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绕电芯结构及卷绕叠片式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735540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26 18: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卷绕电芯结构及卷绕叠片式电池,卷绕电芯结构包括第一正极极片、第二正极极片、负极极片以及隔膜,负极极片具有负极空箔区,第二正极极片具有第一正极空箔区及第二正极空箔区;第二正极极片包覆在负极极片的外侧面并与负极极片共同绕电芯卷针卷绕在电芯卷针上,第一正极极片包覆在第二正极极片的外侧面且自身的涂层面正对第一正极空箔区,第一正极空箔区正对负极空箔区涂层的一面,第二正极极片上背对第二正极空箔区的涂层面包覆在负极极片的尾部,隔膜位于第二正极极片和负极极片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第一正极极片使负极头部涂覆区充分利用并以正极单面收尾,使负极活性涂层得到充分利用,提高了卷绕式电芯的能量密度。式电芯的能量密度。式电芯的能量密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卷绕电芯结构及卷绕叠片式电池


[0001]本技术涉及锂电池
,具体地,涉及一种卷绕电芯结构及卷绕叠片式电池。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商业化锂离子电池因其较高的能量密度被广泛应用于动力电池领域。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和新能源汽车续航息息相关,电池能量密度的提升成为当前技术研发的重点。
[0003]现有设计中,动力电池大多采用正极极片、隔膜、负极极片叠加卷绕方式制得成品电芯。在以间隙涂布极片制作的卷绕式电芯(如图5)中,负极入位内侧和收尾外侧无对应正极极片,负极活性涂层未得到充分利用,降低了电芯的能量密度。
[0004]专利文献CN102244299A公开了一种软包装锂电池卷绕式电芯,包括由正、负极片绕卷形成的卷绕体、将正、负极片隔开的隔膜以及将正、负极片的电极引出的正、负极耳,正、负极片包括正、负极集流体及涂覆在正、负极集流体表面的正、负极活性物质,其中,所述负极片位于所述卷绕体内的自由端与所述正极片位于所述卷绕体内的自由端均朝向同一方向排列。该软包装锂电池卷绕式电芯,位于卷绕体最内层的负极片重叠卷绕两次,从而卷绕体最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卷绕电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正极极片(1)、第二正极极片(2)、负极极片(3)以及隔膜(4);所述第二正极极片(2)、负极极片(3)均为双面涂层结构,所述第一正极极片(1)采用单面涂层结构,所述负极极片(3)的头部具有单面未涂层的负极空箔区(31),所述第二正极极片(2)具有位于头部双面未涂层的第一正极空箔区(21)以及位于尾部单面未涂层的第二正极空箔区(22);所述第二正极极片(2)包覆在所述负极极片(3)的外侧面并与所述负极极片(3)共同绕电芯卷针(5)周向并以卷轴式结构卷绕在所述电芯卷针(5)的外部,所述第一正极极片(1)包覆在所述第二正极极片(2)的外侧面且自身的涂层面正对所述第一正极空箔区(21),所述第一正极空箔区(21)正对所述负极空箔区(31)涂层的一面,所述第二正极极片(2)上背对所述第二正极空箔区(22)的涂层面包覆在所述负极极片(3)的尾部,所述隔膜(4)位于第二正极极片(2)和负极极片(3)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卷绕电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正极极片(1)、第一正极空箔区(21)的长度均为电芯卷针(5)周长的一半,所述负极空箔区(31)、第二正极空箔区(22)的长度均等于电芯卷针(5)的周长。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卷绕电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正极极片(1)包括第一正极集流体(11)、布置在所述第一正极集流体(11)一面的第一正极涂层(12)以及布置在所述第一正极集流体(11)端部的导电导柄(13)。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卷绕电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正极极片(2)包括第二正极集流体(23)、分别布置在所述第二正极集流体(23)两面上的第二正极涂层(2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金钻刘婵侯敏曹辉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瑞浦青创新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