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飞专利>正文

一种大坝洄游通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725827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26 18:23
一种大坝洄游通道,包含过坝管、上升管、连接管和坝底入水管,过坝管上设有自动气阀,可自动调整通气量,上升管设有通气管。通过自动气阀和通气管根据水流量速度和大小来调整进入管道的空气量,使管内保持合适的水流量和速度大小。上升管中设有小鱼通道,通过间隔设置的挡板减缓水流,方便体力差的小鱼进行洄游。针对高水位差的特大坝,可在坝内设置中继槽,通过水泵供水蓄水,完成自动的洄游通道。这种洄游通道可自动调整水流大小,减缓水流速度,形成封闭的洄游通道,洄游效果非常好,兼具保留大坝和保护洄游生态资源,值得推广运用。值得推广运用。值得推广运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坝洄游通道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保护生态的洄游装置,具体为一种大坝洄游通道。

技术介绍

[0002]洄游是部分鱼类特有的生活习性,包含生殖洄游、索饵洄游和越冬洄游等,洄游受阻时,这些鱼类的生命将受到严重威胁,甚至危及其物种的延续。
[0003]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在江河上修建的水坝越来越多,水坝主要用于灌溉、发电、供水、航运等,都有重要的意义。但是水坝会阻断洄游通道,严重的可能导致洄游鱼类种族灭绝,对生态的破坏日益加剧。截止2017年,国家大坝委员登记在册的大型水坝约有58500 座,中国已建大坝位居世界第一。因此,针对大坝建立鱼类洄游通道对保护生态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现今很多地方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已经把炸坝列为了备选事项,炸坝造成的经济损失也很巨大。
[0004]现有的洄游装置或设施,有采取如阶梯渡槽式、迂回渡槽式等,都因为存在坡度过大、通道不连续、水流过快等问题,只有少数鱼类能通过,需要人工操作设备辅助鱼类洄游。都不能真正的解决大坝洄游通道的实质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洄游通道的技术缺点及困难,提供一种管道式的密闭的大坝洄游通道。
[0006]为达到上述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大坝洄游通道,包含过坝管、上升管、连接管和坝底入水管,所述过坝管越过大坝设置,所述坝底入水管紧靠大坝下游设置,多个所述上升管通过连接管连接,所述过坝管、上升管、连接管和坝底入水管连接形成越过大坝的洄游通道;所述过坝管上设有自动气阀,所述自动气阀可根据管道水流大小和速度改变通气量,当管道水流大小和速度较大时增加通气量,当管道水流大小和速度较小时减小通气量或关闭气阀;所述上升管上设有通气管,通气管距离过坝管的高度差为30

35米,通气管设置于上升管的顶部,通气管的出口呈弯曲形状。
[0007]进一步,所述自动气阀包含阀杆、弹簧、软气管和推板,所述阀杆一端伸出,另一端连接推板,所述阀杆的一侧设有弹簧,另一侧设有软气管,阀杆在所述弹簧的弹力作用下使软气管呈关闭状态,当管道中水流大小和速度较大时,推板受力,通过阀杆克服弹簧的弹力,使软气管气道打开,推板受水流冲击力越大,软气管气道打开得越大。
[0008]进一步,所述上升管与水平线的倾斜角度为10

15度;所述通气管设有多个,高度间隔为5

10米。
[0009]进一步,所述上升管的底面设有小鱼通道,所述小鱼通道由多个细管道和挡板组成,所述挡板中心设有孔,所述细管道一端与挡板中心的孔连接,细管道的另一端设于另一块挡板的后面20

50厘米。
[0010]进一步,所述过坝管上还设有注水管,过坝管在坝内通过软连接管连接有入坝管,所述入坝管的出口距离大坝50

100米,入坝管的出口处设有阀门,入坝管的出口处连接有可漂浮的遮阳板,入坝管的出口处呈90

180度弯曲形状;所述过坝管在坝外一侧的尾端上设有水闸。
[0011]进一步,所述洄游通道还包含坝内设置的中继槽,所述中继槽连接过坝管,中继槽通过水泵蓄水供水;中继槽在水泵出水口的下方的高水位处设有管道连接到坝内深处。
[0012]进一步,所述上升管和连接管内侧贴壁安装固定,连接管的外侧为向外凸出的弧形形状。
[0013]进一步,所述坝底入水管在离水面30

