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设备的开关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729612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26 18:29
提出了开关装置(50),包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气设备的开关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中压,即1至52kV电气单元的开关装置领域。这些开关装置包含真空断续器或真空中的断续器。这些真空断续器可以可靠地切换电气单元中的电流,并避免产生电弧。

技术介绍

[0002]已知的实践,尤其是来自专利EP2182536,将真空断续器与包含电气设备的相的主开关的主电路并联,电气设备在下文中也称为电气单元。在这样的电路架构中,真空灭弧室在正常工作时,即主开关闭合时没有电流流过,使得电流在主电路中流通。在主开关断开操作期间,主开关的可移动部分在主支路中的电流中断之前闭合包括真空断续器的支路中的电路。然后,通过断开开关,主支路中的电流被中断,从而所有电流都流过真空断续器。在继续其断开行程时,开关的可移动部分促使真空断续器的触头断开并且电流被切断。因此避免了在主开关上出现电弧,因为电流仅在电流切换的时刻在真空断续器中流动。由于仅在瞬态电流切换阶段期间电流通过真空断续器,因此与设置成串联放置在主开关的电路中的真空断续器相比,所述真空断续器可以被简化并且尺寸更小。
[0003]为了产生真空断续器的断开,主开关的移动触头驱动机械链接到真空断续器的移动电极的托板,并引起真空断续器的断开。为了允许电流在真空断续器中流动,必须确保主开关和真空断续器的移动电极之间的电连续性。为此,托板包括导电板,主开关接触到该导电板。该板通过连接线电连接到移动电极。板和连接线之间的电连接通常通过压接产生。因此,该板可以包括形成椭圆形凹部的向后弯曲部分,线被引入到该凹部中,然后该部分变形以产生线的压接。换句话说,变形的部分挤压线,这确保了线被机械地保持并且形成电连接。
[0004]该板必须对开关在电流断开阶段产生的机械力具有良好的抵抗力。因此,该板由具有高弹性极限的材料制成,例如不锈钢。然而,这种类型的材料表现出一定的弹簧效应,也就是说,压接后由板施加在连接线上的压力趋向于放松。这种现象限制了板和线之间的接触。长期下来,板和线之间的电连接质量会降低,这降低了电流开关装置的效率。
[0005]本公开旨在提供一种解决方案,该解决方案使得有可能增强线和由具有高弹性极限的材料制成的板之间的电连接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电气单元的开关装置,包括:
[0007]‑
主开关,其被配置为在允许电流在电气单元的主电路中通过的闭合位置和禁止电流在主电路中通过的断开位置之间移动,
[0008]‑
真空断续器,包括:
[0009]‑‑
固定电极,
[0010]‑‑
移动电极,被配置为在以下位置之间移动:
[0011]‑‑‑
第一位置,其中固定电极与移动电极接触,和
[0012]‑‑‑
第二位置,其中固定电极与移动电极彼此远离,
[0013]‑
托板,与移动电极机械链接,配置为使移动电极从第一位置切换到第二位置,
[0014]所述托板包括导电板,
[0015]所述主开关被配置为在从闭合位置到断开位置的切换中经由板驱动托板,
[0016]‑‑
连接线,将板和移动电极电连接,所述连接线与设置在板的容纳凹部中的连接管电接触,
[0017]其中,所述容纳凹部包括在连接管上施加弹性保持力的壁。
[0018]板和连接线之间的电连接涉及中间部分,即连接管。连接管设置于板的容纳凹部内。容纳凹部的壁和连接管的形状使得壁在连接管上施加弹力。因此确保了连接管和板之间的牢固接触。实际上,所涉及的弹力尤其可以克服各种元件(例如托板)的蠕变效应,这会降低零件之间的接触质量。增强了开关装置的长期可靠性。
[0019]以下段落中列出的特征可以相互独立地实现,也可以根据所有技术上可能的组合来实现:
[0020]根据开关装置的一个实施例,连接线的一部分设置在连接管内。
[0021]可以通过多种方式确保连接线和连接管之间的电接触,例如通过将连接管压接在连接线上。
[0022]壁包括弹性变形区,弹性变形区在连接管上施加弹性保持力。
[0023]连接管为圆柱形。连接管例如具有圆形截面。连接管可以是方形截面。
[0024]连接管由铜制成,优选为退火铜。连接管也可以由铝制成。
[0025]这些材料确保了良好的导电性和良好的压接适用性。
[0026]连接线是绞合线。
[0027]容纳凹部沿主轴线延伸。
[0028]容纳凹部的主轴线与开关可绕其枢转的旋转轴线成直角。
[0029]容纳凹部为圆柱形。
[0030]容纳凹部包括大致U形的截面。
[0031]板由金属制成。板由金属片形成。板可以由钢制成,例如不锈钢。
[0032]板的厚度在0.2毫米和1毫米之间。
[0033]容纳凹部的标称直径在2毫米和8毫米之间。
[0034]连接管压接在连接线上,以保证连接管与连接线之间的电接触。
[0035]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连接管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一部分称为薄部分,其外径小于容纳凹部的标称直径,第二部分称为厚部分,其外径大于容纳凹部的标称直径,容纳凹部的标称直径是容纳凹部的横截面中内接的最大圆的直径,并且在连接管插入容纳凹部之前测量。
[0036]根据一个实施例,连接管被压入容纳凹部中,使得壁在连接管上施加弹性保持力。
[0037]连接管的第一部分与容纳凹部的壁之间存在径向间隙,这允许连接管易于插入容纳凹部中。壁在连接管的第二部分上施加弹性保持力。
[0038]根据一个实施例,连接管包括连接线离开连接管的第一轴向端部和与第一轴向端部相对的第二轴向端部,第一部分,称为薄部分,包括管的第二轴向端部。
[0039]例如,连接管包括锥形端部。连接管的锥形端部可以由可拆卸的套筒形成。可拆卸套筒可重复使用。
[0040]根据开关装置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连接管包括截头圆锥部分,截头圆锥部分包括大直径和小直径,小直径朝向连接管的第二轴向端部定向。
[0041]连接管的截头圆锥部分的大直径朝向连接管的第一轴向端部定向。
[0042]截头圆锥部分包括连接管的第二轴向端部。
[0043]当板处于自由状态时,连接管的第一部分的外径小于容纳凹部的标称直径。因此,在连接管的第一部分和容纳凹部之间存在径向间隙,使得将连接管引入容纳凹部变得容易。当连接管被引入容纳凹部时,径向间隙减小到零。随着连接管的继续插入,容纳凹部的壁被管推回,使得凹部的壁在连接管上施加弹性保持力。这种弹性保持力保证了板和连接管之间的接触压力,从而保证了这两个部件之间的电接触质量。弹性储备保证接触压力随时间基本恒定,这保证了长期可靠性。
[0044]根据开关装置的一个实施例,连接管包括称为薄部分的第一部分和称为厚部分的两个第二部分,第二部分邻近第一部分并轴向设置在第一部分的两侧,并且壁在第二部分上施加弹性保持力。
[0045]第一部分,称为薄部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气单元(1)的开关装置(50),包括:

