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可燃制冷剂的汽车热系统冷热源装置和车辆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723700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26 18:2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适用于可燃制冷剂的汽车热系统冷热源装置和车辆,其中,适用于可燃制冷剂的汽车热系统冷热源装置,包括:机箱和置于机箱内的制冷剂循环系统,机箱包括分隔开的独立密封的第一容腔和第二容腔,第一容腔包括第一吸入口和第一回水口,第二容腔包括第二吸入口和第二回水口,制冷剂循环系统分别与第一吸入口和所述第二吸入口相连。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适用于可燃制冷剂的汽车热系统冷热源装置,通过在机箱内形成分隔的独立密封的第一容腔和第二容腔,将可燃制冷剂充注在第一容腔和第二容腔内,与制冷剂循环系统置于机箱中,防止可燃性制冷剂因碰撞引起的泄漏;同时简化制冷剂循环系统的流程,有效降低了制冷剂的使用量,提高安全性能。提高安全性能。提高安全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适用于可燃制冷剂的汽车热系统冷热源装置和车辆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制冷制热管理
,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可燃制冷剂的汽车热系统冷热源装置和车辆。

技术介绍

[0002]对于车辆应用领域,为车辆热管理提供冷热源的制冷空调系统所采用的氢氟烃制冷剂替代技术是行业发展的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一些环保制冷剂,如R290、R32、R1234yf、R152a以及NH3等,因具有良好的制冷制热性能在制冷空调应用中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但由于这些制冷剂具有一定的可燃性,存在泄漏的安全隐患,不易满足在车辆领域的安全测试标准,因此无法应用在车辆热系统中。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适用于可燃制冷剂的汽车热系统冷热源装置和车辆,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可燃制冷剂无法应用在车辆温控系统上的缺陷,将机箱形成分隔开的独立密封的第一容腔和第二容腔,第一容腔和第二容腔分别与制冷剂循环系统、热管理换热装置和车外换热器相连,实现将可燃性制冷剂应用到车辆温控系统中达到更好的控温效果。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适用于可燃制冷剂的汽车热系统冷热源装置,包括:机箱和置于所述机箱内的制冷剂循环系统,
[0006]所述机箱包括分隔开的独立密封的第一容腔和第二容腔,所述第一容腔包括第一吸入口和第一回水口,所述第二容腔包括第二吸入口和第二回水口,
[0007]所述制冷剂循环系统分别与所述第一吸入口和所述第二吸入口相连,
[0008]所述第一回水口用于和热管理换热装置及车外换热器中一者相连通;所述第二回水口用于和所述热管理换热装置及所述车外换热器中另一者相连通。
[0009]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适用于可燃制冷剂的汽车热系统冷热源装置,所述制冷剂循环系统包括顺次首尾相连形成环路的压缩机、冷凝器、储液罐、膨胀阀和蒸发器。
[0010]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适用于可燃制冷剂的汽车热系统冷热源装置,所述制冷剂循环系统包括顺次首尾相连形成环路的准二级压缩补气型压缩机、冷凝器、第一膨胀阀、气液分离储液罐、第二膨胀阀和蒸发器,
[0011]其中,所述气液分离储液罐与所述准二级压缩补气型压缩机连通。
[0012]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适用于可燃制冷剂的汽车热系统冷热源装置,所述蒸发器包括第一侧吸口和第一侧出口,所述第一侧吸口与所述第一吸入口之间安装有第一泵,所述第一侧出口与所述热管理换热装置及所述车外换热器中一者连通,
[0013]所述冷凝器包括第二侧吸口和第二侧出口,所述第二侧吸口与所述第二吸入口之间安装有第二泵,所述第二侧出口与所述车外换热器及所述热管理换热装置中另一者连通。
[0014]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适用于可燃制冷剂的汽车热系统冷热源装置,所述第一侧出口
与所述热管理换热装置的第一供水口相连通,所述第二侧出口与所述车外换热器的第二供水口相连通,
[0015]其中,所述第一回水口与所述热管理换热装置的第三回水口相连通,所述第二回水口与所述车外换热器的第四回水口相连通。
[0016]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适用于可燃制冷剂的汽车热系统冷热源装置,所述第一侧出口与所述车外换热器的第二供水口相连通,所述第二侧出口与所述热管理换热装置的第一供水口相连通,
[0017]其中,所述第一回水口与所述车外换热器的第四回水口相连通,所述第二回水口与所述热管理换热装置的第三回水口相连通。
[0018]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适用于可燃制冷剂的汽车热系统冷热源装置,所述机箱外壁设置有吊耳。
[0019]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适用于可燃制冷剂的汽车热系统冷热源装置,所述机箱还包括箱盖,所述箱盖设置有防爆型供电模块和控制与显示模块。
