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出火头可旋的打火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722010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23 15: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了一种带出火头可旋的打火器,包括壳体、电子点火器、贮气机构、引气管、出火机构,贮气机构与电子点火器均限位于壳体内,贮气机构与出火机构之间通过引气管连接,电子点火器上预设的点火线,该点火线的一端分布于出火机构上预设的出火端的一侧,壳体的一侧设有出火头,出火机构分布于出火头内,且出火头与壳体呈可旋动连接,通过将出火头与打火器的壳体采用可旋动连接,使得了打火器使用时,可依据使用要求,将出火头旋动一定角度即可,实现打火器使用的便捷,采用将出火机构分布于出火头内,由此使得了不会出现由于设计不合理,造成影响出火质量或不出火的情况。造成影响出火质量或不出火的情况。造成影响出火质量或不出火的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出火头可旋的打火器


[0001]本技术涉及打火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出火头可旋的打火器。

技术介绍

[0002]打火器指能在一瞬间提供足够的热能点燃易燃物品并能保持稳定火焰的设备,其主要安装在喷火枪上,拥有可以加热、烘烤和点燃一些物品的作用等。
[0003]传统的打火器主要涉及壳体、设于壳体内的贮气箱、电子点火器、点火按钮、跳片、出火机构,贮气箱上涉及出气针,电子点火器的点火引线引至出火机构附近,该类打火器使用时通过点火按钮带动电子点火器进行打火动作,同时带动跳片,使跳片带动出气针工作,实现贮气箱中气体溢出,当气体到达出火机构的出气口位置时,通过电子点火器引燃贮气箱中溢出的气体,从而实现打火器点火。
[0004]现市面上的使用打火器组装完后,其外壳体大多为固定式结构,即电子点火器驱动出火机构出火之后,只可朝向某一个方向出火,且无法进行出火角度控制,而当需调整出火方向时,只可通过转动整个打火器进行实现,由此造成了在某些环境下,会出现不适用的情况,或出现点火按钮按动不方便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鉴于上述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用于出火方向可调,实现使用便捷的带出火头可旋的打火器。
[0006]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一种带出火头可旋的打火器,包括壳体、电子点火器、贮气机构、引气管、出火机构,所述的贮气机构与电子点火器均限位于壳体内,所述的贮气机构与出火机构之间通过引气管连接,电子点火器上预设的点火线,该点火线的一端分布于出火机构上预设的出火端的一侧,所述的壳体的一侧设有出火头,出火机构分布于所述的出火头内,且出火头与所述的壳体呈可旋动连接。
[0007]本技术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将出火头与打火器的壳体采用可旋动连接,使得了打火器使用时,可依据使用要求,将出火头旋动一定角度即可,由此实现了打火器使用的便捷,避免出现现有技术中,当需进行不同方向出火时,只可通过转动整个打火器进行实现,造成会出现不适用,或出现点火按钮按动不方便的情况,同时本技术采用将出火机构分布于出火头内,由此使得了不会出现由于设计不合理,造成影响出火质量或不出火的情况。
[0008]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壳体包括底壳、中架,底壳上开设有壳腔,限位在壳体内的贮气机构与电子点火器的容置于所述的壳腔内,中架盖设所述的壳腔上方,所述的中架相对于远离壳腔的形成有连接部,通过所述的连接部构成与出火头的连接。
[0009]通过上述设置,实现了出火头可在打火器的壳体上可靠的连接,确保了设计的合理性。
[0010]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该带出火头可旋的打火器还包括限位轴,所述的限位
轴贯穿连接部与出火头的连接区域,构成出火头绕所述的限位轴于壳体上旋动。
[0011]通过上述设置,使得了连接在打火器的壳体上的出火头,可进行可靠的旋动,不会出现与打火器其他零部件干涉的情况。
[0012]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限位轴的外周上形成有供出火头旋动卡顿的凸点,所述的出火头上开设有用于限位轴穿过的通孔,该通孔的孔壁上对应凸点的区域形成有若干个连续设置凸点槽,且该若干凸点槽与所述的凸点分别适配,通过出火头旋动,限位轴上的凸点在所述的连续设置凸点槽上的跳跃滑动,构成出火头旋动至相应角度的卡止。
[0013]通过上述设置,使得了旋动的出火头,当旋动某一角度,可进行可靠的定位,由此保证了设计的合理。
[0014]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出火头与中架连接的该端上开设有弧形槽,连接部上形成有凸块,出火头与中架配合,凸块伸入所述的弧形槽内,且通过出火头旋动,出火头上的凸块在所述的弧形槽内滑动,并通过弧形槽的槽壁,构成出火头旋动的最大旋动角度的限位。
[0015]通过上述设置,实现了限定出火头可旋动的最大旋动角度,确保不会出现由于设计不合理,导致出火头旋动过程中,出火头与打火器的其他部件出现碰撞,对打火器起到保护作用,避免由于碰撞造成的打火器损伤。
[0016]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出火头内部开设有出火头腔,出火机构于所述的出火头腔内限位,所述的出火头与中架连接的该端上还开设有通槽,该通槽延伸至出火头内部,并与所述的出火头腔连通,通过所述的通槽,构成点火线与引气管伸入出火头内。
[0017]通过上述设置,实现了打火器使用过程中,可进行可靠出气及点火,保证了设计的合理。
[0018]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孔壁上的若干个连续设置凸点槽,相邻的凸点槽之间通过弧面连接。
[0019]通过上述设置,使得打火器的出火头可进行可靠旋动,不会出现由于相邻凸点槽设计不合理,造成出火头难以旋动,使设计不合理的情况。
[0020]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限位轴的周向面嵌有尖端为圆头的卡位销,所述的嵌入限位轴上的卡位销其圆头的尖端伸于限位轴外侧,并通过该圆头的尖端,构成限位轴上形成的所述供出火头旋动卡顿的凸点,且圆头的尖端的伸出高度与孔壁上的凸点槽适配。
[0021]通过上述设置,实现了用于与孔壁上的凸点槽适配的凸点在限位轴上,进行可靠设置,进一步确保了设计的合理性,且本技术设计的凸点的设计方面,并不局限于在限位轴上打卡位销的方式,凡可在限位轴形成凸点,用于出火头旋动的限位的方式,均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
附图说明
[0022]图1是本技术打火器的立体示意图;
[0023]图2是本技术打火器的爆炸示意图;
[0024]图3是本技术打火器另一角度的爆炸示意图;
[0025]图4是本技术限位轴、中架、出火机构、出火头的爆炸示意图;
[0026]图5是本技术限位轴、中架、出火机构、出火头的配合状态俯视示意图;
[0027]图6是图5的A

