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河道清淤疏浚及淤泥干燥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723068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26 18:20
本申请涉及一种河道清淤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河道清淤疏浚及淤泥干燥的方法,其包括采用挖泥装置进行挖泥、对挖出的淤泥采用筛分装置进行筛分形成细化的淤泥,向细化的淤泥内加入絮凝剂进行沉淀,再通过挤压装置对沉淀的淤泥进行挤压成块,所述挖泥装置、筛分装置和挤压装置均通过船体进行移动,所述挖泥装置包括输送带、环形槽和设置有环形槽内的挖泥轮,环形槽的内侧开口,挖泥轮转动连接在环形槽内,并且挖泥轮连接有驱动组件,输送带的一端插入环形槽中部用于承接由挖泥轮上落下的淤泥,另一端用于连接筛分装置。本申请具有减少淤泥清理过程中的工作量的效果。具有减少淤泥清理过程中的工作量的效果。具有减少淤泥清理过程中的工作量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河道清淤疏浚及淤泥干燥的方法


[0001]本申请涉及一种河道清淤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河道清淤疏浚及淤泥干燥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河道清淤是对河道内的淤泥进行清理,由于河道内的淤泥随着时间不断增加,严重时会影响到防洪、排涝、供水等。通过河道清淤对河道进行治理,使河道变宽、变深以及河水变清,改善河道和河水,提高河道周围的生活环境。
[0003]申请公布号为CN109293206A的专利申请文件中公开了一种用于河道清淤疏浚及淤泥干燥的方法,包括对河道进行勘察,分析河道内污泥的分布情况;利用环保绞吸式挖船分别清除河道各层中污泥,环保绞吸式挖船收集到第一污泥浆液;将第一污泥浆液泵送至河岸上的第一振荡筛网上,筛分出大物料和第二污泥浆液;将第二污泥浆液泵送至絮凝池内,向絮凝池内加入絮凝剂;将絮凝池内污泥沉淀和旋流器筛分的污泥泵送至第二振荡筛网上,筛分出粗物料和细粒污泥;将细粒污泥泵进压滤机内,制作成滤饼,从而能够达到对河道进行清淤的作用。
[0004]但是上述方法所需要抽取大量的水对淤泥进行输送,提高了工作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减少淤泥清理过程中的工作量,本申请提供一种用于河道清淤疏浚及淤泥干燥的方法。
[0006]本申请提供一种用于河道清淤疏浚及淤泥干燥的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河道清淤疏浚及淤泥干燥的方法,包括采用挖泥装置进行挖泥、对挖出的淤泥采用筛分装置进行筛分形成细化的淤泥,向细化的淤泥内加入絮凝剂进行沉淀,再通过挤压装置对沉淀的淤泥进行挤压成块,所述挖泥装置、筛分装置和挤压装置均通过船体进行移动,所述挖泥装置包括输送带、环形槽和设置有环形槽内的挖泥轮,环形槽的内侧开口,挖泥轮转动连接在环形槽内,并且挖泥轮连接有驱动组件,输送带的一端插入环形槽中部用于承接由挖泥轮上落下的淤泥,另一端用于连接筛分装置。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船体在河道内移动,挖泥装置对河道内的淤泥进行开挖,环形槽内侧开口,当挖泥轮在环形槽内通过驱动组件带动时,位于环形槽最低点的位置时,淤泥进行到环形槽内,然后随着挖泥轮向上,当到达环形槽中部的位置时,淤泥内的水流出环形槽,而淤泥继续向上,然后再流到输送带上并送入到筛分装置进行筛分,形成细化的淤泥再加入絮凝剂进行沉淀,由挤压装置进行挤压成块,从而在淤泥的清理过程中,减少对淤泥量的输送,进而减少工作量。
[0008]优选的,所述挖泥轮包括轮圈和多个隔板,轮圈转动连接在环形槽内,隔板固定在轮圈上,多个隔板沿着环形槽的径线由环形槽的中心呈散射分布,所述驱动组件与轮圈连接。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隔板固定在轮圈上,隔板沿着环形槽的径线由环形槽的中心呈散射分布,进而能够使隔板及时排出淤泥上的水,并方便隔板将淤泥排到输送带上。
[0010]优选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电机和主动齿轮,驱动电机固定在环形槽上,主动齿轮同轴固定在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所述轮圈上开设有与主动齿轮啮合的齿槽。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动电机固定在环形槽上,当驱动电机带动主动齿轮时,主动齿轮带动轮圈转动,从而使隔板进行挖泥。
[0012]优选的,所述环形槽上连接有升降组件,所述升降组件通过安装架设置在船体上,并且升降组件带动环形槽竖直升降。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环形槽上设置升降组件,升降组件带动环形槽在竖直方向上进行升降,能够使环形槽位于淤泥内的深度进行调节,从而使环形槽可开挖不同深度的淤泥。
[0014]优选的,所述环形槽的最低点设置有导泥板,所述导泥板位于环形槽的端面上,并且导泥板整体呈弧形,导泥板所呈弧形的外侧壁与环形槽的外侧壁处于同一弧面上,所述导泥板远离于环形槽一端的厚度小于导泥板与环形槽连接一端的厚度。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泥板设置在环形槽上,当环形槽移动时,导泥板厚度较小的一端先进入到淤泥内,然后再使淤泥沿着导泥板进入到环形槽内,方便对淤泥的开挖。
[0016]优选的,所述筛分装置包括上箱体、下箱体、第一筛网和第二筛网,所述上箱体弹性支撑在下箱体内,第一筛网和第二筛网均倾斜设置在上箱体内,第一筛网位于第二筛网的上方,第一筛网的目数小于第二筛网。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筛网位于第二筛网的上方,通过第一筛网对淤泥内较大的杂物进行过滤,通过第二筛网对淤泥内的颗粒物进行过滤,进而能够减少挤压淤泥的量,同时能够方便对淤泥的挤压,挤压后的含水率较低。
