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酱油原料处理用饼粕润水后混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722640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23 15: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酱油原料处理用饼粕润水后混料装置,涉及酱油制备技术领域,包括混料筒,所述混料筒外部转动安装有进料门,所述混料筒下部连通有下料管,所述下料管内设置有下料机构,所述混料筒顶部架设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输出轴贯穿混料筒安装有驱动杆,所述混料筒内设置有混料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启动驱动电机带动混料机构对物料进行搅拌,并利用绞龙叶片边缘靠近混料筒内壁,可以加快下料的速率,提高装置的实用性,同时通过限位杆、转动杆、限位板、转动扭簧和传动杆的配合,使得驱动电机在反转时,下料门可以自动打开,从而降低了物料下料的操作难度,提高了装置操作的便捷性。置操作的便捷性。置操作的便捷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酱油原料处理用饼粕润水后混料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酱油制备
,尤其涉及一种酱油原料处理用饼粕润水后混料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酱油是中国传统的调味品,用大豆或脱脂大豆或黑豆、小麦或麸皮,加入水、食盐酿造而成的液体调味品,色泽呈红褐色,有独特酱香,滋味鲜美,有助于促进食欲。酱油的制备流程大致分为润水、混和、蒸煮、冷却接种、厚层通风制曲,以及加热酱油至80—85℃消毒灭菌,再配制(勾兑)、澄清及质量检验,得到符合质量标准的成品,其中混和就是在饼粕润水后,与轧碎小麦及麸皮充分混和均匀,但是现有的混料装置简易,使得混料效果不佳,此外下料时,部分物料在水的作用下会粘连在装置内壁上,不易脱落,影响下料时间。鉴于此,我们提出一种酱油原料处理用饼粕润水后混料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装置在下料时,部分物料在水的作用下会粘连在装置内壁上,不易脱落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酱油原料处理用饼粕润水后混料装置。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酱油原料处理用饼粕润水后混料装置,包括混料筒,所述混料筒外部转动安装有进料门,所述混料筒下部连通有下料管,所述下料管内设置有下料机构,所述混料筒顶部架设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输出轴贯穿混料筒安装有驱动杆,所述混料筒内设置有混料机构;
[0006]所述混料机构包括固定安装在驱动杆下方的主动轮,所述主动轮下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搅拌杆,所述第一搅拌杆外部设置有搅拌桨,所述主动轮外部啮合有从动轮,所述从动轮上部通过转轴转动安装在驱动杆上,所述从动轮下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搅拌杆,所述第二搅拌杆外部设置有绞龙叶片,所述绞龙叶片边缘靠近混料筒内壁,所述混料筒内壁上部设置有传动齿牙,所述传动齿牙与从动轮相互啮合。
[0007]优选的,所述混料筒外部且位于进料门上方安装有进水箱,所述进水箱内侧设置有出水孔,所述进水箱通过出水孔与混料筒内腔连通,所述进水箱外侧固定连接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内腔与进水箱内腔连通,所述进水管一端设置有连接法兰。
[0008]优选的,所述下料机构包括转动安装在下料管上的下料门,所述下料门上部设置有密封圈,所述下料门上部倾斜设置有限位杆,所述下料管内侧固定连接有限位圆环,所述限位圆环上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圆环通过限位槽与限位杆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搅拌杆底端固定连接有传动杆,所述传动杆一端通过转轴转动安装有转动杆,所述转轴上设置有复位盘,所述转轴通过复位盘固定连接有转动扭簧,所述转动扭簧一端与传动杆固定连接,所述传动杆一端且靠近转动杆的位置设置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杆为弹性材质。
[0009]优选的,所述密封圈设置在限位杆外侧,且其上端与限位圆环贴合。
[0010]优选的,所述转动杆与限位杆接触端均设置为光滑曲面。
[0011]优选的,所述混料筒下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柱,所述下料管内壁设置为锥形。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3]1、本技术通过启动驱动电机带动混料机构对物料进行搅拌,同时利用绞龙叶片将混料筒底层的物料运输到上部,使得混料更加均匀,并且在下料时,通过绞龙叶片边缘靠近混料筒内壁,可以加快下料的速率,从而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