A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如图1

6所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是一种带出火头3可旋的打火器,包括壳体、电子点火器、贮气机构、引气管、出火机构5,贮气机构与电子点火器均限位于壳体内,贮气机构与出火机构5之间通过引气管连接,电子点火器上预设的点火线,该点火线的一端分布于出火机构5上预设的出火端的一侧,壳体的一侧设有出火头3,出火机构5分布于出火头3内,且出火头3与壳体呈可旋动连接。
[0029]上述通过将出火头3与打火器的壳体采用可旋动连接,使得了打火器使用时,可依据使用要求,将出火头3旋动一定角度即可,由此实现了打火器使用的便捷,避免出现现有技术中,当需进行不同方向出火时,只可通过转动整个打火器进行实现,造成会出现不适用,或出现点火按钮按动不方便的情况,同时本技术采用将出火机构5分布于出火头3内,由此使得了不会出现由于设计不合理,造成影响出火质量或不出火的情况。
[0030]上述的壳体包括底壳1、中架2,底壳1上开设有壳腔11,限位在壳体内的贮气机构与电子点火器的容置于壳腔11内,中架2盖设壳腔11上方,中架2相对于远离壳腔11的形成有连接部3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出火头可旋的打火器,包括壳体、电子点火器、贮气机构、引气管、出火机构,所述的贮气机构与电子点火器均限位于壳体内,所述的贮气机构与出火机构之间通过引气管连接,电子点火器上预设的点火线,该点火线的一端分布于出火机构上预设的出火端的一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的一侧设有出火头,出火机构分布于所述的出火头内,且出火头与所述的壳体呈可旋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出火头可旋的打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包括底壳、中架,底壳上开设有壳腔,限位在壳体内的贮气机构与电子点火器的容置于所述的壳腔内,中架盖设所述的壳腔上方,所述的中架相对于远离壳腔的形成有连接部,通过所述的连接部构成与出火头的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出火头可旋的打火器,其特征在于:该带出火头可旋的打火器还包括限位轴,所述的限位轴贯穿连接部与出火头的连接区域,构成出火头绕所述的限位轴于壳体上旋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出火头可旋的打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限位轴的外周上形成有供出火头旋动卡顿的凸点,所述的出火头上开设有用于限位轴穿过的通孔,该通孔的孔壁上对应凸点的区域形成有若干个连续设置凸点槽,且该若干凸点槽与所述的凸点分别适配,通过出火头旋动,限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崇菊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市大中烟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