[0020]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适用于可燃制冷剂的汽车热系统冷热源装置,所述箱盖密封连接在所述机箱上。
[0021]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车架以及以上所述的适用于可燃制冷剂的汽车热系统冷热源装置,所述汽车热系统冷热源装置安装在所述车架内。
[002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适用于可燃制冷剂的汽车热系统冷热源装置,通过在机箱内形成分隔的独立密封的第一容腔和第二容腔,将可燃制冷剂充注在第一容腔和第二容腔内,与制冷剂循环系统置于机箱中,防止可燃性制冷剂因碰撞引起的泄漏;同时简化制冷剂循环系统的流程,有效降低了制冷剂的使用量,提高安全性能,与热管理换热装置和车外换热器形成控温回路实现更好的控温效果。
[0023]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车辆,由于该车辆包括适用于可燃制冷剂的汽车热系统冷热源装置因此也具备以上适用于可燃制冷剂的汽车热系统冷热源装置的优势。
附图说明
[002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5]图1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适用于可燃制冷剂的汽车热系统冷热源装置的机箱结构示意图;
[0026]图2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适用于可燃制冷剂的汽车热系统冷热源装置的制冷剂循环系统示意图;
[0027]图3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适用于可燃制冷剂的汽车热系统冷热源装置的制冷剂循环系统原理图之一;
[0028]图4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适用于可燃制冷剂的汽车热系统冷热源装置的制冷剂循环系统原理图之二;
[0029]图5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热管理换热装置和车外换热器预机箱和制冷剂循环系统连接
示意图之一;
[0030]图6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热管理换热装置和车外换热器预机箱和制冷剂循环系统连接示意图之二;
[0031]图7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箱盖结构示意图;
[0032]附图标记:
[0033]100:机箱;
ꢀꢀꢀꢀꢀꢀꢀꢀꢀꢀꢀꢀꢀꢀꢀꢀꢀꢀꢀ
101:第一容腔;
[0034]102:第二容腔;
ꢀꢀꢀꢀꢀꢀꢀꢀꢀꢀꢀꢀꢀꢀꢀ
103:隔板;
[0035]104:外壁;
ꢀꢀꢀꢀꢀꢀꢀꢀꢀꢀꢀꢀꢀꢀꢀꢀꢀꢀꢀ
105:内壁;
[0036]106:加强肋;
ꢀꢀꢀꢀꢀꢀꢀꢀꢀꢀꢀꢀꢀꢀꢀꢀꢀ
107:封盖;
[0037]108:吊耳;
ꢀꢀꢀꢀꢀꢀꢀꢀꢀꢀꢀꢀꢀꢀꢀꢀꢀꢀꢀ
109:密封槽;
[0038]110:中间腔体;
ꢀꢀꢀꢀꢀꢀꢀꢀꢀꢀꢀꢀꢀꢀꢀ
111:第一吸入口;
[0039]112:第二吸入口;
ꢀꢀꢀꢀꢀꢀꢀꢀꢀꢀꢀꢀꢀ
113:第一回水口;
[0040]114:第二回水口;
ꢀꢀꢀꢀꢀꢀꢀꢀꢀꢀꢀꢀꢀ
200:制冷剂循环系统;
[0041]201:压缩机;
ꢀꢀꢀꢀꢀꢀꢀꢀꢀꢀꢀꢀꢀꢀꢀꢀꢀ
202:冷凝器;
[0042]203:储液罐;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可燃制冷剂的汽车热系统冷热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箱和置于所述机箱内的制冷剂循环系统,所述机箱包括分隔开的独立密封的第一容腔和第二容腔,所述第一容腔包括第一吸入口和第一回水口,所述第二容腔包括第二吸入口和第二回水口,所述制冷剂循环系统分别与所述第一吸入口和所述第二吸入口相连,所述第一回水口用于和热管理换热装置及车外换热器中一者相连通;所述第二回水口用于和所述热管理换热装置及所述车外换热器中另一者相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可燃制冷剂的汽车热系统冷热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剂循环系统包括顺次首尾相连形成环路的压缩机、冷凝器、储液罐、膨胀阀和蒸发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可燃制冷剂的汽车热系统冷热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剂循环系统包括顺次首尾相连形成环路的准二级压缩补气型压缩机、冷凝器、第一膨胀阀、气液分离储液罐、第二膨胀阀和蒸发器,其中,所述气液分离储液罐与所述准二级压缩补气型压缩机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适用于可燃制冷剂的汽车热系统冷热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器包括第一侧吸口和第一侧出口,所述第一侧吸口与所述第一吸入口之间安装有第一泵,所述第一侧出口与所述热管理换热装置及所述车外换热器中一者连通,所述冷凝器包括第二侧吸口和第二侧出口,所述第二侧吸口与所述第二吸入口之间安装有第二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慧明田长青唐明生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