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性聚酰亚胺薄膜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724469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26 18:2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改性聚酰亚胺薄膜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S1,提供聚酰胺酸溶液;步骤S2,在所述聚酰胺酸溶液中加入无机填料并进行混炼,得到预混料,其中所述无机填料包括二氧化硅气凝胶、碳化硅气凝胶中的一种或多种;步骤S3,将所述预混料形成薄膜,并在惰性气氛下进行亚胺化处理,得到所述改性聚酰亚胺薄膜。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制备方法,在聚酰胺酸溶液引入二氧化硅气凝胶、碳化硅气凝胶,一方面,这些无机填料相对于树脂材料而言其本身介电常数即较低,从而有利于降低改性聚酰亚胺薄膜的介电常数,另一方面,通过引入气凝胶作为无机填料,由于气凝胶是典型的微孔材料,这些微孔材料通过引入大量的空气,可以进一步显著降低材料的介电常数。料的介电常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改性聚酰亚胺薄膜的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无线通信制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改性聚酰亚胺薄膜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5G作为我国新基建的重要任务和核心基础,是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颠覆性技术赋能各行各业的重要支撑,已经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2020 年5G商用开启,通信处理的信息量成倍增长。而天线是实现这一跨越式提升不可或缺的组件。
[0003]天线作为5G通信的重要一环,无论是在5G终端还是5G基站,都是信号发射接收的关卡,天线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通信的质量。随着5G基站数量的爆发,天线在5G网络中的作用将越来越重要。
[0004]伴随着1G到5G的发展,通信所使用的无线电波频率逐渐提高,波长变短,天线也延续着轻量化、小型化、多频段、高频率的发展方向在不断改进。5G 天线主要分为基站天线和终端天线。在基站天线方面,为提高数据传输速度、减缓传输延时、增加移动性,5G采用Massive MIMO(大规模天线)技术使天线从4/8通道上升至了64通道、128通道,同时也提升了设备的运行功耗,原有的器件材料已难以满足5G的需求,从而推动了材料的革新。而在终端方面,5G频段的增加,也使得终端设备单机天线的数量有所提升,相应核心零部件的材料需求量也有所增加,同时5G设备耗电量的大幅提升,也相应对天线的材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0005]目前主流的5G天线材料为LCP(Liquid Crystal Polymer)。LCP虽然性能优异,但也存在着成型加工工艺不易控制、制品的物理性质呈各向异性、与成型时剪切流动成直角的方向力学性能较差、易于原纤维化等缺点,所以需要对其改性,以提高LCP膜的力学性能。另一方面LCP原料价格昂贵,从而导致了LCP的价格较高,这是影响LCP发展的最主要的问题,因此降低成本已成为生产商的研究重点。此外,由于LCP基材价格偏高。
[0006]然而,LCP材料市场由日本控制,存在议价能力低、供应厂商少的卡脖子问题。此外,使用LCP材料制备天线还存在工艺复杂、良品率低的问题。
[0007]在此背景下,MPI天线得到了快速发展。MPI材料是传统PI软板的改性材料。MPI材料是非结晶性的材料,所以其操作温度宽,在低温压合铜箔下易操作,表面能够与铜较易接着,且价格相对较低。MPI材料的介电常数、吸湿性和传输损耗略低于LCP软板。
[0008]因此,有必要进一步降低MPI材料的介电常数,并进一步改善其吸湿性,以期适应高频段使用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9]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具有低介电常数、低吸湿性的改性聚酰亚胺薄膜的制备方法。
[0010]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11]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改性聚酰亚胺薄膜的制备方法,包括:
[0012]步骤S1,提供聚酰胺酸溶液;
[0013]步骤S2,在所述聚酰胺酸溶液中加入无机填料并进行混炼,得到预混料,其中所述无机填料包括二氧化硅气凝胶、碳化硅气凝胶中的一种或多种;
[0014]步骤S3,将所述预混料形成薄膜,并在惰性气氛下进行亚胺化处理,得到所述改性聚酰亚胺薄膜。
[0015]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1包括:将二胺单体在惰性气氛下溶于极性非质子溶剂中,形成溶液A;将二酐单体加入所述溶液A中进行聚合反应,获得所述聚酰胺酸溶液。
[0016]进一步地,所述二胺单体选自1,4

