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节竖向阻尼的自复位多向隔震支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734244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26 18: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减震隔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可调节竖向阻尼的自复位多向隔震支座。包括上端板、下端板以及设置在上端板和下端板之间的连接板,上端板和连接板之间设置有竖向地震能量耗散装置,竖向地震能量耗散装置包括摩擦外壳、O型钢板和弧形板,O型钢板与摩擦外壳、弧形板固定连接,摩擦外壳内设置有固定块,摩擦外壳和固定块之间设置有磁致伸缩棒,摩擦外壳和固定块分别与上端板和连接板固定连接,弧形板的上端通过SMA丝与上端板固定连接,弧形板的下端与连接板固定连接,连接板和下端板之间设置有压电陶瓷块,且连接板和下端板之间通过SMA绞线固定连接。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耗散竖向和水平地震能量,并且实现了竖向阻尼可调。并且实现了竖向阻尼可调。并且实现了竖向阻尼可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调节竖向阻尼的自复位多向隔震支座


[0001]本技术属于减震隔震
,具体涉及一种可调节竖向阻尼的自复位多向隔震支座。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国家大力发展减震隔震技术,隔震建筑数量逐年增加,打破了传统的依靠结构自身刚度抵御地震作用的观念,通过在结构基础或楼层内加设耗能装置以形成隔震层的方式消耗地震能量,减小地震作用对结构的破坏。目前使用较广的隔震支座具有良好的初始刚度,在地震过程中可提供较好的耗能能力。但是传统的隔震支座通常忽略了竖向地震作用对结构的严重破坏,竖向隔震效果不佳。同时,传统隔震支座采用被动控制技术,在强震作用下会产生较大的残余变形,难以充分发挥隔震支座的使用功能,增加了结构与支座震后修复的费用,经济性较差。
[0003]智能材料作为一种新兴的多功能材料,现已成为土木工程结构振动控制领域的研究热点,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形状记忆合金材料(SMA)具有形状记忆、相变超弹性和高阻尼特性,可为耗能装置提供复位能力,压电陶瓷材料电致变形响应快,可实时调节控制力,将两者结合应用具有良好的互补优势。/>[0004]应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调节竖向阻尼的自复位多向隔震支座,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端板(14)、下端板(15)以及设置在上端板(14)和下端板(15)之间的连接板,上端板(14)和连接板之间设置有竖向地震能量耗散装置,所述竖向地震能量耗散装置包括摩擦外壳(3)、O型钢板(1)和弧形板(5),所述O型钢板(1)与摩擦外壳(3)、弧形板(5)固定连接,所述摩擦外壳(3)内设置有固定块(6),摩擦外壳(3)和固定块(6)之间设置有磁致伸缩棒(13),摩擦外壳(3)和固定块(6)分别与上端板(14)和连接板固定连接,所述弧形板(5)的上端通过SMA丝(4)与上端板(14)固定连接,弧形板(5)的下端与连接板固定连接;连接板和下端板(15)之间设置有压电陶瓷块(10),且连接板和下端板(15)之间通过SMA绞线(9)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节竖向阻尼的自复位多向隔震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外壳(3)位于上端板(14)下方中心处,所述O型钢板(1)位于摩擦外壳(3)外周,弧形板(5)位于O型钢板(1)外侧且弧形板(5)与O型钢板(1)一一对应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节竖向阻尼的自复位多向隔震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端板(14)的下方还固定设置有高阻尼垫块(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节竖向阻尼的自复位多向隔震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O型钢板(1)通过两侧端板分别与摩擦外壳(3)、弧形板(5)固定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节竖向阻尼的自复位多向隔震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外壳(3)的内侧壁上开设有安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繁荣蒋攀贺对喜张芹锋李晓昇刘军生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广州工程局集团深圳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