[0018]优选的,所述第一筛网的最低点位置设置有门板,所述门板的一侧铰接在上箱体的侧壁上,门板上连接有用于打开或关闭门板的伸缩油缸。
[00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门板铰接在上箱体上,且位于第一筛网的最低点的位置,关闭门板时,能够使第一筛网充分对较大杂质与淤泥进行筛分,然后再通过打开门板排出较大杂质。
[0020]优选的,所述船体内设置有加液装置,所述加液装置包括储液罐和加液泵,所述加液泵的进水一端与储液罐连通,所述加液泵的出水一端与下箱体连通。
[00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液泵由储液罐内抽取絮凝剂,然后加入到下箱体内,从而方便絮凝剂的加入。
[0022]优选的,所述挤压装置包括压板和挤压槽,挤压槽的侧壁上开设有排水孔;压板与挤压槽配合,并且压板上设置有带动压板向挤压槽内挤压的挤压件。
[00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压板通过挤压件向挤压槽内移动时,挤压槽内的淤泥能够通过排水孔排出,使淤泥挤压成块状,方便运输。
[0024]优选的,所述下箱体的底部连接有输泥泵,所述输泥泵的进泥一端与下箱体连通,所述输泥泵的出泥一端连接有通向挤压槽的软管。
[00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输泥泵连接在下箱体的底部,下箱体的底部有淤泥沉淀时,通过输泥泵对下箱体底部的淤泥进行抽吸,使淤泥通过软管进入到挤压槽内,方便淤泥
的输送。
[0026]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通过挖泥轮在环形槽内转动时,随着挖泥轮向上,当到达环形槽中部的位置时,淤泥内的水先流出环形槽,而淤泥继续向上,然后再流到输送带上从而减少淤泥清理过程中对淤泥量的输送,减少工作量;2.通过升降组件带动环形槽在竖直方向上进行升降,能够使环形槽位于淤泥内的深度进行调节,从而使环形槽可开挖不同深度的淤泥;3.通过导泥板设置在环形槽上,当环形槽移动时,导泥板厚度较小的一端先进入到淤泥内,然后再使淤泥沿着导泥板进入到环形槽内,方便对淤泥的开挖。
附图说明
[0027]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全剖结构示意图;图3是挖泥装置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4是导泥板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5是挤压装置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0028]附图标记说明:1、挖泥装置;11、环形槽;12、挖泥轮;121、轮圈;122、隔板;13、输送带;131、挡板;14、升降组件;141、驱动件;14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河道清淤疏浚及淤泥干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采用挖泥装置(1)进行挖泥、对挖出的淤泥采用筛分装置(2)进行筛分形成细化的淤泥,向细化的淤泥内加入絮凝剂进行沉淀,再通过挤压装置(4)对沉淀的淤泥进行挤压成块,所述挖泥装置(1)、筛分装置(2)和挤压装置(4)均通过船体(5)进行移动,所述挖泥装置(1)包括输送带(13)、环形槽(11)和设置有环形槽(11)内的挖泥轮(12),环形槽(11)的内侧开口,挖泥轮(12)转动连接在环形槽(11)内,并且挖泥轮(12)连接有驱动组件(15),输送带(13)的一端插入环形槽(11)中部用于承接由挖泥轮(12)上落下的淤泥,另一端用于连接筛分装置(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河道清淤疏浚及淤泥干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挖泥轮(12)包括轮圈(121)和多个隔板(122),轮圈(121)转动连接在环形槽(11)内,隔板(122)固定在轮圈(121)上,多个隔板(122)沿着环形槽(11)的径线由环形槽(11)的中心呈散射分布,所述驱动组件(15)与轮圈(121)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河道清淤疏浚及淤泥干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15)包括驱动电机(151)和主动齿轮(152),驱动电机(151)固定在环形槽(11)上,主动齿轮(152)同轴固定在驱动电机(151)的输出轴上,所述轮圈(121)上开设有与主动齿轮(152)啮合的齿槽(153)。4.根据权利要求1

3任一所述的一种用于河道清淤疏浚及淤泥干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槽(11)上连接有升降组件(14),所述升降组件(14)通过安装架(16)设置在船体(5)上,并且升降组件(14)带动环形槽(11)竖直升降。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河道清淤疏浚及淤泥干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槽(11)的最低点设置有导泥板(17),所述导泥板(1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学英周驯刘开春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中利源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