二氨基环己烷、4,4
’‑
亚甲基双环己胺、3,3
’‑
二甲基

4,4
’‑
二氨基二环己基甲烷中的一种或数种的混合物;所述二酐单体选自环己烷

1,2,4,5

四酸二酐和/或环丁烷

1,2,3,4

四酸二酐,所述极性非质子溶剂为N

甲基吡咯烷酮、N,N

二甲基乙酰胺、N,N

二甲基甲酰胺或N

甲基吡咯烷酮,所述二胺单体与所述二酐单体的质量比为1:1.01

1.14。
[0017]进一步地,所述聚酰胺酸溶液中含有5wt%

15wt%的含氟聚合物,所述含氟聚合物包括氟硅烷、氟改性硅氧烷、聚四氟乙烯中的一种或多种。
[0018]进一步地,所述无机填料的粒径为50nm

50μm,且所述无机填料在所述聚酰胺酸溶液中的含量为5wt%

15wt%。
[0019]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3包括:
[0020]将所述预混料涂覆在衬底上,在氮气气氛下从室温开始升温至330℃
ꢀ‑
370℃,得到15

30μm厚度的所述改性聚酰亚胺薄膜。
[0021]进一步地,将所述预混料涂覆在衬底上之后,现在40

80℃条件下预烘1

2 小时,此后以30

50℃为间隔进行阶梯式加热,各温度条件下分别保温0.5

1 小时。
[0022]进一步地,所述制备方法还包括:
[0023]步骤S4,在所述改性聚酰亚胺薄膜的两侧分别设置厚度为3

5μm厚度的疏水层。
[0024]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4包括:
[0025]步骤S41,将疏水性微纳颗粒、疏水性树脂分散在挥发性有机溶剂中,得到疏水预配料;
[0026]步骤S42,将所述疏水预配料通过旋涂法或喷涂法,涂布在所述改性聚酰亚胺薄膜的上下两侧表面,并使所述挥发性有机溶剂挥发,以在所述改性聚酰亚胺薄膜的两侧分别形成厚度为3

5μm厚度的所述疏水层。
[0027]进一步地,所述疏水性微纳颗粒包括疏水性二氧化硅气凝胶,所述疏水性树脂为氟碳树脂。
[0028]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之一:
[0029]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改性聚酰亚胺薄膜的制备方法,在聚酰胺酸溶液引入作为无机填料二氧化硅气凝胶、碳化硅气凝胶,一方面,这些无机填料相对于树脂材料而言其本身介电常数即较低,从而有利于降低改性聚酰亚胺薄膜的介电常数,另一方面,通过引入气凝胶作为无机填料,由于气凝胶是典型的微孔材料,这些微孔材料通过引入大量的空气,可以进一步显著降低材料的介电常数;
[0030]此外,由于这些二氧化硅气凝胶、碳化硅气凝胶通常具有很好的疏水性,因此也能够进一步改善改性聚酰亚胺薄膜的吸湿性;
[0031]此外,通过在聚酰胺酸溶液中含有5wt%

15wt%的含氟聚合物来引入氟原子,引入氟原子既可以增加聚合物的热稳定性,又由于C

F键相比C

H键有较小的偶极和较低的极化率且氟原子还能增加只有体积,因此通过引入氟原子能够进一步降低聚合物的介电常数;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性聚酰亚胺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S1,提供聚酰胺酸溶液;步骤S2,在所述聚酰胺酸溶液中加入无机填料并进行混炼,得到预混料,其中所述无机填料包括二氧化硅气凝胶、碳化硅气凝胶中的一种或多种;步骤S3,将所述预混料形成薄膜,并在惰性气氛下进行亚胺化处理,得到所述改性聚酰亚胺薄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包括:将二胺单体在惰性气氛下溶于极性非质子溶剂中,形成溶液A;将二酐单体加入所述溶液A中进行聚合反应,获得所述聚酰胺酸溶液。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二胺单体选自1,4

二氨基环己烷、4,4
’‑
亚甲基双环己胺、3,3
’‑
二甲基

4,4
’‑
二氨基二环己基甲烷中的一种或数种的混合物;所述二酐单体选自环己烷

1,2,4,5

四酸二酐和/或环丁烷

1,2,3,4

四酸二酐,所述极性非质子溶剂为N

甲基吡咯烷酮、N,N

二甲基乙酰胺、N,N

二甲基甲酰胺或N

甲基吡咯烷酮,所述二胺单体与所述二酐单体的质量比为1:1.01

1.14。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酰胺酸溶液中含有5wt%

15wt%的含氟聚合物,所述含氟聚合物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慧林郑金桔高凤梅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清通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