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临床老年痴呆患者的预警安全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732296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26 18: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适用于临床老年痴呆患者的预警安全绳。包括固定安装于病床上的底座和用于佩戴于患者手柄处的腕带体,底座通过钳口与五金件固定于病床上,底座的上端通过弹簧绳与腕带体连接,腕带体的一端的外侧面设置有绒毛面,腕带体的另一端的内侧面设置有倒钩面,腕带体的内围设置有人体红外传感器,腕带体内部设置有PCB板,PCB板上设置有无线通信模块和按键,按键的按键帽置于腕带体的外部,人体红外传感器与PCB板线路连接导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由底座、弹簧绳和腕带体构成主要部件,使佩戴者局限于病床周边区域活动,可有效防止患有老年痴呆的患者离开病床或病房,并及时发出危险预警。险预警。险预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临床老年痴呆患者的预警安全绳


[0001]本技术涉及医护用品
,尤其是一种适用于临床老年痴呆患者的预警安全绳。

技术介绍

[0002]众所周知,老年痴呆又叫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起病隐匿的进行性发展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临床上以记忆障碍、失语、失用、失认、视空间技能损害、执行功能障碍以及人格和行为改变等全面性痴呆表现为特征。而对于这一类人群,针对病情较为严重的便需要进行特定的看护,特别是当这类人群在医院就医时,其医院临床看护便显得十分重要。
[0003]目前,现有的临床看护基本都是依靠人力进行陪伴看护。即要不是家属,要不就是医护人员进行看护,而这两种形式的看护,都不可能保证寸步不离的陪护,而一旦患者呈身边无人看护,离开病床或者离开病房,其对于患者以及医院都将存在诸多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临床老年痴呆患者的预警安全绳。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适用于临床老年痴呆患者的预警安全绳,包括固定安装于病床上的底座和用于佩戴于患者手柄处的腕带体,所述底座通过钳口与五金件固定于病床上,所述底座的上端通过弹簧绳与腕带体连接,所述腕带体的一端的外侧面设置有绒毛面,所述腕带体的另一端的内侧面设置有倒钩面,所述腕带体的内围设置有人体红外传感器,所述腕带体内部设置有PCB板,所述PCB板上设置有无线通信模块和按键,所述按键的按键帽置于腕带体的外部,所述人体红外传感器与PCB板线路连接导通。
[0007]优选地,所述PCB板上集成有主控芯片,所述主控芯片分别与人体红外传感器以及无线通信模块连接。
[0008]优选地,所述腕带体内嵌有电池或通过电池座安装有电池,所述电池与PCB板的供电接入端连接。
[0009]优选地,所述电池为充电电池,其在所述腕带体的外侧设置有与PCB板连接的充电端口。
[0010]优选地,所述腕带体内填充有海绵体,所述海绵体与PCB板以及电池之间通过中框隔断,所述PCB板和电池均固定安装于中框上。
[0011]优选地,所述主控芯片为LM3S1138芯片,所述人体红外传感器为KP500B传感器,所述无线通信模块为GPRS模块。
[0012]由于采用了上述方案,本技术由底座、弹簧绳和腕带体构成主要部件,使佩戴者局限于病床周边区域活动,可有效防止患有老年痴呆的患者离开病床或病房;同时,通过腕带体上设置有的人体红外传感器,从而可实时探测患者的手腕是否已经完全脱离腕带
体,并随后依靠无线通信模块进行远程危险信息通报,从而在患者私自挣脱腕带体后,可及时得知。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腕带体内部位于PCB板处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PCB板上各元器件之间的结构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17]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18]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19]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适用于临床老年痴呆患者的预警安全绳,包括固定安装于病床上的底座1和用于佩戴于患者手柄处的腕带体2,所述底座1通过五金件3固定于病床上,所述底座1的上端通过弹簧绳5与腕带体2连接,所述腕带体2的一端的外侧面设置有绒毛面6,所述腕带体2的另一端的内侧面设置有倒钩面7,所述腕带体2的内围设置有人体红外传感器8,所述腕带体2内部设置有PCB板9,所述PCB板9上设置有无线通信模块100和按键10,所述按键10的按键帽置于腕带体2的外部,人体红外传感器8与PCB板9线路连接导通。
[0020]本实施例由底座1、弹簧绳5和腕带体2构成主要部件,使佩戴者局限于病床周边区域活动,可有效防止患有老年痴呆的患者离开病床或病房;同时,通过腕带体上设置有的人体红外传感器8,从而可实时探测患者的手腕是否已经完全脱离腕带体2,并随后依靠无线通信模块100进行远程危险信息通报,从而在患者私自挣脱腕带体后,可及时得知。
[0021]具体使用时,由底座1预先固定安装于病床上,对于底座1的安装,底座1可设置一个对应的钳口4,此钳口4可安装于病床护栏上,然后由五金件(螺丝、螺栓等紧固件)进行锁
固,当然也可以固定与其他稳固的物件上。需对患者使用时,则只需将腕带体2佩戴带与手腕处,然后通过倒钩面7搭合与绒毛面6上,使其构成魔术贴进行相互粘固,而位于绒毛面6在与倒钩面7贴合后,其位于倒钩面7的下方,本实施例可选择性,绒毛面6处设置光敏传感器或者光敏传感器11,当倒钩面7呈覆盖式盖合于绒毛面6上,光敏传感器11便可以探测到存在物体,而位于此处的光敏传感器便被覆盖住,即检测不到光照,而位于腕带体内围处的人体红外传感器8并可以探测到人体(手腕),当佩戴完成后,则可以通过按键10的控制,则开启探测工作,通过光敏传感器的探测到有无光源,或光敏传感器11探测到有无物件,便可以判别腕带体2是否脱离粘固,从而可以避免粘固不到位,或者已经脱离粘固,可以预先发出对应的预警,而一旦当腕带体2脱离手腕,则人体红外传感器8便无法探测到人体红外信号,这时便可以判定,患者已经脱离腕带体,存在私自离开病床或离开病房的风险。而所有的探测到的危险信息均由无线通信模块100进行远程无线发送,即通过无线通信模块100发送至家属终端和护士站。
[0022]进一步,对于内部具体数据处理,则在所述PC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临床老年痴呆患者的预警安全绳,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安装于病床上的底座和用于佩戴于患者手柄处的腕带体,所述底座通过钳口与五金件固定于病床上,所述底座的上端通过弹簧绳与腕带体连接,所述腕带体的一端的外侧面设置有绒毛面,所述腕带体的另一端的内侧面设置有倒钩面,所述腕带体的内围设置有人体红外传感器,所述腕带体内部设置有PCB板,所述PCB板上设置有无线通信模块和按键,所述按键的按键帽置于腕带体的外部,所述人体红外传感器与PCB板线路连接导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临床老年痴呆患者的预警安全绳,其特征在于:所述PCB板上集成有主控芯片,所述主控芯片分别与人体红外传感器以及无线通信模块连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适用于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钰桃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平乐骨伤科医院深圳市坪山区中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