主开关(20),被配置为在允许电流在电气单元(1)的主电路(30)中通过的闭合位置(P1)和禁止电流在主电路(30)中通过的断开位置(P2)之间移动,

真空断续器(2),包括:
‑‑
固定电极(3),
‑‑
移动电极(4),被配置为在以下位置之间移动:
‑‑‑
第一位置(P1

),其中固定电极(3)与移动电极(4)接触,和
‑‑‑
第二位置(P2

),其中固定电极(3)与移动电极(4)彼此远离,

托板(5),与移动电极(4)机械链接,配置为使移动电极(4)从第一位置(P1

)切换到第二位置(P2

),所述托板(5)包括导电板(6),所述主开关(20)被配置为在从闭合位置(P1)到断开位置(P2)的切换中经由板(6)驱动托板(5),
‑‑
连接线(7),将板(6)和移动电极(4)电连接,所述连接线(7)与设置在所述板(6)的容纳凹部(9)中的连接管(8)电接触,其中,所述容纳凹部(9)包括对所述连接管(8)施加弹性保持力的壁(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装置,其中,所述连接线(7)的一部分(11)设置在所述连接管(8)的内部。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开关装置,其中,所述连接管(8)包括第一部分(21)和第二部分(22),第一部分(21)称为薄部分,其外径(d21)小于所述容纳凹部(9)的标称直径(d_nom),第二部分(22)称为厚部分,其外径(d22)大于所述容纳凹部(9)的标称直径(d_nom),所述容纳凹部(9)的标称直径(d_nom)是所述容纳凹部(9)的横截面(S)中内接的最大圆的直径,并且在所述连接管(8)插入所述容纳凹部(9)之前测量。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开关装置,其中,所述连接管(8)包括所述连接线(7)离开连接管(8)处的第一轴向端部(15)和与所述第一轴向端部(15)相对的第二轴向端部(16),并且其中,称为薄部分的所述第一部分(21)包括所述管的第二轴向端部(16)。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开关装置,其中,所述连接管(8)包括称为薄部分的第一部分(21)和称为厚部分的两个第二部分(22,22

),所述第二部分(22,22

)邻近所述第一部分(21)并轴向地设置在所述第一部分(21)的两侧,并且其中,所述壁(10)在所述第二部分(22,22

)上施加弹性保持力。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开关装置,其中,称为薄部分的所述第一部分(21)通过挤压所述连接管(8)形成。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开关装置,其中,称为薄部分的所述第一部分(21)通过将连接管(8)压在连接线(7)上而形成。8.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A特里奥松JM邦菲尔斯E库恩茨D吉利特D米兰
申请(专利权)人:施耐德电器工业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