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沙滩地的河流水质改善与生态修复的人工湿地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731886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26 18: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适用于沙滩地的河流水质改善与生态修复的人工湿地系统,包括:具有河水进口、农田面源径流进口和与水流向相垂直的一字型水流出口的集水区;具有跌水阶梯和位于跌水阶梯之间的塘底沉水植物层的生态溢流塘区,其出口端设置有单向出口的横向集水渠;垂直流湿地区,其线形流道内设置有生化截留过滤装置和旋转推进器;重力流排水区的L型集水渠围成的区域内设置有多个阶梯形流道,阶梯形流道的进口端位于农田一侧,出口端位于河流一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便于施工,填料更换快速方便,管理成本低,实施效果好,其位于农田和河流之间,可以将上游来水引流入滩,拦截净化农业面源污染,净化河流水质,提高河流水体的自净能力。体的自净能力。体的自净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适用于沙滩地的河流水质改善与生态修复的人工湿地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河流滩涂治理
,尤其是涉及一种适用于沙滩地的河流水质改善与生态修复的人工湿地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河滩地是指河流流经的河岸受泥沙沉积而形成的天然滩涂土地,随着河流水量水位的变化,河滩地的地形地貌、植被覆盖和动植物栖息等都在随之变化。由于滩地上大量淤积泥沙常年裸露在环境中,导致河流生态系统不连续,趋于生态破碎化;更有甚者,滩地有时会被侵占为耕地,出现水土流失等现象时,农业面源污染直接入河,造成水质恶化,尤其不利于生态系统的恢复。
[0003]近年来,随着生态廊道的建设和河湖生态缓冲带保护修复的推进,大片被侵占或裸露的滩地开始进行生态化改造,成为河道生态修复的重要一环。然而,现有修复措施主要是种植一些适合河滩地生长的乔灌木和挺水植物,不能对水质和土质进行有效改良,河道生态治理成效不明显。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适用于沙滩地的河流水质改善与生态修复的人工湿地系统,具体可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0005]本技术所述的适用于沙滩地的河流水质改善与生态修复的人工湿地系统,设置在农田和河流之间,包括沿水流向依次设置的
[0006]集水区,具有河水进口、农田面源径流进口和与水流向相垂直的一字型水流出口,所述一字型水流出口处设置有拦污栅;
[0007]生态溢流塘区,具有沿水流向设置的跌水阶梯,所述跌水阶梯之间设置有塘底沉水植物层,且所述生态溢流塘区的出口端设置有横向集水渠,所述横向集水渠设置有位于一端的单向出口;
[0008]垂直流湿地区,具有多道交错设置的横向隔板,所述横向隔板构成的折线形流道内设置有生化截留过滤装置和旋转推进器;
[0009]重力流排水区,具有与所述折线形流道相连通的L型集水渠,所述L型集水渠围成的区域内设置有多个阶梯形流道,所述阶梯形流道的进口端位于农田一侧,出口端位于河流一侧。
[0010]所述河流进口设置有流量电控阀。
[0011]所述生态溢流塘区的深度为2.5m,坡比为1:3,且生态溢流塘区的周边浅水区设置有生态景观系统。
[0012]所述生化截留过滤装置包括多个过滤单元,每一所述过滤单元均包括钢筋骨架和存料抽屉,所述钢筋骨架具有三个沿竖向叠置的存料腔;所述存料抽屉对应于所述存料腔设置有三个,每一所述存料抽屉均具有蜂窝格宾网的底面和侧面,且下层存料抽屉内填充
有挂膜生物填料球、中间层存料抽屉内填充有砻笆岩填料、上层存料抽屉内填充有用于栽种挺水植物的植物生长土。
[0013]所述存料抽屉的高度自下而上分别是30cm、40cm、20cm。
[0014]所述旋转推进器设置在折线形流道内靠近河流的一端。
[0015]所述L型集水渠包括横向设置的第一段和靠近农田一侧设置的第二段,所述第二段上对应于所述阶梯形流道设置有多个排水口,所述排水口处设置有布水器,每一阶梯形流道内均具有生态砖砌筑而成的三级台阶,所述三级台阶上自下而上依次设置有防渗膜和用于种植挺水植物的种植土层。
[0016]所述农田面源径流进口与设置在农田一侧的植草沟相连通,所述植草沟的单边坡比≤1:3,宽度为0.5

