安装在导线输送装置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导线输送的前端引线机构


[0001]本技术涉及导线输送装置
,具体为一种用于导线输送的前端引线机构。

技术介绍

[0002]前端引线机构是导线输送装置上的部件,前端引线机构在安装时都是通过大量的螺栓和螺母与导线输送连接,不方便使用者进行固定,导致使用者在安装时需要螺丝刀和扳手等工具,才能将前端引线机构安装在导线输送装置上。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导线输送的前端引线机构,具备方便使用者进行固定的优点,解决了前端引线机构不方便使用者进行固定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导线输送的前端引线机构,包括控制基板,所述控制基板的左侧活动连接有移动引线板,所述移动引线板右侧的顶部和底部均设置有气缸,所述气缸的右侧贯穿至控制基板的内部,所述气缸的左侧与移动引线板固定连接,所述控制基板的右侧活动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左侧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左侧贯穿至控制基板的内部,所述控制基板内壁的背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机构;
[0005]所述连接机构包括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斜齿轮一,所述斜齿轮一的正面活动连接有斜齿轮二,所述斜齿轮二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正反牙丝杆,所述正反牙丝杆表面的两侧均螺纹连接有螺套,所述螺套的正面活动连接有连杆,所述连杆远离螺套的一侧活动连接有传动板,所述传动板远离正反牙丝杆一侧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卡杆,所述卡杆远离传动板的一侧贯穿至连接杆的内部。
>[0006]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气缸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套,所述固定套的表面与控制基板的内壁固定连接。
[0007]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电机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减震套,所述减震套的背面与控制基板固定连接。
[0008]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正反牙丝杆的两侧均活动连接有连接轴承,所述连接轴承的外侧与控制基板的内壁活动连接。
[0009]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传动板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滑块,所述控制基板内壁的两侧均开设有滑槽,所述滑块与滑槽滑动连接。
[0010]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卡杆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加固块,所述加固块靠近传动板的一侧与传动板滑动连接。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2]1、本技术通过设置连接机构,使连接板与控制基板连接,通过连接板使控制
基板与导线输送装置连接,从而达到了方便使用者进行固定的效果,解决了前端引线机构不方便使用者进行固定的问题,该用于导线输送的前端引线机构,具备方便使用者进行固定的优点,使用者在安装时不需要螺丝刀和扳手等工具,才能将前端引线机构安装在导线输送装置上。
[0013]2、本技术通过设置固定套,可以对气缸进行固定,防止气缸出现晃动的现象。
[0014]3、本技术通过设置减震套,可以增加电机的稳定性,通过增加电机的稳定性对电机进行减震。
[0015]4、本技术通过设置连接轴承,可以增加正反牙丝杆的稳定性,防止正反牙丝杆出现上下移动的现象。
[0016]5、本技术通过设置滑块和滑槽,可以对传动板进行固定,防止传动板出现前后移动的现象。
[0017]6、本技术通过设置加固块,可以增加卡杆的稳定性,防止卡杆出现晃动的现象。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结构图;
[0019]图2为本技术图1的正视结构图;
[0020]图3为本技术图2中A出的放大结构图。
[0021]图中:1、控制基板;2、移动引线板;3、气缸;4、连接板;5、连接杆;6、连接机构;61、电机;62、斜齿轮一;63、斜齿轮二;64、正反牙丝杆;65、螺套;66、连杆;67、传动板;68、卡杆;7、固定套;8、减震套;9、连接轴承;10、滑块;11、滑槽;12、加固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如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用于导线输送的前端引线机构,包括控制基板1,控制基板1的左侧活动连接有移动引线板2,移动引线板2右侧的顶部和底部均设置有气缸3,气缸3的右侧贯穿至控制基板1的内部,气缸3的左侧与移动引线板2固定连接,控制基板1的右侧活动连接有连接板4,连接板4左侧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杆5,连接杆5的左侧贯穿至控制基板1的内部,控制基板1内壁的背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机构6;
[0024]连接机构6包括电机61,电机61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斜齿轮一62,斜齿轮一62的正面活动连接有斜齿轮二63,斜齿轮二63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正反牙丝杆64,正反牙丝杆64表面的两侧均螺纹连接有螺套65,螺套65的正面活动连接有连杆66,连杆66远离螺套65的一侧活动连接有传动板67,传动板67远离正反牙丝杆64一侧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卡杆68,卡杆68远离传动板67的一侧贯穿至连接杆5的内部。
[0025]参考图2,气缸3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套7,固定套7的表面与控制基板1的内壁固定连接。
[0026]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通过设置固定套7,可以对气缸3进行固定,防止气缸3出现晃动的现象。
[0027]参考图3,电机61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减震套8,减震套8的背面与控制基板1固定连接。
[002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通过设置减震套8,可以增加电机61的稳定性,通过增加电机61的稳定性对电机61进行减震。
[0029]参考图3,正反牙丝杆64的两侧均活动连接有连接轴承9,连接轴承9的外侧与控制基板1的内壁活动连接。
[0030]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通过设置连接轴承9,可以增加正反牙丝杆64的稳定性,防止正反牙丝杆64出现上下移动的现象。
[0031]参考图3,传动板67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滑块10,控制基板1内壁的两侧均开设有滑槽11,滑块10与滑槽11滑动连接。
[0032]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通过设置滑块10和滑槽11,可以对传动板67进行固定,防止传动板67出现前后移动的现象。
[0033]参考图3,卡杆68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加固块12,加固块12靠近传动板67的一侧与传动板67滑动连接。
[0034]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通过设置加固块12,可以增加卡杆68的稳定性,防止卡杆68出现晃动的现象。
[0035]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使用时,使用者先将连接板4与导线输送装置焊接,再将控制基板1与连接板4接触,使连接杆5插入控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导线输送的前端引线机构,包括控制基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基板(1)的左侧活动连接有移动引线板(2),所述移动引线板(2)右侧的顶部和底部均设置有气缸(3),所述气缸(3)的右侧贯穿至控制基板(1)的内部,所述气缸(3)的左侧与移动引线板(2)固定连接,所述控制基板(1)的右侧活动连接有连接板(4),所述连接板(4)左侧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杆(5),所述连接杆(5)的左侧贯穿至控制基板(1)的内部,所述控制基板(1)内壁的背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机构(6);所述连接机构(6)包括电机(61),所述电机(61)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斜齿轮一(62),所述斜齿轮一(62)的正面活动连接有斜齿轮二(63),所述斜齿轮二(63)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正反牙丝杆(64),所述正反牙丝杆(64)表面的两侧均螺纹连接有螺套(65),所述螺套(65)的正面活动连接有连杆(66),所述连杆(66)远离螺套(65)的一侧活动连接有传动板(67),所述传动板(67)远离正反牙丝杆(64)一侧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卡杆(68),所述卡杆(68)远离传动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海金黄立锋杨立杨龙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立海隆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