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过滤净化液态流体的净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715487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23 15: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高效过滤净化液态流体的净化装置,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上壳体和下壳体上分别设有进水管和排水管,上壳体内设有过滤组件、树脂层和活动炭吸附层,左限位块和右限位块的上部和下部之间分别设有粗滤净化板和细滤净化板,粗滤净化板两侧分别通过左上弹簧和右上弹簧与左限位块和右限位块连接,细滤净化板两侧分别通过左下弹簧和右下弹簧与左限位块和右限位块连接,电机输出轴的端部穿过上壳体并连接有旋转轴,旋转轴上设有凸轮,凸轮位于粗滤净化板和细滤净化板之间并与之贴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效解决现有的净化装置存在过滤效率慢,过滤净化效果差,容易发生堵塞,导致该净化装置负担过大,降低其使用寿命,增加生产成本的问题。加生产成本的问题。加生产成本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过滤净化液态流体的净化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净化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高效过滤净化液态流体的净化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核电站的管道运行体系中,经常利用管道输送液态流体(比如水),目前会在上游管道和下游管道之间设置有净化装置,通过净化装置对水体中的杂质进行过滤净化,以确保水体的洁净度。
[0003]目前,现有的净化装置在使用时存在以下缺陷:采用单层过滤网对水体进行过滤净化,过滤效率较慢,过滤净化效果不理想,并且,水体中的杂质容易粘附在过滤网的表面上,容易造成堵塞,导致该净化装置负担过大,降低该装置的使用寿命,增加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高效过滤净化液态流体的净化装置,通过上壳体、下壳体、过滤组件、树脂层和活性炭吸附层的配合设计,有效解决现有的净化装置存在过滤效率慢,过滤净化效果差,容易发生堵塞,导致该净化装置负担过大,降低其使用寿命,增加生产成本的问题。
[0005]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0006]一种高效过滤净化液态流体的净化装置,包括圆柱状上壳体和倒锥状下壳体,所述上壳体设置在下壳体顶部并与之相连通,上壳体顶部和下壳体底部上分别设有进水管和排水管,下壳体上还设有若干支撑脚,上壳体内部由上往下设有过滤组件、树脂层和活动炭吸附层;所述过滤组件包括凹形左限位块、凹形右限位块、左上弹簧、右上弹簧、左下弹簧、右下弹簧和电机,左限位块和右限位块相对设置在上壳体内壁上,且其中部上分别设有左固定块和右固定块,左限位块和右限位块的上部和下部之间分别设有粗滤净化板和细滤净化板,粗滤净化板和细滤净化板分别位于左固定块/右固定块的上方和下方,粗滤净化板两侧分别通过左上弹簧和右上弹簧与左限位块和右限位块连接,细滤净化板两侧分别通过左下弹簧和右下弹簧与左限位块和右限位块连接,电机安装在上壳体外壁上,电机输出轴的端部穿过上壳体并连接有旋转轴,旋转轴横向设置在上壳体内部并与之转动连接,旋转轴上设有凸轮,凸轮位于粗滤净化板和细滤净化板之间并与之贴合。
[0007]进一步的,所述粗滤净化板的孔径大于细滤净化板的孔径。
[0008]进一步的,所述支撑脚的底部上设有贴合板。
[0009]进一步的,所述上壳体外壁两侧上相对设有把手。
[0010]进一步的,所述进水管的进水端和排水管的排水端上分别设有上连接法兰和下连接法兰。
[0011]进一步的,所述树脂层和活性炭吸附层分别与上壳体内壁拆卸式连接。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3]1、本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通过上壳体、下壳体、过滤组件、树脂层和活性炭吸附层的配合设计,有效解决现有的净化装置存在过滤效率慢,过滤净化效果差,容易发生堵塞,导致该净化装置负担过大,降低其使用寿命,增加生产成本的问题
[0014]2、本技术上壳体内部依次设有过滤组件、树脂层和活性炭吸附层,利用过滤组件对水体进行初步过滤净化处理,经过初步过滤净化的水体再穿过树脂层和活性炭吸附层,利用树脂层用于净化水质,吸收水中的游离离子,活性炭吸附层对水体中的有害物质、臭味以及色素等进行有效吸附,去除异味,净化效率高,绿色环保,采用多级净化过滤的作用,有效提高对水体过滤效率和过滤效果。