100厘米处设有溢水管。
[0014]采用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为:这种大坝洄游通道设有过坝管、上升管、连接管和入坝管,形成曲折的越坝洄游通道。过坝管上设有自动气阀可根据水流速度和大小来调整气阀,使管内保持合适压力,调整水流量和速度。上升管上设有通气管,使管道能进入适量的空气,减缓管道内部水流速度,增加管道内含氧量。上升管中设有小鱼通道,通过间隔设置的挡板减缓水流,方便体力差的小鱼进行洄游。入坝管通过软管连接,可适应水位变化。针对高水位差的特大型水坝,可在坝内设置中继槽,通过水泵供水蓄水,完成自动的洄游通道。这种洄游通道可自动调整水流大小,减缓水流速度,形成的洄游通道效果好,兼具保留大坝和保护洄游生态资源,值得推广运用。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专利技术大坝洄游通道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中继槽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上升管和连接管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上升管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9]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自动气阀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过坝管

1,自动气阀

2,水闸

3,通气管

4,小鱼通道

5,上升管

6,连接管

7,溢水管

8,坝底入水管

9,注水管

10,入坝管

11,遮阳板

12,中继槽

13,阀杆

21,弹簧

22,软气管

23,推板

24,挡板

51。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同种要素。
[0022]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申请人曾经长期经营打渔,对流河鱼类生活习性有深切的理解,对鱼类不能洄游造成的生态破坏深感痛心,鱼类不能洄游也显著地造成了河流鱼类减少,进而长期禁渔,食用鱼类减小,影响到了人们的生活质量。经过长期观察和研究,进行了多次模拟实验,总结得出了以下技术方案。
[0024]实施例1如图1,一种大坝洄游通道,包含过坝管1、上升管6、连接管7和坝底入水管9,所述过坝管1越过大坝设置,所述坝底入水管9紧靠大坝下游设置,多个所述上升管6通过连接管7连接,所述过坝管1、上升管6、连接管7和坝底入水管9连接形成越过大坝的洄游通道;所述过坝管1上设有自动气阀2,所述自动气阀2可根据管道水流大小和速度改变通气量,当管道水流大小和速度较大时增加通气量,当管道水流大小和速度较小时减小通气量或关闭气阀;所述上升管6上设有通气管4,通气管4距离过坝管1的高度差为30

35米,通气管4设置于上升管6的顶部,通气管4的出口呈弯曲形状。
[0025]管道之间可以采用焊接或法兰连接,连接处内壁不能有明显毛刺,以免伤害洄游鱼类。建立洄游通道时需要在通道中注水,使大坝两次形成水位差,过坝管1可自动从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坝洄游通道,包含过坝管、上升管、连接管和坝底入水管,所述过坝管越过大坝设置,所述坝底入水管紧靠大坝下游设置,多个所述上升管通过连接管连接,所述过坝管、上升管、连接管和坝底入水管连接形成越过大坝的洄游通道,其特征是:所述过坝管上设有自动气阀,所述自动气阀可根据管道水流大小和速度改变通气量,当管道水流大小和速度较大时增加通气量,当管道水流大小和速度较小时减小通气量或关闭气阀;所述上升管上设有通气管,通气管距离过坝管的高度差为30

35米,通气管设置于上升管的顶部,通气管的出口呈弯曲形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坝洄游通道,其特征是:所述自动气阀包含阀杆、弹簧、软气管和推板,所述阀杆一端伸出,另一端连接推板,所述阀杆的一侧设有弹簧,另一侧设有软气管,阀杆在所述弹簧的弹力作用下使软气管呈关闭状态,当管道中水流大小和速度较大时,推板受力,通过阀杆克服弹簧的弹力,使软气管气道打开,推板受水流冲击力越大,软气管气道打开得越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坝洄游通道,其特征是:所述上升管与水平线的倾斜角度为10

15度;所述通气管设有多个,高度间隔为5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飞
申请(专利权)人:李飞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