[0014]2、本技术通过限位杆、转动杆、限位板、转动扭簧和传动杆的配合,使得驱动电机在反转时,下料门可以自动打开,从而降低了物料下料的操作难度,提高了装置操作的便捷性。
[0015]本技术通过启动驱动电机带动混料机构对物料进行搅拌,并利用绞龙叶片边缘靠近混料筒内壁,可以加快下料的速率,提高装置的实用性,同时通过限位杆、转动杆、限位板、转动扭簧和传动杆的配合,使得驱动电机在反转时,下料门可以自动打开,从而降低了物料下料的操作难度,提高了装置操作的便捷性。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酱油原料处理用饼粕润水后混料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酱油原料处理用饼粕润水后混料装置的半剖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实用图2中A区域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酱油原料处理用饼粕润水后混料装置的上剖结构示意图;
[0020]图5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酱油原料处理用饼粕润水后混料装置的传动杆半剖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1、混料筒;2、支撑柱;3、进料门;4、下料管;5、驱动电机;6、驱动杆;7、主动轮;8、从动轮;9、传动齿牙;10、第一搅拌杆;11、搅拌桨;12、第二搅拌杆;13、绞龙叶片;14、传动杆;141、转动杆;142、转动扭簧;143、限位板;15、进水箱;16、出水孔;17、进水管;18、下料门;181、密封圈;182、限位杆;19、限位圆环。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3]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4]实施例一
[0025]参照图1

5,一种酱油原料处理用饼粕润水后混料装置,包括混料筒1,混料筒1外
部转动安装有进料门3,混料筒1下部连通有下料管4,下料管4内设置有下料机构,混料筒1顶部架设有驱动电机 5,驱动电机5输出轴贯穿混料筒1安装有驱动杆6,混料筒1内设置有混料机构;
[0026]混料机构包括固定安装在驱动杆6下方的主动轮7,主动轮7下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搅拌杆10,第一搅拌杆10外部设置有搅拌桨11,主动轮7外部啮合有从动轮8,从动轮8上部通过转轴转动安装在驱动杆6上,从动轮8下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搅拌杆12,第二搅拌杆12 外部设置有绞龙叶片13,绞龙叶片13边缘靠近混料筒1内壁,混料筒1内壁上部设置有传动齿牙9,传动齿牙9与从动轮8相互啮合,混料时,先打开进料门3,接着将饼粕与轧碎小麦及麸皮倒入到混料筒1中,接着关闭进料门3,并启动驱动电机5带动驱动杆6转动,驱动杆6带动主动轮7和从动轮8转动,进而通过第一搅拌杆10带动搅拌桨11对物料进行搅拌,在传动齿牙9的作用下,从动轮8在转动的时候不断自转,进而通过第二搅拌杆12带动绞龙叶片13的转动,从而可以在搅拌过程中,将混料筒1底层的物料运输到上部,使得混料更加均匀,因为绞龙叶片13边缘靠近混料筒1内壁,所以下料时,可控制驱动电机5反转,进而使得混料筒1内壁上附着的物料脱落,加快下料的速率,从而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酱油原料处理用饼粕润水后混料装置,包括混料筒(1),其特征在于,所述混料筒(1)外部转动安装有进料门(3),所述混料筒(1)下部连通有下料管(4),所述下料管(4)内设置有下料机构,所述混料筒(1)顶部架设有驱动电机(5),所述驱动电机(5)输出轴贯穿混料筒(1)安装有驱动杆(6),所述混料筒(1)内设置有混料机构;所述混料机构包括固定安装在驱动杆(6)下方的主动轮(7),所述主动轮(7)下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搅拌杆(10),所述第一搅拌杆(10)外部设置有搅拌桨(11),所述主动轮(7)外部啮合有从动轮(8),所述从动轮(8)上部通过转轴转动安装在驱动杆(6)上,所述从动轮(8)下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搅拌杆(12),所述第二搅拌杆(12)外部设置有绞龙叶片(13),所述绞龙叶片(13)边缘靠近混料筒(1)内壁,所述混料筒(1)内壁上部设置有传动齿牙(9),所述传动齿牙(9)与从动轮(8)相互啮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酱油原料处理用饼粕润水后混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料筒(1)外部且位于进料门(3)上方安装有进水箱(15),所述进水箱(15)内侧设置有出水孔(16),所述进水箱(15)通过出水孔(16)与混料筒(1)内腔连通,所述进水箱(15)外侧固定连接有进水管(17),所述进水管(17)内腔与进水箱(15)内腔连通,所述进水管(17)一端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虹
申请(专利权)人:黑龙江珍选食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