1m。
[0017]本技术提供的适用于沙滩地的河流水质改善与生态修复的人工湿地系统,结构简单,便于施工,填料更换快速方便,管理成本低,实施效果好,其位于农田和河流之间,可以将上游来水引流入滩,拦截净化农业面源污染,净化河流水质,提高河流水体的自净能力;同时,可以有效改善沙质土,防止河道冲刷和水土流失,在不破坏原有河道防洪功能的基础上修复河滩地生态系统,创造河岸带生境,营造多样化生态廊道,增加河道滩地生物多样性。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图1中过滤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3是图1中过滤单元的安装状态示意图。
[0021]图4是图1中阶梯形流道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技术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实施例。
[0023]本技术所述的适用于沙滩地的河流水质改善与生态修复的人工湿地系统,位于农田和河流之间,包括沿水流向依次设置的集水区、生态溢流塘区、垂直流湿地区和重力流排水区。
[0024]具体地,如图1

4所示,集水区位于上游,是人工湿地系统的水流入口,用于接收河流入水和农田面源径流,其中,集水区的河水进口处安装有流量电控阀11,可以根据水质进行水量调节;对于农田面源径流,则通过设置在农田一侧的植草沟12与集水区的农田面源径流进口相接。通常情况下,植草沟12的单边坡比≤1:3,宽度为0.5

1m。进入集水区的水流经短暂停留后,经过集水区的一字型水流出口13排至生态溢流塘区。上述一字型水流出口13与水流向相垂直,该处安装有拦污栅,用于拦截水流中悬浮物,对水流进行初步净化。
[0025]生态溢流塘区主要用于对水流进行跌水充氧,其次可以在周边浅水区设置挺水植物、块石21、木桩等构成生态景观系统,增强景观效果。上述生态溢流塘区内的水塘22可根据景观设计方案并列设置一个或多个(图1中为两个),每个水塘22深度为2.5m,坡比为1:3,
通过一级或多级沿水流向设置的跌水阶梯23实现。跌水阶梯23 采用生态砖砌护而成,相邻跌水阶梯22之间设置有塘底沉水植物层,即可根据比选选择当地优势种进行种植,使水流经过该区域时,充分实现跌水充氧目的。上述生态溢流塘区的出口端还设置有横向集水渠24,其采用单向出口结构,通常情况下,该单向出口位于靠近河流一侧,并由此进入垂直流湿地区。
[0026]垂直流湿地区内安装有生化截留过滤装置,其自下而上依次分为生物降解层、填料过滤层和物利用层。上述生物降解层铺设两层φ10cm的挂膜生物填料球31,挂膜生物填料球31利用当地污水处理厂中厌氧消化池的活性污泥在厌氧环境下进行挂膜;填料过滤层装填有砻笆岩填料32,具有较好的脱氮除磷效果;植物利用层装填有植物生长土33,其是由直径为30

50mm的砾石和种植土按照2:1的比例混合而成,同时添加少量植物生物基营养添加剂,用于种植有根系发达的挺水植物。当水流通过上述生化截留过滤装置时,可实现水流内杂质的微生物降解、填料吸收和植物吸收。
[0027]本实施例中,垂直流湿地区内安装有多道交错设置的横向隔板34,上述横向隔板34可形成能够延长水流实际路径长度的折线形流道,有利于提高杂质降解和吸收效果。上述生化截留过滤装置则是由多个过滤单元构成,可以根据流道的具体结构进行灵活组装和拆卸,同时便于填料更换和后期维修。上述过滤单元由钢筋骨架35构成三个沿竖向叠置的存料腔,每个存料腔内安装一个存料抽屉36,存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沙滩地的河流水质改善与生态修复的人工湿地系统,设置在农田和河流之间,其特征在于:包括沿水流向依次设置的集水区,具有河水进口、农田面源径流进口和与水流向相垂直的一字型水流出口,所述一字型水流出口处设置有拦污栅;生态溢流塘区,具有沿水流向设置的跌水阶梯,所述跌水阶梯之间设置有塘底沉水植物层,且所述生态溢流塘区的出口端设置有横向集水渠,所述横向集水渠设置有位于一端的单向出口;垂直流湿地区,具有多道交错设置的横向隔板,所述横向隔板构成的折线形流道内设置有生化截留过滤装置和旋转推进器;重力流排水区,具有与所述折线形流道相连通的L型集水渠,所述L型集水渠围成的区域内设置有多个阶梯形流道,所述阶梯形流道的进口端位于农田一侧,出口端位于河流一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沙滩地的河流水质改善与生态修复的人工湿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河流进口设置有流量电控阀。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沙滩地的河流水质改善与生态修复的人工湿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溢流塘区的深度为2.5m,坡比为1:3,且生态溢流塘区的周边浅水区设置有生态景观系统。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沙滩地的河流水质改善与生态修复的人工湿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生化截留过滤装置包括多个过滤单元,每一所述过滤单元均包括钢筋骨架和存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晓辉冯光伟李志豪周倩徐吉平韩亚萍崔康成吕广阔侯垚琳刘杰赵通阳宋文超王鹏曾锐张兆鑫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省水利勘测设计研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