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3D细胞自动化培养与多维度药效评价的高通量微流控芯片及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高通量3D细胞制备与药物药效评价方法,尤其涉及一种3D细胞自动化培养与多维度药效评价的高通量微流控芯片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化疗是癌症治疗最常用的方法,通常会给患者带来许多副作用,因此化疗药物的临床前药效和副作用的早期评价对于药物开发具有重要意义。在药物开发周期中,临床前药物评价主要有细胞实验和动物实验,其中细胞实验较动物实验操作更为简便,经济实惠。
[0003]微流控芯片主要优点有消耗试剂量少、通量高、样本需求量少等,其非常适合与细胞培养相结合实现高通量药物评价。在已发表的文献及公开的技术中已经实现运用微流控芯片对2D细胞进行高通量药物评价。如中国专利CN101629143B公开了一种用于高通量药物筛选的微流控细胞阵列芯片、制备方法及应用。所述的芯片从上向下依次为阀控制通道层,流体通道层和适合细胞贴壁生长的玻璃层。该芯片可用于不同浓度药物并行作用多种细胞,进行高通量细胞药物筛选。所述的芯片采用多次曝光,一次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3D细胞自动化培养与多维度药效评价的高通量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其从上至下依次包括PDMS微阀控制层、PDMS薄膜流路腔室层和PDMS微槽层;所述的PDMS微阀控制层内设有多个横向压力阀和多个纵向压力阀;横向压力阀和纵向压力阀交叉排列设置;横向压力阀和纵向压力阀通过向下层的PDMS薄膜流路腔室层输出压力进行开闭控制;所述的PDMS薄膜流路腔室层内设有多条横向流路和与多条纵向流路,横向流路的两端分别与药物进液口和药物出液口连通,纵向流路的两端分别与细胞进样口和细胞出样口连通;横向流路与纵向流路交错处形成培养腔室;所述的横向流路的入口依次通过进液除泡微柱和进药除泡腔室与药物进液口连通,纵向流路的入口通过细胞均匀微柱与细胞进样口连通;所述的PDMS微槽层内设有与培养腔室一一对应的微槽阵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3D细胞自动化培养与多维度药效评价的高通量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横向压力阀设有4个,纵向压力阀设有5个,横向压力阀的压力入口和纵向压力阀的压力入口均设于PDMS微阀控制层的上表面,每个横向压力阀由5个横向微阀排列组成,每个纵向压力阀由4个纵向微阀组成;所述横向微阀的尺寸长1
‑
4mm,宽1
‑
2mm,纵向微阀的尺寸为长1
‑
5mm,宽1
‑
2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3D细胞自动化培养与多维度药效评价的高通量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PDMS微阀控制层通过输入气压或液压控制。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3D细胞自动化培养与多维度药效评价的高通量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进液口的内径为0.7
‑
2mm,药物出液口的内径为0.7
‑
2mm,细胞进样口的内径为0.7
‑
2mm,细胞出样口的内径为0.7
‑
2mm,进液除泡微柱的内径为0.05
‑
0.3mm,细胞均匀微柱的内径为0.1
‑
0.3mm,培养腔室的尺寸为长2
‑
3mm,宽2
‑
3mm,横向流路的宽度为0.1
‑
1mm,纵向流路的宽度为0.1
‑
1m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3D细胞自动化培养与多维度药效评价的高通量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每个微槽阵列包括19个微槽,微槽的的直径为0.15
‑
0.5mm,深度为200
‑
600mm。6.一种如权利要求1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平,朱宇瑄,万浩,蒋得明,邱勇,孔留兵,刘鑫,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