[0015]3、通过电机、左限位块、右限位块、左固定块、右固定块、左上弹簧、右上弹簧、左下弹簧、右下弹簧、粗滤净化板、细滤净化板、旋转轴和凸轮的配合,电机通过其输出轴带动旋转轴在上壳体内部转动,进而旋转轴带动凸轮转动,凸轮间歇性作用在粗滤净化板和细滤净化板上,使得粗滤净化板和细滤净化板之间间歇性的上下移动,相互替换,凸轮对粗滤净化板和细滤净化板的作用力消失后,粗滤净化板通过左上弹簧和右上弹簧恢复至初始位置,细滤净化板通过左下弹簧和右下弹簧恢复至初始位置,可实现粗滤净化板和细滤净化板上下震动,能够有效防止杂质粘附在粗滤净化板和细滤净化板的孔径上,造成严重堵塞,影响其使用效果,达到既能持续对水体进行净化处理又能够保证净化效果。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上壳体和下壳体的剖视图;
[0018]图3为本技术过滤组件的状态图;
[0019]图4为本技术储水箱的剖视图;
[0020]图5为本技术使用的状态图;
[0021]图中:1、上壳体;2、上连接法兰;3、进水管;4、把手;5、下壳体;6、下连接法兰;7、排水管;8、贴合板;9、支撑脚;10、树脂层;11、粗滤净化板;12、左固定块;13、左下弹簧;14、右固定块;15、右下弹簧;16、左限位块;17、左上弹簧;18、旋转轴;19、凸轮;20、右上弹簧;21、右限位块;22、细滤净化板;23、上游管道;24、下游管道;25、活性炭吸附层;26、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了更好理解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下面提供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
[0023]参见图1至5,本技术提供一种高效过滤净化液态流体的净化装置,包括上壳体1和下壳体5,上壳体1呈圆柱状结构,下壳体5呈倒锥状结构,下壳体5具有导流作用,便于将水体高效排出,避免造成堵塞,上壳体1设置在下壳体5顶部并与之相连通,上壳体1顶部和下壳体5底部上分别设有进水管3和排水管7,液态流体通过进水管3进入上壳体1,经过一系列的过滤净化处理后,通过排水管7排出,下壳体5上还设有若干支撑脚9,通过支撑脚9将本装置隔离地面,方便工作人员进行安装和拆卸,上壳体1内部由上往下依次设有过滤组件、树脂层10和活性炭吸附层25,通过过滤组件将进入上壳体1的水体进行初步的过滤,树脂层10用来净化水质,吸收水中的游离离子,最后,利用活性炭吸附层25对水体中的有害物
质、臭味以及色素等进行有效吸附;过滤组件包括左限位块16、右限位块21、左上弹簧17、右上弹簧20、左下弹簧13、右下弹簧15和电机26,左限位块16和右限位块21均呈凹形状结构,左限位块16和右限位块21相对设置在上壳体1内壁上,左限位块16和右限位块21的中部上分别设有左固定块12和右固定块14,左限位块16的上部和右限位块21的上部之间设有粗滤净化板11,左限位块16的下部和右限位块21的下部之间设有细滤净化板22,粗滤净化板11和细滤净化板22分别位于左固定块12/右固定块14的上方和下方,粗滤净化板11和细滤净化板22分别沿着上壳体1的内壁上下滑动,粗滤净化板11两侧分别通过左上弹簧17和右上弹簧20与左限位块16顶部和右限位块21顶部连接,通过左上弹簧17和右上弹簧20的配合,带动粗滤净化板11沿着上壳体1内壁上下滑动,细滤净化板22两侧分别通过左下弹簧13和右下弹簧15与左限位块16底部和右限位块21底部连接,通过左下弹簧13和右下弹簧15,带动细滤净化板22沿着上壳体1内壁上下滑动,电机26安装在上壳体1外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过滤净化液态流体的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圆柱状上壳体和倒锥状下壳体,所述上壳体设置在下壳体顶部并与之相连通,上壳体顶部和下壳体底部上分别设有进水管和排水管,下壳体上还设有若干支撑脚,上壳体内部由上往下设有过滤组件、树脂层和活动炭吸附层;所述过滤组件包括凹形左限位块、凹形右限位块、左上弹簧、右上弹簧、左下弹簧、右下弹簧和电机,左限位块和右限位块相对设置在上壳体内壁上,且其中部上分别设有左固定块和右固定块,左限位块和右限位块的上部和下部之间分别设有粗滤净化板和细滤净化板,粗滤净化板和细滤净化板分别位于左固定块/右固定块的上方和下方,粗滤净化板两侧分别通过左上弹簧和右上弹簧与左限位块和右限位块连接,细滤净化板两侧分别通过左下弹簧和右下弹簧与左限位块和右限位块连接,电机安装在上壳体外壁上,电机输出轴的端部穿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俊杰刘斌胡忠良王伟胡俊佳丁泮左迟齐利周光来邬小平崔桦楠
申请(专利权)人:海南核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